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低温度局麻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分析

2018-08-08 12:53杨向东
系统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复发率

杨向东

河北省怀安县仁济医院疼痛科,河北张家口 076150

三叉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群,表现为一侧或者两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反复性的阵痛,由于疼痛感非常强烈,患者在吃饭、说话时都会引起疼痛,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1]。当前,临床上针对三叉神经痛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射频热凝术以其低创伤性、伤害性较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相关研究表明,射频热凝术温度较高会造成患者术后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射频热凝术的温度一直是临床上不断探索的课题[2]。该文当中,对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温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收治的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温度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第一、第二、第三3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家属同意参与研究,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第一组患者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在56~74岁,平均年龄(63.8±5.4)岁,V2 分支分布区患者 20 例,V3 分支分布区患者20例。第二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7例、23 例,年龄范围 58~72 岁,年龄平均值为(63.2±5.7)岁,V2、V3分支分布区患者分别为21例和19例。第三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女性患者为24例,男性患者病例数为16例,年龄范围在58~74岁,年龄平均值为(63.6±5.6)岁,其中 V2患者 22例、V3患者 18例。 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对比。

1.2 手术方法

在CT引导下,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建立静脉通道,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检测,患者的患侧肩贴射频仪负极板。在患者的口角外侧2~3 cm处选择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使用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1022388)进行麻醉[3-4]。将穿刺套管按照Hartel路径到达卵圆孔,经CT扫描确认后对进针方向进行调整。与射频仪连接,设置频率50 Hz、电压0.1~0.3V引出异感,调整频率2 Hz、电压0.1 V使得面部肌肉跳动,再给予利多卡因(1.5%~2%)进行局部麻醉[5]。从50℃开始升温,给予第一组患者65℃、第二组70℃、第三组患者75℃。术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术后1 d保持绝对的卧床静养。术后3 d内患者症状缓解后如果无不良反应,则可以出院[6]。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3年后生活质量总分(SF-36)、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3年后复发率对比

第二、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率相差较小,相对优于第一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对比中,第一组最低与第二、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对比中,第三组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发率最高,与第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3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并发症发生率3年后复发率对比[n(%)]

2.2 3组三叉神经痛患者3年后生活质量总分对比

在生活质量对比中,第二组生活质量最高,见表2。

表2 3组三叉神经痛患者3年后治疗情况比较[(±s),分]

表2 3组三叉神经痛患者3年后治疗情况比较[(±s),分]

注:*表示3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SF-36总分第一组(n=40)第二组(n=40)第三组(n=40)(80.02±4.83)*(89.42±4.21)*(71.03±5.10)*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对不同温度局麻下射频热凝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治疗进行重点探讨,在以往的报道中,射频热凝术多采取80~95℃,但是应用效果并不佳,很多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7]。射频热凝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一种有效的手段,温度对于治疗效果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影响[8]。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疼痛缓解作用,很多医生选择高温度射频热凝术,结果导致很多患者出现了失明、耳聋、面瘫等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终身性身体伤害,对患者以后的生活十分不利。

现在有很多的研究表明,降低射频热凝术的温度对于改善三叉神经痛病情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虽然对疼痛的降低程度要低于高温手术,但是在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能够发挥保障[9]。

在该次研究中,第一组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的是65℃射频热凝术,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效果要差于第二、三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复发率对比中,第一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第二、三组,而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二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患者采取70℃的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在降低疼痛效果中,要高于第一组,低于第三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均高于第一组,低于第三组。但是在生活质量评分当中,第二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评分最高,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三组患者应用的是75℃,该组患者除了疼痛感下降效果最佳以外,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第一、二组。第三组疼痛率10.00%、并发症发生率25.00%、复发率25.00%,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大于第一、二两组,第一、二组复发率分别为:7.50%、15.00%;并发症发生率5.00%、20.00%。在姚鹏等人[10]的研究中,70℃、75℃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复发率并无差异,而且优于65℃患者,在并发症方面65℃患者最低,70℃患者次之,75℃最高,这与该次研究相符合。

综上所述,综合相关研究以及该次研究的结果,建议临床上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时,采用低于70℃以下的温度,能够确保降低疼痛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射频复发率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