科学编排学生座位的实践与思考

2018-08-02 15:07黄珊云余先德黄伟星黄新阶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

黄珊云 余先德 黄伟星 黄新阶

摘 要:座位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和学业成绩会产生重要影响,也与学生的发展直接相关,而现行的座位编排方式主要考虑学业成绩和人情关系,存在某些问题。本文认为应按照互补、定期变更等原则,综合考虑身高、性别等因素,科学编排座位,充分展现教育公平、教育智慧、教育艺术和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座位编排;互补原则;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黄珊云,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小学教师;余先德,湖北省赤壁市实验中学校长;黄伟星,湖北省赤壁市实验中学教师;黄新阶,湖北省赤壁市实验中学教师。(湖北 赤壁 437300)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127-03

一、学生座位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焦点

座位是学校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座位安排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外就开始重视学生的座位编排,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截至目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学生座位编排”“座位编排”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共查阅到文献145条。这些文献从教育学视角分析指出,教室座位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影响着教育过程均等的实现。学生座位属于微观的教育资源,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影响。教室学生座位排列的形式,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和学业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座位编排研究大都聚焦于座位的编排方式以及不同编排方式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影响。魏拉德·沃勒发现,喜欢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大多学习热情高、求知欲强;而坐在后排的学生,对学习常持消极态度,喜欢捣乱或不听讲。亚当斯和比德尔发现,在行列座位安排中存在一个活动区,在此区域的学生提问最多;在教室前排和中间地带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坐这一区域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明显比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多;教师有意无意会更多关注中间和前面区域的学生,对后排学生的漠视冷淡甚至有意无意的歧视会不断强化一些学生的挫败感,这是许多学生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可见,座位编排的确影响重大。

二、现行的座位编排方法与问题

1. 现行的座位编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考试成绩编排。许多班主任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把考试成绩放在首位,完全按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确定座位,甚至把座位当成奖“优”罚“差”的主要手段,谁的成绩好谁就可以优先挑选座位。

(2)按品行表现编排。某些班主任喜欢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的好坏来编排座位。表现好的学生安排好的座位,表现差的学生安排差的座位,甚至给表现非常差的学生安排“专座”,以示惩罚。

(3)按利益关系编排。这种编排座位的方法主要是以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为根据。关系好,学生就能坐好座位;父母有地位,子女就能坐好座位;甚至还有少数班主任把编排座位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家长给教师送礼,学生就可以坐上好座位。

(4)按学生意志编排。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寻找同桌,安排位置,让情趣相投,志向一致的学生成为同桌。

2. 现行编排座位方法存在的问题。现行的座位安排方式存在学生获得教育资源机会不均等、学生课堂交流机会不均等问题。

(1)“标签式”安排座位容易给后排学生的心灵蒙上阴影。按成绩名次自由选择座位的方法操作起来简单,班主任省心,学生虽心中有不悦,但也是有苦说不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好,理所应当坐好位置,这会助长学生的自私心理,久而久之会目空一切,滋生骄傲情绪。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坐在后排,易被教师和同学冷落歧视,易变得自卑或自甘堕落,有的甚至会破罐子破摔。

(2)“秧田式”的编排方式不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身高高的学生坐在最后,时间长要喊屈,而个子矮的学生总是坐在前面,也会有一定的自卑感。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大多是接受长辈的给予,很少有与同伴分享的机会和心理,部分学生会有孤独感,易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

(3)“人情座、关系座”会造成学生获得教育资源机会不均等问题。教室是学生学习、成长、自我发展、展现自我及人际交往与互动的重要场所。教室座位是备受关注的重要教育资源,其排列组合形式以及学生在教室中所处的不同座位,会直接影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和人际交往,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性的发展。

(4)“自由组合”安排座位的弊端是班上说闲话的多,扯是拉非的多,影响班级纪律,而且自由组合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易引起后面挑选座位学生的不满,与班主任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三、科学编排座位的原则与要求

1. 互补原则。互补原则就是有意识地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影响,产生良性互动,吸收彼此的优点,达到优势互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展自我的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互补。性别因素具有很大的互补和诱导作用。如女生的含蓄和善于观察与男生的粗犷和喜欢表现;女生的形象思维、注重感情与男生的抽象思维、注重理性,女生的认真细致与男生的坚毅敏捷等均可优势互补。

(2)品行互补。让不同性格、气质、品德的学生坐在一起。如独立性较强的学生与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脾氣急躁的学生与稳重有耐心的学生,意志不坚定、缺乏顽强刻苦精神的学生与勤奋踏实、孜孜不倦学习的学生,等等。这种互补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性格冲突,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3)智能互补。要尽量将知识能力水平不同者编排在一起,实行智能互补,达到优化组合、共同进步的目的。

(4)个性互补。不同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个性,如城镇与农村、生活富裕家庭与生活贫困家庭、幸福家庭与不幸家庭之间的差异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编排座位时,要顾及方方面面的情况,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最佳的教育资源。

2. 变更原则。变更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座位,使学生都有机会安排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座位。更换和调整学生座位的周期要科学,不能太长,要切忌“专座”等一成不变的编排模式。变更座位要做到:

(1)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教师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应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高矮、视力等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力争让他们都能集中精力学习。要定期调整、轮换学生座位,空间形象的更新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改变,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交往、互动。

(2)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教师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要有意识地把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程序公平、结果科学。公平公正原则要求程序公正,要做到有正确的或公平的程序,防止随意和武断。座位安排要征求学生意见,给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为师生互动提供最佳方案。

3.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就是要做到不以品德的好坏、成绩的优劣和关系的亲疏作为编排学生座位的依据。

四、科学编排学生座位的实践和思考

教师在编排和调整座位时,本着公平公正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在公正公平、互补互助、科学合理、定期更换等座位编排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尊重学生的选择,做到男女兼顾,高矮有序,强弱合理,“动”“静”结合,既不能重秩序、轻生理,也不能重结论、轻过程,更不能重成绩、轻其他。

1. 科学编排学生座位的实践

(1)依据身高编排。安排高个子的学生坐在后面,矮个子的学生坐在前面,这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教师板书和演示的一种基本方法。

(2)依据性别编排。这是根据学生的性意识编排座位的一种方法。初中以后,男女生一般分开坐比较好,以免双方行为不便和带来不应有的心理影响,为早恋创造“机会”。

(3)依据特殊条件编排。对视力不好或听力不佳的学生,要根据其某方面的弱项做出合理安排。

(4)按照异质组合编排。这是一种以优带差互补互助的编排方法。一般让学习态度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坐在一起,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这需要具有优点的学生对对方缺点必须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优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按照同质组合编排。让志趣相投的学生坐在一起,往往能收到“强强相加”的效果,对于增进团结、相互合作很有好处。

(6)插花编排座位。为防止学生相互间造成不良影响,可在二者之间插入一个能抵抗甚至能消除这种不良影响的学生,此法也适用于降低或排除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如可以安排一些自制力强的学生坐在教室的窗口或门旁。同时,要考虑班干部的位置分布,不宜让班干部在某些区域过分集中或稀疏,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帶头作用。

2. 科学编排学生座位的思考。编排座位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编排方法,不可生搬硬套。为此,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班主任的自我反思,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要用与时俱进、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征求任课教师建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座位安排不完善的地方,尽量让学生左右前后轮换着坐,异质、同质的学生交换坐,以适应学生近视和斜视、学生学习及班级管理的需要。

总之,座位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情绪、意志、心理和人际交往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座位编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并已成为课堂教学空间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编排座位的方式、方法是班主任教育水平和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智慧、教育艺术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刘红梅,林玲.试析学生座位编排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32):89.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
关于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问题的调研
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
比较中美教育公平,反思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