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有域 心无界
——浅谈如何让有效回应给幼儿插上发展的翅膀

2018-08-03 06:27姚美华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西瓜皮西瓜幼儿

文 姚美华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问幼儿,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却各不相同。这时教师的回应方法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教师的回应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和实施的这几年,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大家在日常实践中大胆摸索、及时反思,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幼儿回答问题形成了一定的策略。下面结合我园老师和自己的经验,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尊重赏识——激发幼儿的自信

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有权利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回答的结果,还要关注幼儿回答、参与思考的过程;要鼓励幼儿回答,耐心地倾听幼儿的回答,并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应答。对能力强、容易满足的幼儿,教师可以尝试用微笑、点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并感觉到老师的回应不是最热烈的,因此他们还要继续努力;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对他们的应答可以是竖起大拇指,对他们微笑,并辅助以语言激励,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肯定;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可用竖起大拇指和拥抱等大动作来夸大他的优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表达。

二、通过追问——引发幼儿的思考

顾名思义,在这种回应中教师必须运用追问的方式,而追问的问题必须可以拓展幼儿的思路。例如,在语言活动“小象请客”中,教师提问:“刚才你们吃的是什么呀?是什么味道的?”当幼儿回答“我吃的是柠檬,酸酸的”时,教师接着追问:“噢,那平时你们还吃过什么酸的东西?”通过追问,调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原来酸的东西有很多种。”

三、顺应引导——挖掘幼儿的潜能

(一)追随幼儿的想法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往往会自发生成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表现幼儿需要、反映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水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体现一个“顺”字,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

例如,一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兔子,其余幼儿都围了过来,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干脆把小兔子抱起来。看着幼儿“乱轰轰”的场面,教师并不去干涉,而是以支持、欣赏的态度鼓励他们去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幼儿产生了许多问题:“小兔子在吃东西吗?为什么它的嘴在动?”“它喜欢我们吗?”“它吃什么呢?”就这样,幼儿自发生成了研究小兔子的活动。这时,老师在教室的一角提供了图书、影像、图片等,幼儿很快便投入到查找资料的研究活动中去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能力,是教师在其他教学中难以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顺应幼儿的活动是师幼有效互动的方式之一。

(二)殊途同归

有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有些幼儿的回答会偏离问题本身,甚至答非所问。这时,教师可适当提示,将幼儿的回答思路拉到问题中来,并且顺应幼儿的思路,帮助他们成功地回答出问题。

师:“我们吃剩下的西瓜皮可以用它来装什么呢?”

幼:“里面可以放泥土。”

师:“对呀,放了泥土可以种花,西瓜皮就变成了花盆。”

师:“我们吃剩下的西瓜皮有什么用?”

幼:“猪八戒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爬都爬不起来了。”

师:“西瓜皮滑溜溜的,用它来做成滑板车说不定还真不错呢!”

四、巧妙应答——提升幼儿的经验

(一)提升式答复

幼儿对问题的回答有时是肤浅的。这时,教师就应顺应幼儿的思路,将他们的回答提升到幼儿可以理解的一个新高度。这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和培养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幼1:“一个图形大,一个图形小。”

师:“对呀,大小不同。那还有什么也不同呢?”

幼2:“颜色也不同,一个是红色,一个是绿色的。”

(二)提炼式答复

有时幼儿的回答虽然很多,但是很零散,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此时,教师就应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将幼儿的答案用简短的句子或词语进行总结,这对培养幼儿的概括性思维能力非常有利。

师:“西瓜是怎样长大的呢?”

幼:“西瓜是长在泥土里的。”“西瓜小时候很小的。”“西瓜是慢慢长大的。”“西瓜在泥土里还会发芽呢!”

师:“对呀,西瓜是经过了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才慢慢长成大西瓜的,农民伯伯种西瓜可真不容易呀。”

(三)应答语言散

对幼儿回答的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好、对、你真棒”来回应,而是要注意回应的广度,给幼儿一种激励感,使活动呈现动感。例如,“你是这么认为的”“你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你的想法不错”。在富有个性的应答中,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特有鼓励和特别的肯定。

(四)应答对象散

除了教师应答幼儿这种较常见的方式外,还可采用幼儿应答幼儿的方式,把一些问题交给幼儿,让他们有一个评价别人观点的机会,并学会赞同和批判。例如,老师问:“他的想法怎么样?”幼儿答:“好。”老师又问:“他的想法你同意吗?”幼儿答:“同意(或不同意)。”老师再追问:“为什么呢?”

五、激思引路——促进幼儿的表达

互发球式回应就是将发问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提出问题。正如瑞吉欧在方案中所提倡的那样:“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经常使幼儿面临问题情境,并通过设问或用幼儿的问题来激思引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一)抛问题

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巧妙地采用抛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解答。这样就减少了一味由教师回答的情况,让幼儿成为问题的主人。例如,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中,幼儿提问:“上了小学后,‘六一’儿童节还跳舞吗?”老师答:“这个问题有谁知道吗?”幼儿们众说纷纭。老师又问:“那你们说说,为什么许多小学都不用跳舞庆祝‘六一’节,而采用其他方式呢?”幼儿们又纷纷猜测开了。

(二)转想法

在幼儿讨论、猜测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转移话题,让幼儿在讨论中产生不同的想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例如,在看图讲述《小红伞》中,幼儿围绕第二幅图进行了讨论和猜测:“发生了什么事?”阳阳说:“小兔要爬到树上去,旁边的小松鼠叫它不要爬树。”天天说:“不是这样的,是小松鼠要吃树上的苹果,小兔帮它摘苹果。”老师说:“现在有两种观点,我们一个一个来讨论。阳阳认为小兔在爬树,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这样故意挑起幼儿的争议,目的是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摆出自己的观点,敢于挑战,敢于表现自己。琪琪说:“我同意天天的,不同意阳阳的。”老师问:“为什么呢?”琪琪答:“因为我看到小兔用伞柄勾住树枝,他是想要摘苹果,不是爬树。”就这样,问题解决了,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合理的分析自己找到了答案。

六、创设空间——鼓励幼儿的探索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当场引导幼儿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就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或在活动结束后继续查找相关资料予以解决,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努力做好各种设想、准备,然而却又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调整自己的思路,主动地跟着幼儿走。回应幼儿的课堂生成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幼儿闪光点资源的生成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的判断力、活动环境的创设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这样才能产生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可以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窗有域,心无界,积极有效的回应能让幼儿插上发展的翅膀,真正实现师幼双方在互动中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猜你喜欢
西瓜皮西瓜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大小西瓜
西瓜皮收纳盒
扔西瓜皮的小猪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西瓜皮晒晒变太花阳肥
“西瓜皮可壮阳”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