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困惑”打扰“音乐”

2018-08-03 06:27骆雪妍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打击乐困惑图谱

文 骆雪妍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而打击乐活动正是凸显幼儿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它是一种让幼儿手、眼、脑并用的活动,能使幼儿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敏、聪慧。但在现实生活中,打击乐教学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了解乐器,再根据节奏敲打乐器,并能整齐地演奏出悦耳的乐曲,真是难上加难!为此,我通过在区组学习和平日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探究和反思,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青年教师在进行打击乐活动中的困惑

(一)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

青年教师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分不清重难点,总会以自己的思维去揣测幼儿的想法,认为幼儿会以我们所创设的“模式”为重难点。殊不知,在教学活动中课前反思不到位或者目标太低、太难,往往会使活动活动中的问题让人措手不及,幼儿都像脱了缰的小马驹,不按“剧本”进行活动,而幼儿在活动中也无法得到进步。

(二)教师高控,机械式练习

音乐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而创造就意味着冲破旧模式。但往往在艺术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教师高控的场面不断出现,总希望幼儿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框架进行活动。由于经验与理论的缺乏,我们更多地会以幼儿能安稳地上完一节活动课为目标,从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如:乐器的选择、匹配图谱的设计等等。

青年教师喜欢模仿他人上课的形式,但大多只模仿到了皮毛,而未学到精髓,只是单纯地看图谱或看指挥进行练习。于是,便出现了教师“揠苗助长”的教学模式,反复练习某一段或者某一首乐曲,让幼儿机械式地“拍打”乐器。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能充分发挥打击乐的教育功能,从而造成音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教师对乐曲分析的不透彻

在选材时我们有时会忘记考虑贴近幼儿的实际水平,不知道怎样分析乐曲节奏以及如何分段加入乐器等问题也常会出现。教师对乐曲的不熟悉,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抢拍、落拍、忘拍和乱拍的情况频出,幼儿的兴趣得不到提高,连教师也会失去“教”的信心。

二、打击乐活动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打击乐活动要求幼儿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还要注意倾听同伴、集体间的演奏,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声部的演奏都服从于整体音响与形象的塑造要求,从而体会整体音响不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在打击乐活动中最常见的策略是“变通总谱”,但很多青年教师经常就是画个图谱让幼儿认识节奏型,使得单一的模式化教学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

(一)善于使用“变通总谱”,提高青年教师打击乐的教学能力

幼儿园打击乐活动一般采用的是整体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总谱法、指挥法和创作法。但是总谱法对于幼儿来说过于复杂,所以在总谱法的基础上教师改造并延伸出了“变通总谱”,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变通总谱”又分为动作总谱、语音总谱和图形总谱。

1.动作总谱

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配器的总体布局。我们可以使用身体节奏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甚至滑稽动作。当遇见较难的节奏时,可以通过变换动作来感受节奏,以游戏的形式带幼儿玩,在熟悉节奏的情况下,通过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方法让幼儿提前感知打击乐器,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节奏。

对幼儿而言,以动作的形式来体验节奏,既符合他们好动的特点,又让他们在游戏中熟悉了节奏。对教师而言,根据音乐设定与故事相匹配的动作,采用规定的动作或幼儿创编的动作,通过教师动作和语音提示,将节奏活动变为一种游戏,是帮助教师成长的一种策略方式,锻炼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在帮助幼儿的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乐曲的理解,培养了我们的节奏感。例如,大班打击乐《花好月圆》《雷神》,乐曲较难、节奏欢快。活动前一定要充分思考如何有效地将动作与乐曲进行匹配。在匹配时一定要注意动作是以坐着和上肢为主的完整基本动作。动作数量相对较少,变化频率相对较适宜(8拍或4拍一换),尤其在节奏较快而复杂的地方,动作变化次数要减少,不要给幼儿增加负担,从而达到动作总谱表达的意义。

2.图形总谱

主要使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现配器的总体布局。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使用几何图形、类比性图形、形象简化图形或通用乐谱符号来辅助幼儿熟悉节奏。

对幼儿来说,学习看图形配器,可以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直接明了的图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兴趣。对老师来说,根据乐曲内容选择相似的物体或图形来代替实体乐器,易于幼儿接受。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思维与想象能力,辅助图谱一旦达到期望值,也提高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促使我们开展更多丰富有趣的活动,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例如,大班的《土耳其进行曲》,我们可以用类比性符号来设计图谱。用“逗号”表示碰铃圆润且有较长的延音;用“波浪线”表示铃鼓摇奏那令人兴奋的轻微颤动感;用“圆点”表示圆舞板音色短促而明亮。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节奏型及音色分布情况,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其参与性。又如,在中班《木瓜恰恰恰》中,我们可以运用水果图片作为节奏的演示。这种形象的图谱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并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语音总谱

主要用语音表现乐器的布局,所用的语音可以是有意义的词或句子,也可以是象声词或无意义的音节。但一般要控制在1分钟之内,语音要精确、精炼、惊艳,能表达出关键的戏剧冲突和冲突流程,以便幼儿更快了解音乐节奏。

幼儿是通过语音与自身的感受来表现乐曲的快慢、节奏的强弱的,所以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与耐心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的表演欲望及对音乐的喜爱。而教师要做到将故事控制在1分钟以内,从而督促自己学习使用精炼的词语,锻炼表达能力,并进行自我反思与改正,进而找出合适的词汇贯穿在乐曲之中。例如,大班打击乐活动“雷神”,设计者依据乐曲旋律的变化,以“雷神”为故事情境的线索,创编出富有韵律美的象声图谱,如:“天就要下雨啦!又闪电,又打雷,刷刷刷刷,轰!刷刷刷刷刷刷,轰!”这段图谱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及其情感变化过程,而且巧妙利用象声词表现雷雨的情境高潮,增进了其趣味性和情境性,也为幼儿富有感染力地表现乐曲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所附加的故事、动作必须从音乐的框架及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来。

(二)进一步细化策略,提高教师打击乐的教学能力

前面所说的困惑,归根结底是对自我的实践与反思还不够透彻,未做到学以致用。这三种变通总谱并无固定模式,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法,音乐本身就是在适当积累中的迁移创新,所以它们往往被综合使用,单纯、孤立地使用一种总谱、一种方法是很罕见的。结合上述内容,我们以大班打击乐《勇敢的消防车》为例进行分析。

1.分析曲子

首先,正确分析曲子的特点。这是一首4/4拍的曲子,ABC结构,节奏欢快,有弱起和强拍的特点,重难点在曲子末句。由于起初分析不彻底,没抓住重难点,幼儿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反思之后,我们重新匹配,创造出洒水的声音来表达末句的紧张感和重音,形象地抓住重点,因此活动很成功。

2.策略分析

我以故事情境导入,将动作总谱与语音总谱相结合,设计了朗朗上口且与消防车有关的诗歌。加入警笛声,将幼儿拉入故事的紧张感之中,并为乐曲匹配简单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尝试创编并熟悉表演节奏。

3.关键性提问

幼儿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游戏为主,但每个环节必须要有关键性提问,才会有层次与提高,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例如,听完音乐与歌词后,我问幼儿:“什么车有这个声音?”从而引出消防车。再问:“它在什么时候出现?”从而引出歌词内容。接着问:“怎么灭火的?”最后道出重点。

4.总结与反思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善于反思与思考,接受幼儿对于美的感受与体验。鼓励与支持每个幼儿大胆地表达与尝试,让他们得到满足与提高。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中感受音乐。我相信,在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反思之下,一定可以找出更多适合幼儿的方法,真正做到与幼儿一同“玩”乐器。

猜你喜欢
打击乐困惑图谱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图表
浅谈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表现作用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