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探究理念渗透进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2018-08-03 06:27陈才妹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分格大胡子亲吻

文 陈才妹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我们绘本阅读时使用“从头看到尾”的形式是非常普遍的。刚开始幼儿一开始可能还会看,但是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绘本的内容,在为幼儿讲述精彩的绘本故事时,注意在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突然停止,然后引导幼儿主动到绘本中探究故事的发展,激发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

例如,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前半部分是老师带着幼儿集体阅读,当阅读到绘本的转折点:“小老鼠终于鼓起勇气大声地说出自己一直被欺负而不敢说出的话,然后转身走了”时,老师就戛然而止了。幼儿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画面上,他们急忙追问:“老师,大老虎听了会怎么做?”“小老鼠又会怎么样?”“它们两个好朋友还会在一起吗?”……幼儿非常想知道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这时,老师提出阅读的要求,激发幼儿自己到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设置悬念,激起了幼儿探究的欲望。

《指南》指出:“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合理地利用故事中的悬念设置疑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合理预测故事的发展,从而引起幼儿探究绘本的兴趣。

二、巧妙遮挡,掌握阅读顺序

遮挡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遮挡单页,也可以遮挡连续的两页;可以遮挡图画,也可以遮挡文字;可以遮挡局部,也可以遮挡全部;还可以对图画和文字同时进行对应遮挡,有效运用遮挡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顺序。

(一)分步遮挡

当绘本同一页面上存在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对象,并且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或存在时间、空间、逻辑上的某些联系,同时呈现这些要素会使幼儿不能独立地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阅读、理解时,就需要按照一定顺序对页面内容进行分步遮挡和揭示,从而避免幼儿注意力分散,让他们较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并掌握此类绘本的阅读顺序。

例如,绘本《疯狂星期二》的扉页上用分格漫画的形式表现了一只青蛙从地面飞到空中的过程,但大多数幼儿对分格漫画这种表现手法比较陌生,画面整体呈现时幼儿可能会误认为一共有三只青蛙。这时采用“分步遮挡”的方式,遮挡住后面两个分格,引导幼儿先观察第一个分格的画面,接着通过按格分步遮挡和揭示,引导幼儿一个分格一个分格地观察和阅读,最后完整观察画面。这样就可以减少误解,更形象地展示“飞”的动态过程,并使幼儿了解这类分格图画的阅读方法。

通过分步遮挡,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主图上,而不会被其他的图画分散,进而帮助幼儿掌握这一类绘本的阅读顺序。

(二)转折页遮挡

当绘本出现“转折页”,即人物表情、行为或语言突然不同于以前,所有人物的视线聚焦于刚出场的重要人物,或出现意外的结果等,而且这种“转折”很难根据前面的情节进行预测时,就需要进行遮挡。

例如,绘本《老鼠和蝙蝠》,一开始老鼠还在不断地炫耀自己的本领,而蝙蝠则一直羞愧得低着头,可是到了转折页,蝙蝠一改往常,表情夸张,吓得满头大汗,一语不发。这一页画面如果“无遮挡”,幼儿在整体画面上会看到蛇,就不会感受到这一页故事的转折性!这种毫无趣味性和转折性的无遮挡的方法,使得缺乏相关阅读经验的幼儿就很难充分体验到故事的张力和情节变化之趣。

采用“转折页遮挡”方法,遮挡住“转折页”上突然出现的蛇,鼓励幼儿充分观察画面人物的变化,猜测“蝙蝠怎么会吓得满头大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幼儿就会有各种猜测,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画面人物身上。在幼儿充分地猜测、表达后,老师再揭开遮挡物,就会使情节的“张力”和幽默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在享受情节之趣的同时也学会了阅读此类绘本的方法。

在转折页的处理上,揭示遮挡之前教师要让幼儿根据前面情节、自身经验和想象进行充分的猜测和表达,通过“误导”来“蓄势”,充分体现情节之趣,逐渐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转移到“阅读”本身。

(三)辅图遮挡

在绘本阅读中,广泛、灵活地迁移观察和思维能力能帮助幼儿充分利用页内线索,发现预示故事情节的关键人、事、物的动作、神态、表情,从而分析出故事逻辑、页与页之间联系的规律性,使绘本越读越有趣,越读越吸引幼儿阅读的兴趣。

例如,绘本《老鼠和蝙蝠》,老鼠说话的内容不仅仅靠动作、表情、神态来表达,还用“想法泡泡” 来进行表现。传统方式的辅图直接告诉了幼儿答案,所以幼儿根本不需要去观察主角的动作、表情、神态,不需要猜测和想象就能直接地知道答案。《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够依据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无遮挡的阅读方式扼杀了幼儿推测和想象的能力,降低了阅读的有效性。

采用“辅图遮挡”的方法,鼓励幼儿从角色的动作、表情、神态去思考。有了遮挡,幼儿就有了大胆的推测、想象将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主图上。这样的遮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猜想的空间。在幼儿充分地表达、争论之后揭示遮挡,这就为之后的阅读做了很好的心理准备,让幼儿可以体验到思考之趣,且幼儿的观察、推理及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充分运用和发展,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通过辅图遮挡和揭示的方法,引导幼儿依次先观察主图,进行充分的猜想,然后再揭示辅图。这样的阅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幼儿观察、思维的能力。

通过巧妙地运用“辅图遮挡”的方式,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顺序,从而让幼儿更全神贯注地观察画面、发现画面、理解画面,最终全身心地走进绘本。

三、融入感知,引发阅读经验及体验

一本好的绘本最终是将绘本故事中习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让绘本阅读活动对幼儿更有意义!

例如,绘本《亲吻》是写给宝宝的书,画面主色调是暖暖的红色,人物都是圆圆的:圆圆的小熊、圆圆的宝宝、圆圆的脸蛋……可爱之极。基于绘本本身的特质,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上,家人对宝宝的爱都渗透在绘本的每一个角落。那么如何透过对绘本画面的欣赏,感受故事中家人亲吻宝宝的不同感觉,进而引导宝宝能结合自己已有的亲吻经验和体验来感知家人对自己的爱呢?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老师拿着毛绒玩具小熊,学着小熊的声音说:“小熊有点事情想不明白,什么是亲吻呢?”通过小熊的疑问,引导幼儿跟随小熊一起开始探索“亲吻”之旅。小熊带着幼儿一起感受绘本中的各种亲吻。除了小熊,老师还扮演大胡子的爷爷让幼儿体验亲吻。在活动画面中出现了有大胡子的爷爷时,有些幼儿因为很少看到大胡子会有一些害怕。这时老师借用毛绒绒的胡子道具,扮演大胡子爷爷,幼儿害怕的感觉一下子就消失了,他们感觉到了熟悉和亲切感。当老师戴着大胡子去索要亲吻的时候,幼儿都特别喜欢,一个一个邀请“大胡子爷爷”去亲吻他们,而且开心地说:“好舒服啊,软软的。”

采用感知的方式让幼儿更直接地感受亲吻、感受爱。当幼儿感受到家人对自己关爱的同时,慢慢尝试让幼儿用亲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愿意、敢于表达自己的爱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让幼儿在接受爱的同时去尝试用亲吻的方式表达爱,这是传递爱的一种正能量表现。

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回归幼儿的生活。大部分绘本故事的显性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隐形目标是让幼儿懂得生活道理。因此,对于绘本精神的拓展与延伸至关重要,让幼儿将所习得的经验用于生活,使阅读活动最终能够回归生活!

将探究理念渗透在绘本阅读的指导策论之中,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观察、思考、疑问、体验、表达和发现,让幼儿经历一个丰富、立体、有深度的阅读过程,并最终成为阅读的主人。

猜你喜欢
分格大胡子亲吻
夏天的情话
多曲率平锁扣系统钛锌板幕墙施工技术
鹿之亲吻
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
舟山听海
亲吻玫瑰花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大胡子传奇
大侦探辛巴狗
某倒置式防水保温混凝土屋面的渗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