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混龄游戏中教师有效观察的指导策略

2018-08-03 06:27刘晓青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年龄段年龄环境

文 刘晓青

混龄游戏是将年龄相差一周岁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共同的区域内开展的游戏,它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目前,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幼儿园都在加大混龄游戏的组织力度,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教师既要观察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差异,又要观察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以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混龄游戏,从而对幼儿的全面成长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观察内容、观察方式、观察记录三个方面,有机统筹,明确策略,突出重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有效的观察,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更好地改进混龄游戏活动。

一、混龄游戏观察内容应把握的策略

(一)观察异龄幼儿游戏参与的方式

在混龄游戏中,一起参与游戏的幼儿年龄不同,参与游戏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年龄大的幼儿在游戏中喜欢指导甚至支配年龄小的幼儿,年龄小的幼儿则被动地服从年龄大的幼儿,也会通过模仿和询问的方式,学会参加游戏。在产生矛盾时,年龄大的幼儿喜欢采取武力方式让年龄较小的幼儿服从自己等。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的游戏参与方式进行观察,可以有效了解每名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发现混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幼儿混龄活动提供参考。

(二)观察不同年龄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混龄游戏中,园方和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但是,游戏环境究竟是否符合混龄游戏的需要,还需要教师在进行认真观察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混龄游戏中,教师要重点观察不同年龄的幼儿与游戏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方式。在同一游戏中,由于年龄的差别,幼儿会选择哪几种不同的材料?在选择同一材料后,玩法上有何差别?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喜欢的材料和方式,把握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特点,并在之后的混龄游戏中创设更加适合的环境。

(三)观察游戏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在混龄游戏中,教师要观察混龄游戏环境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影响,准确地判断游戏环境对幼儿成长产生的作用。在游戏经验方面,幼儿能通过基本的感知能力来获得经验,这来源于幼儿已有的生活阅历,并在此基础上,幼儿对游戏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参与游戏活动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会在平时的混龄游戏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幼儿混龄游戏中,经常有幼儿损坏游戏玩具或在游戏环境的墙面等设施上涂鸦,也有不同年龄的幼儿因为争抢同一玩具而使玩具损坏的现象。经过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对游戏环境进行破坏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同一玩具的争抢问题则是很多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对幼儿的不当引导或过于溺爱而造成的。针对此,教师要在有效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家长加强对幼儿爱护公物、团结合作等良好意识的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观察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动影响

以班级为主的游戏方式比较封闭,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和界限,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也较难融合。混龄游戏的开展正是要打破这种界限,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共同的游戏中,逐渐学会相互学习、交流互助。例如,在园内组织的棋类混龄游戏中,一般是大班幼儿喜欢这种游戏,而小班和中班幼儿往往不具备棋类游戏的兴趣和智力水平。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高活动目标。比如,在五子棋游戏中,一名中班幼儿的五子棋水平比大班幼儿还要高,他提出要和年龄更大的幼儿玩五子棋。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否定幼儿的需求,应该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勇于接受挑战,培养幼儿更加积极的主动性思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观察方式应遵循的策略

(一)突出重点的原则

主次不明、重点不突出,观察的效果就会降低。同时,在一天内,教师也不可能将每名幼儿的特点都观察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察幼儿混龄游戏时,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每天选择4~5名幼儿进行重点观察,或采取随机的方式,选择20%的幼儿进行观察。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也能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特点进行全面深入的把握。

(二)兼顾不同年龄段的原则

观察要兼顾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先确定每天观察的幼儿的总人数,再根据幼儿的年龄分布情况,在每个年龄段随机确定观察对象,使观察对象具有一定的年龄差别。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游戏交流、材料选择、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和特点。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比较全面地观察混龄游戏的效果,为以后的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观察中,教师应一视同仁,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游戏中,教师应对随机抽取的观察对象,从需要、兴趣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切忌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自己喜欢的幼儿,将自己认为存在缺点的幼儿排除在观察范围以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观察,是不能总结出混龄游戏的规律的,而且观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有的放矢的原则

由于幼儿在心理、智力、生理等方面处于萌芽阶段,发育还不成熟,在混龄游戏中会表现出很多的随意性,目的性差,专注度低,自主性也不强。同时,教师在混龄游戏中,还具有组织和保护幼儿以及维护正常的游戏秩序等任务,留给观察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这种现实状况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有效的应对策略。要按照有的放矢、主次分明、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每次活动的观察重点,做好工作排序。在每次活动中,着重对重点内容进行观察记录,切忌贪全求多,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深度。

三、观察记录应遵循的策略

(一)注重记录的灵动性

观察记录应随时随地填写,教师在幼儿混龄游戏中,要随身携带笔记本和笔,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及时全面的观察。游戏结束后,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记入幼儿成长档案。在教学之余,对观察内容进行思考,进一步撰写观察体会和教育策略。特别在幼儿混龄游戏中,有很多特色活动的创意来自于一时的灵感。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混龄游戏观察记录时,应随身携带可用于记录的笔记本、笔、手机等工具,将在混龄游戏中发现的亮点和突发的灵感随时记录下来,以备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挖掘,为组织、策划更具特色、更符合幼儿混龄需要的内容提供记录支持。

(二)注重记录的可比性

没有比较就不能知道哪种游戏、哪种材料、哪种氛围更受幼儿欢迎,也不可能对混龄游戏的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混龄游戏的观察时,要注重观察记录的可比性。在观察中,不能将观察记录记成流水账,使观察记录成为简单的材料堆积。比如,要对小班幼儿在不同日期进行的同一游戏中所掌握的游戏方法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等内容进行精确的记录,尽量用数据作为评价工具。通过前后数据的对比,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同时,要多留影像资料,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影像资料,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

(三)注重记录的目标性

在混龄游戏中,大、中、小班之间的幼儿年龄界限被打破,班级界限被打破,游戏的目的也在于通过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沟通的能力。教育观察的目标在于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游戏组织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对不同材料的偏好等,通过记录,对活动的目标、形式和材料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例如,在积木摆放游戏中,年龄大的幼儿不喜欢相对简单的游戏摆放形式,或对这种游戏不感兴趣。而年龄小的幼儿又对相对复杂的游戏形式感到陌生,也会因为难度大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在以后的混龄游戏中,可通过设计相应的游戏形式,来促进游戏之间的互助,对幼儿的成长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与以班级为单位的游戏相比,混龄游戏具有更强的互助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在混龄游戏中,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直接决定着活动的效果,影响着以后活动效果的优化。进行有效观察,需要从观察内容、观察方式、观察记录三个方面,确定更加科学的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把握。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将观察心得做为参考,在游戏组织方式、材料选择、环境创设等方面进行更加有益的改进,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年龄段年龄环境
变小的年龄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环境清洁工
年龄歧视
算年龄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