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我要变女生

2018-08-03 06:27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海裙子男孩

文 周 华

一、案例实录

午后悠闲的时光,孩子们三三两两坐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追逐的游戏……我在人群中找寻着小海的身影,他爱乱跑,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有时还会跑出活动室,到别的班级走廊上“视察”一番。其他老师总是会和我说:“你们班的小海又把我们的玩具翻出来了。”诸如此类,我早已习以为常。

我环视了教室一圈,没有发现小海的踪迹,连忙到班级的区角里找。在表演区,我看到一个黄色卷发的时髦“女郎”,卷发上还戴着一顶宽帽檐的草帽,脸上戴着一副太阳镜,脖子上系着花丝巾,身上穿着一条黄色的纱裙。这是哪个爱美的小姑娘?我蹲下身一瞧,“噗!”我差点笑出声来。原来这个俊俏的“小姑娘”竟然是调皮的小海!再仔细一看,他的脖子上还戴着一条项链。小海见我盯着他看,他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老师,我漂亮吗?”我连连点头:“漂亮,漂亮,你要是女孩还真是漂亮呢!”听到我的夸奖,他更得意了,竟然就以这副扮相在教室里跑了一圈,他的举动让别的孩子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小海,你怎么穿女生的裙子?”“小海,你怎么还戴假发?”

今天美术活动的主题是“心愿树”。我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心愿。有的说要当警察,有的说要一个布娃娃,还有的说要一条公主裙,小海说:“我想变漂亮。”接着,我请孩子们将自己的心愿画在心型的卡纸上,大家一边讨论,一边低头画画。我在孩子们中间巡视着,走到小海身边,我惊奇地发现小海今天没有拖拉,已经快要完成他的作品了。在心型的卡纸中间,他画上了一个女孩的笑脸,长长的睫毛,红红的小嘴。我百思不得其解,小海画的是什么样的心愿?我只好问他:“小海,你的心愿是什么?”小海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心愿是长大了做一个女生,一个漂亮的女生!”我忽然特别好奇:“为什么要做一个女生?”小海回答道:“我可以穿妈妈漂亮的衣服。”我说:“男孩子长大了也有帅气的衣服。”小海摇摇头:“男孩不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二、案例分析

从以上的实录可以看出,小海是个特别“爱美”的男孩子。他总是想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也希望自己长大了能做一个漂亮的人。他用假发、帽子、眼镜、丝巾,还有项链、裙子装扮自己,表现出他对美的渴望。在我们成人看来,这是个很奇怪的男孩,但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经过多方面的分析,我觉得小海的一切“奇怪”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心理发展水平:性别意识稳定性尚未建立

性别意识包括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证实的女性或男性特征。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这是一个通过环境和教育不断进行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性别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性别意识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性别认同是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的初级水平,即儿童知道人有男、女的分别,并且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儿童性别认同出现在1岁半到2岁之间,3岁前基本完成。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知道性别不会随时间、地点等变化而改变,多数三四岁的孩子能达到这一水平。案例中的小海知道自己的性别,但是性别稳定性尚未完全建立,所以会有当女孩的主观愿望。

性别一致性指儿童认识到性别不会因为衣着、头发长短等外在特征而改变,一般5~7岁的孩子会达到这一水平。通俗地说,他们知道女孩即使穿男孩的服装,也仍然是女孩;即使男孩留着长发或对一些女孩的活动感兴趣,也还是男孩。这阶段的儿童开始模仿同性别的成人和同伴,并且关注不同性别的服饰、游戏、特征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表现符合生理性别,这也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案例中的小海在性别一致性的发展上,只能说还处于萌芽阶段。

(二)教养因素:主要教养人和榜样缺乏

性别意识的发展受主要教养人的影响。如果平时生活中孩子更多接触的是女性,家人又不注意强化孩子符合社会期望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孩子缺乏对男性角色进行观察与模仿的机会,就会影响孩子性别认同感的发展。我了解了小海的家庭环境,他的家中一共有五口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双胞胎姐姐,还有小海,从家里性别比例可以看出,小海的家中有男性两名女性三名,女性比例大。而且小海的两个姐姐都比小海大很多,她们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对年幼的弟弟疼爱有加。在这样的家庭中,母性影响较大,小海在妈妈和姐姐们的爱护中长大,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妈妈及姐姐的审美方式。妈妈和姐姐都是比较爱打扮自己的,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在平时生活中会经常在小海面前试衣服、化妆等等。因此,在我问他“为什么要做女生”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可以穿妈妈漂亮的裙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对环境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环境’两字,是指儿童所接触的那些静的、呆板的物质。”其实,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所以,从小海的例子来看,他是受到“人”的环境的影响。

(三)孩子本身:外在评价的影响和好奇心的驱使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都喜欢美好的东西。而小海也不例外,他的行为表现出他对“美”是敏感的,在他看来,女孩子的那些用来装扮的东西是很美的。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心里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他就会通过动作、语言等表现出来,毫不掩饰,更不会遵循人们的传统。幼儿的自我认知容易受外在评价的影响,如果平时经常听到妈妈、家人或老师等夸赞女孩穿裙子漂亮,当他看到裙子款式多样、色彩明丽时,自然也希望自己变得赏心悦目并得到大人夸奖。

同时小孩子的好奇心强,他可能会暗暗琢磨:以前一直都穿着裤子,如果自己穿上裙子会变成什么样呢?是不是很有趣、很好玩?像妈妈一样?像姐姐一样?像班里的女同学一样?因此就可能产生变女孩的想法。

(四)间接榜样和暗示:大众传媒的影响

现在,孩子接触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的机会很多,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接触到的媒介中所出现的人物的行为、态度、语言等,并将这些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比如,许多孩子喜爱看的动画片是以公主为主角,她们美丽、善良,还有着神奇的魔法,这些公主都穿着裙子,孩子们看到后觉得如果穿上裙子就会和她们一样成为魔力非凡的公主,成为神奇的偶像。于是,他们会去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我们应该反思:作为男孩的家长,我们是不是没有对孩子看的图书、动画片等注意遴选或者引导呢?

三、采取措施

和家长联系后,我把小海的表现告诉了他的妈妈,并且将我的分析仔细地讲给他妈妈听,让妈妈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现象,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育。

(一)淡然处之,不随意给孩子“下结论”

男孩说自己想变女生,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家长不必焦虑,不用小题大做,严肃地和他谈论绝对不能穿女孩的衣服等话题。可以找点借口先推脱过去,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也许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如果孩子偷偷穿了家里人的裙子,家长也不要大惊失色甚至气急败坏,也不要觉得好玩:“我家宝宝真像个女孩,穿起裙子来还有模有样的。”这些过度的反应都可能引起孩子更加强烈的好奇心,说孩子“像女孩”更容易使幼儿将这些结论内化,影响孩子性别意识的健康发展。

(二)男性榜样和正面强化

在家庭中,父母应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父亲,要多跟孩子接触,给孩子提供鲜明的性别榜样,让孩子体会到父亲的力量、阳刚、勇敢、大胆及责任感等,从而使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与自身性别吻合的行为模式、态度、情感、语言表达、着装等。

平时要适时强化与孩子性别相适应的行为,弱化孩子的不当行为。比如,男孩子穿男式衬衫、夹克时夸他帅,但是如果他要穿公主裙、高跟鞋时,要平静但态度坚决地告诉他,这是女孩子的服装打扮,不适合男孩子。男孩出现勇于探索、勇于负责等行为时要及时表扬,如果过分胆小、害羞则应与其交流,创设能让他大胆表现的机会。

(三)适宜的玩具、活动和同伴交往

爸爸妈妈要注意给男孩子买汽车、机器人、玩具手枪等适合男孩玩的机械类、操作类玩具,多带他们到大自然中,鼓励他们玩一些能够锻炼肌肉群的活动,如:扔球、开车、玩沙、玩水、玩泥、打仗游戏等。

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不同性别孩子的不同特点,他们会通过观察、模仿同性别角色的言语风格、行为方式等,强化自己的性别角色意识。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伴开展 “扮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戏,从而了解并巩固不同性别角色的行为方式。

性别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一时的“偏差”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相信通过调整,小海会成长为一个小小男子汉的。

猜你喜欢
小海裙子男孩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那些有意思的生活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酒桌上就不该谈生意的事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花裙子
千变万化的裙子
裙子
男孩胆小不丢人
夏天,我有花裙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