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中的整合问题

2018-08-03 06:27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常规规则区域

文 刘 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区域游戏服务于课程,立足于课程,是幼儿学习、交流的一个重要游戏形式。区域游戏和主题的整合有利于主题教学的实施和内容的扩展;区域游戏和区域游戏的整合有利于幼儿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自主性的培养以及兴趣的保持;区域游戏中材料和材料的整合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提高;区域游戏和常规管理的整合,有利于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增强。通过区域游戏中的巧妙整合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区域游戏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地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进行整合,可以起到铺垫、暗示、延伸等教育效果。

(一)区域游戏和主题内容整合

结合主题内容,将区域游戏和主题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依据主题目标,根据近期开展的主题内容、班级幼儿特点安排相应的区域,提出适宜的要求。例如,在大班开展“会飞的昆虫”主题活动时,科探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幼儿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不同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外观特征,幼儿不仅了解了放大镜的使用原理,而且对昆虫的外观和构造也进行了观察和探索。美工区投放了不同的材料卡纸、纸盘、轻黏土等,幼儿用对折剪、对称印染、搓捏揉、绘画等方式制作各种会飞的昆虫来装饰班级。语言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图片,除了会飞的昆虫外,还延伸了爬行的昆虫,让幼儿对照图片进行交流认知。在延伸活动中,他们遇到问题,或求助同伴或求助老师,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区域游戏和主题情境整合

根据主题内容,将主题进行糅和,使之变成一个大情境,为幼儿提供整合的游戏背景。例如,大班主题活动里有认识景区门票、设计门票、认识车票的内容。根据这几个主题内容,教师设置了“车站”的情境,将建构区和这个情境相融合,美工区提供建构材料,表演区和语言区提供道具、服装,然后在建构区搭建车站,幼儿自己讨论火车站的形态,如:车厢、安检、餐饮、医疗、售票检票、VIP座位以及语言区的安全标识公示、各种门票等。在这个情境中,幼儿有经验回忆的再现,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迸发,有语言的交流和同伴的互助协作。

二、区域游戏和区域游戏的整合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中、小班有了很大的进步,自主性也逐渐由弱变强。在区域游戏和区域游戏的整合中,幼儿的讨论以兴趣为主,他们能够为区域服务,为区域提供各种辅助材料,还可以创造性地将不同区域中不同材料的玩法进行整合。

(一)材料整合

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逐渐独立自主,在材料的投放中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商讨的结果,为游戏添砖加瓦。材料的整合既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也促进了幼儿多元游戏思维的发展。下面以美工区为例:

1.当美工区遇到了建构区

美工区可以为建构区提供装饰性的材料,如:立体房屋、各种由纸盒和瓶子制作的交通工具、指示标志、马路等。亦或是提供搭建材料,例如,教师设计的是用拼插纸板来进行搭建,那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幼儿可以在美工区中对纸箱进行剪、贴等改造,自制拼插纸板。

2.当美工区遇到了表演区

表演区里的一些道具都可以用易拉罐、牛奶瓶、纸箱、卡纸、报纸、瓶盖等进行制作。例如,表演区中的故事小书、人物形象,可以由幼儿自编自画、自导自演,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才更有成就感。

3.当美工区遇到了所有区

每个区里的进区标识、区域环境都可以交给美工区,幼儿自由结伴设计自己想要的区域标识和环境。例如,区域环境布置中,有一组幼儿在科探区讨论他们所希望的科探区是什么样子的,男孩们觉得科探区应该是神秘的。于是,大家商量用废旧的玻璃瓶涂上颜色,然后挂在墙上,每个玻璃瓶的瓶口还要用衍纸做出像烟花一样绚丽的光圈。

(二)玩法整合

除了材料的供给,还有玩法的创意整合,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区域中的价值不一样。以其中个别区域举例说明:

1.当益智区遇到了表演区

大班幼儿对数的认知和使用有了一定的经验,幼儿在情境活动“医院”“菜场”“车站”中,可以使用益智区投放的钱币、密码换算、人体奥秘的探知、一日食物营养小贴士等材料。

2.当科探区遇到了自然角

为了让自然角的浇花变得更有意思,可以将科探区的拼插管道和浇花整合起来,幼儿在完成拼插后,通过浇花时的水流速度来观察管道的长短、接口的朝向对水流的影响。另外,科探区的饮料瓶压力游戏,也可以用于浇花,在多个瓶子的瓶盖处分别戳大小不同的洞,通过挤压瓶身浇水,感受手劲压力大小和水流速度的关系。自然角是一个天然的观察室,幼儿还可以带着各种各样的放大镜去探索在不同的镜片下,植物叶子的纹路、根的形态以及花朵里的花蕊、花柱等。

三、区域游戏和常规管理的整合

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在区域游戏中,参与规则制定和常规管理,可以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成为规则的主人。

(一)规则制定,自我约束

引导幼儿参与各个区域游戏的规则制定,从进区、如何游戏、区域结束这几个方面入手,带领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幼儿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在规则板上用标记、图案等方式记录下来。

1.进区规则

幼儿通过在规则板上画一定数量的小人,提醒同伴该区域可以同时进入的人数。美工区的幼儿在进区规则中画了两张桌子和桌布,还在桌子和桌布的前面标记上数字,意思是进美工区之前,要将两张桌子拼起来,再铺上桌布,这样才能选择材料进行游戏。

2.游戏的规则

例如,语言区的幼儿在规则板上画了一个小女生,然后在她嘴巴那里画上了“×”,意思是游戏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还有一位幼儿画了一个房子,在房子里面画了一个小男孩,我就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这说明看书要在房子里面,不能跑来跑去。另外,这位幼儿还画了柜子和书,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看完书要放在柜子里面,不要随便乱放。在美工区的规则板上,幼儿画了篓子,里面还装了彩纸,意思是选择材料的时候,要用篓子去取材料。还画了桌子,桌子上面有很多东西,意思是在美工区做东西,要放在桌子上面制作,不能放在地上。还有一位幼儿画了脸和嘴巴,他告诉我意思是在美工区时,不能大声讲话,可以小声讨论。诸如此类的规则制定,幼儿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约定并参与其中。

3.区域结束规则

在美工区的规则板上,幼儿画了笔筒和毛笔,意思是毛笔用完了要放到笔筒里面,不能随便乱放。幼儿画了桌布、桌子、柜子,意思是做完手工之后,记得要把桌布给叠起来,然后放在柜子里面。其他区域的幼儿也在规则板上画了音乐的标志和玩具柜,意在告诉大家听到音乐就要收拾玩具。还有的画了好多小朋友,而且每个小朋友手上拿的玩具不一样,表达的是大家要一起收拾,合作分工。

(二)解读常规,管理常规

为区域游戏保驾护航的是良好的常规,有了良好的常规,区域游戏才能正常进行。教师可以将常规养成和常规管理在区域游戏中进行整合,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1.幼儿自主管理常规

幼儿自己制定了规则后,当游戏过程中有幼儿不守规则、不按商定的规则游戏时,其余幼儿就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向他提出意见,以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果在多次提醒后,违反规则的幼儿仍然没有遵守规则,其他幼儿会采取请教师介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幼儿深深地感受到违反规则给游戏带来的困扰。

2.教师借助区域管理常规

教师灵活地运用在区域游戏中观察到的幼儿游戏情况,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和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幼儿感受游戏规则对游戏正常运作的重要性。另外,要巧妙地使用区域游戏管理常规。面对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在同伴屡次提醒、教师引导未果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暂停他的游戏权利,或者调换他的游戏区域,以达到管理的效果。

区域游戏的整合,为幼儿提供了多维度的活动空间,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区域游戏的整合,让幼儿在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区域和区域之间,幼儿和区域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自我观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建构,从而达到生成整合性区域活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常规规则区域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常规之外
分割区域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区域发展篇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