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关键经验 提升科学素养

2018-08-03 06:27祁晓霞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验科学家长

文 祁晓霞

一、关于幼儿科学“关键经验”内涵的研究

(一)理论学习

项目研究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育教学论著的支撑。我们深知思想走在行动之前的重要性,因此,以“幼儿科学关键经验”为核心内容收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专著与文献资料。我们学习了美国韦卡特等编著的高瞻课程HIGH/SCOPE系列,包括有《认知发展课程》《活动中的幼儿》等;美国普莱瑞编著的《幼儿园科学探究:科学、数学与技术的融合》;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编著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编的《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等。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园长期以来在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经验与收获,对幼儿科学“关键经验”进行了分类、梳理,并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实验、科学思考、表达交流和设计制作等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在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的过程中建构其科学关键经验。

(二)专题研讨

我们将专题研讨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组式研讨,每月一次;另一种为小组式研讨,每周一次。大组研讨由教学园长牵头,总、分两园的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研讨内容主要是实验项目方案的制定与修正。小组研讨由总、分两园的教导处牵头,分别召集两个园区的教学人员参与,研讨内容主要根据本园区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

我们的研讨不仅仅拘泥于园内范围,还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扩大研讨范围。在市教育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多次邀请省、市级教育专家来园对项目研究进行理论提升与实践指导,还积极与上海、南京的知名园所以及五所苏北项目合作园沟通交流,进行项目完善与实施策略的研讨。同时,我们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遣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汲取相关经验,回园后汇报普及,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还有效保证了每位教师能及时掌握新的教育动态,从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随着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们的项目研究网络已覆盖全国,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做到人人有思考、班班有研究,全园形成浓厚的项目研究氛围。

二、探索、完善基于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园本课程

(一)在生本理念下重设一日作息

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支撑我们现代化教育科学的研究。因此,我们结合课程游戏化理念和新课改要求,及时调整思维,摒弃以往分块固定、过于详细的作息制度,弹性安排一日活动时间,将一日活动具体安排的权利交还给教师和幼儿,增加幼儿自主游戏、自由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特别是将一些主题内容渗透到个别化操作学习和活动区中,以增加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

(二)在和谐创新中优化特色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创设丰富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我们合理规划园所及教室内外空间、场地的格局及分布,设置丰富的探索活动区域,投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科学游戏材料,并伴随着幼儿的活动轨迹逐步增加。

我们在进行环境布置的时候充分考虑墙饰与幼儿的互动性,精心制作了富有科技特色的系列环境。总园在楼梯通道里专门设置了科学墙,设有“报告我的新发现”“动动我的小脑筋”“比比谁的问题多”等栏目,幼儿每天将自己的新发现记录在展板上,展板上每天都有新的问题让幼儿去交流讨论,去寻找答案。这种动态的展板增强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不仅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乐趣,还增强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分园有妙趣横生的“格林科技馆”,教师和家长们共同为幼儿准备了各类科技操作材料,幼儿在操作探索、思考记录中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动脑习惯;有本土特色的“鹤鹿馆”,鹤鹿馆里的芦苇林仿佛让幼儿来到了丹顶鹤保护区,而幼儿用塑料瓶、麻绳等制作的麋鹿模型形象生动,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了解了麋鹿的身体结构。在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环境之外,我园两个园区的小、中、大班都有种植园地,全体幼儿成了“小菜园”的主人,他们亲自参与从撒种、施肥、浇水到采摘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许多新的发现,对于他们的发现,我们及时配上生长过程图,并让幼儿将发现记录下来。同时,每班还精心制作了《植物成长故事》画册,记载了幼儿种植、照料、收获的精彩故事。

我们在园区里还设置了“大家来收集”的百宝资源箱,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生活中的科学游戏材料,如:成品、半成品、自然材料等。支持幼儿自主寻找材料、自发探索、自行合作,并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关键经验。

此外,我们在楼道、走廊等幼儿必经之处,张贴了许多科学小图片,还有定期介绍科学家的科普墙,同时摆放了一些小型的探索材料,以引起幼儿和家长的关注和兴趣。这些随处可见的科学小角成了一个不出声的亲子课堂。

(三)在大课程观下整合园外资源

我们整合幼儿园周围有利的社区、自然资源,挖掘其教育功能,开展丰富、有实效的活动。例如,将“青少年科技馆”“盐城市图书馆”“盐城市海盐博物馆”“植物园”“邮件分拣中心”“悦达汽车城”等作为我们的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幼儿去参观、学习、体验,让这些都成为我们的优质项目课程资源。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在课程开发中渗透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并进行有效利用。例如,总园分别开展了“走进地下商业街”“我与铜马面对面”“亲子共游世纪园”“我和奶奶做游戏”“军营大探秘”“爸爸妈妈进课堂”“玩转科学家庭秀”“游一游陆公祠”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与社会、自然、他人不断互动,并在互动中观察、讨论、记录、分享,从而获取富有价值的关键经验;分园组织幼儿开展了“走进植物园”“帐篷篝火晚会”“科技馆趣体验”“欧风街快乐游”“中南城真好玩”“科学绘本大家读”“玩转科学亲子半日开放”等活动,幼儿走进大自然,在观察中发现了大自然蕴藏着的科学小奥秘,如:变换多样的树叶、各种形态的树木、造型独特的建筑、妙趣横生的光影……每一处,每一景都激发了幼儿无限的探索和思考。此外,幼儿还带着小小调查表去观察、记录自己发现的树叶秘密及造型各异的桥,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桥梁造型与承受力的关系。在大课程观下,我们充分挖掘了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科学资源与素材,让幼儿在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丰富科学关键经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四)在项目推进中加强观察记录

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是最直接了解幼儿、研究幼儿的有效方法,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教育活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教研、培训等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意识到观察幼儿的重要性,强化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做到时时处处有观察,真正将关注力聚焦在幼儿身上。大家集体商讨、设计新的幼儿游戏和活动观察记录,在每天和幼儿的相互交往中,以白描记录、拍照、录像等形式做一些简单、快速的观察记录,及时记下幼儿在活动时的言行、状态等。活动后,通过整理归类、思考分析等方式将记下的幼儿行为归类 (归入相应的关键经验)并给予说明,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发展需求,以此更加真实地了解幼儿现阶段的科学发展能力以及已经获取的科学关键经验,及时对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行为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两个园区46个班级,每班都设有科学探索区,例如,有的班级是以“测量”为主,结合幼儿的生活,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水街、大铜马等地方制作成迷你地图,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进一步拓展生活经验,激发其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此外,引导幼儿按照路线特点选择长短不一的吸管、冰棒棍、火柴棒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按序摆放从A点到B点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相同的距离中所用材料数量与材料长短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活动中“点数”的知识经验。有的班级是以“色彩”作为科学区域活动中的主题。色彩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色彩中存在的奥秘更是让幼儿感到惊奇。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入手,例如,中班幼儿以三原色为切入点,尝试将两种不同颜色混到一起,在搅一搅、拌一拌的过程中发现颜色发生的变化。此外,我们还将科学活动渗透到我园的国画特色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绘画中探索、发现色彩的变换。

(五)在实践探索中打造主题课程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课程实施的效益就越高。因此,我们通过主题式的课程,将活动的多方面内容融入其中。如:种子的奥秘、汽车大家族、神秘的天空……我们设计了主题实施路径表,从集体活动、日常活动、环境创设、家园联系、区域游戏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同时,通过对幼儿的个案观察,进行记录与分析,如:“小土豆的成长”。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实验材料,并亲自参与到土豆的种植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变化以照片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一个个科学关键经验,并形成典型案例。

(六)在交流反思中提升实施能力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分别组织总、分园教师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开展科学领域同课异构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根据相同的主题,各自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探索在科学活动中建构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多种途径。同时,我们加强与姐妹园的合作交流:曹月老师执教的《逃离城堡》在全市园际交流的课例展示中获得一致好评;蔡立秀老师执教的《小小建筑师》在全市信息化教学能手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项目主持人祁晓霞组织的科学活动课《摇一摇,哇!都是好看的》和杨柳老师组织的《藏在哪里了》赴宁夏送教。总、分两个园区的部分教师先后七次对广西、甘肃等国培班的学员们进行公开教学和分享交流。我们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有关学前教育的学习与培训,提升大家的教育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我们以关键经验作为课程完善的突破口,利用自然探究、科技实验、生命教育等活动的建构与实施,采用正规性教育活动与非正规活动相结合的手段,使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关系不断外显,建设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园本课程。

三、优化课程实施的多通道路径

利用微信、电脑的家园互动平台和智能化录播室,以“亲子课堂”“家园共育”“活动展播”等形式,让家长、社区志愿者以及同行一起参与园本课程的建构,形成“三位一体”的共育平台,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教育在家园共育中的新路径。

(一)亲子课堂

邀请爸爸妈妈走进课堂,走进幼儿的在园生活,通过亲子间共同参与活动,体验别样的快乐。总、分园中班组均开展了“幸福牵手,见证成长”的亲子课堂活动,教师们精心准备了科学主题活动“快乐蛋宝宝”,通过科学小实验、动手小制作等活动引领家长和幼儿一起在有趣的操作体验中发现奇妙的科学变化,萌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促进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这样的亲子课堂活动,既能有效增进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互动,增进家园、亲子之间的情感,又能顺利推动我园科学研究实验项目的良性发展。

(二)家园共育

采用家庭实验室的方法,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总园大班组精心设计了“玩转科学家庭秀”的家庭实验展示活动。“家庭秀征集令”刚公布,大班组就有许多家长和幼儿踊跃地报名参加。通过选拔,我们确定了每个班级有5组家庭参与展示。每个家庭从科学实验内容的确定到实验材料的准备,再到实验操作、视频录制都是家长和幼儿自行商量完成的。家庭科学实验视频录制成功后,先是在班级进行播放展示,然后5组家庭分别进行现场展示并讲解其中的科学小知识。最后,其余家庭自行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实验进行再操作、再验证。

分园大班组开展了“亲子科学实验漂流”活动,我们为各班家长和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科学实验材料,如:“力的传递”“有趣的平衡”等,家长只需在登记表上填写借用时间,就可以将材料领回去和幼儿共同探索和发现。整个实验过程以幼儿为主,家长用照片或视频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并和幼儿一起以绘画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将整个活动发布到幼儿园微信平台的“亲子探客”栏目,供全园幼儿观看。

这些活动得到了大班组全体家长的认同和称赞,家长们积极,孩子们开心,既很好地发挥了家园合力的作用,提升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让幼儿体验探索过程,提高其探索能力,建构起科学关键经验。

(三)活动展播

我们将优质活动、丰富资源和研究成果向同行开放,形成教育联动。我们还专门邀请了专业人员为幼儿园录制各类活动,并及时将活动的视频资料上传至幼儿园的微信平台,向社会、家长、同行开放,在分享、联动的同时推广了我园的研究成果。

3~6岁是幼儿生命成长中的关键阶段,我们通过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关键经验,提高其科学素养,形成探究品质,为幼儿将来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经验科学家长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家长请吃药Ⅱ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犯错误找家长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