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8-08-08 12:21刘贞
系统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低值高值糖化

刘贞

沛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6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膳食结构得到了改善,但也使得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1]。随着病程延长可增加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提高诊断准确率,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该院诊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表达水平,旨在寻找新的预警信号,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病情提供早期诊断标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加该研究且获伦理委员批准。其中男63例,女47例。患者年龄区间37.8~70.3岁,平均年龄(59.32±12.24)岁。根据110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值组、中值组以及高值组3组。低值组45例患者6.4%<糖化血红蛋白≤7%,16.87%<糖化白蛋白≤18%,男23例,女22例。中值组41患者7%<糖化血红蛋白<10%,18%<糖化白蛋白<19.60%。男21例,女20例。高值组24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0%,糖化白蛋白≥19.60%,男13例,女11例。低值组、中值组以及高值组3组间年龄、病程以及血压统计结果显示,3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年龄(岁) 病程(年)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59.35±6.42 60.16±8.12 60.26±6.17 8.36±0.41 9.8±0.5 7.4±0.8 129.36±16.41 131.68±17.5 130.24±13.8 75.36±9.41 76.78±9.5 75.14±10.18

1.2 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以及分型依据2016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医学诊疗标准[2]。并依据诊断标准设计ACR表示肌酐矫正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标准等作为判断110例患者有无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标准。受检者根据空腹状态下静脉抽血检测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采用美国BIO-RAD VARIANT-II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方法以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为原理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正常参考范围4%~6.4%。糖化白蛋白检测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白蛋白检测采用酶法,试剂由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提供,取静脉血离心上机测定,正常参考范围11%~16%。血脂也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调查患者既往病史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等,具体包括:男性ACR正常范围在 22~220 mg·g,女性 ACR正常范围在 31~220 mg·g。超过则可能为糖尿病肾病,具体根据患者临床体征以及其余相关指标判断。利用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有无冠状动脉病变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利用直接镜或者间接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外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统计有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dicine;DNP)、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脂肪肝、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以及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N)。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正态计量数据用 (±s)表示,非正态数据采用Median(IQR),计数资料如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如糖化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独立,正态,方差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相关性分析

低值组、中值组以及高值组3组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与血脂相关性情况[(±s),mmol/L]

表2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与血脂相关性情况[(±s),mmol/L]

注:* 表示与低值组相比,P<0.05。

组别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3.52±0.18(4.34±0.24)*( 4.89±0.39)*5.76±0.22(5.89±0.21)*(6.05±0.23)*3.58±0.23(3.75±0.18)*(3.98±0.19)*1.13±0.12(1.08±0.14)*(1.01±0.13)*

2.2 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相关性分析

低值组、中值组以及高值组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具体见表3。通过纳入多因素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临床研究中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等因素,导致多数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的现象,凝血功能紊乱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使冠状动脉硬化、肾功能损伤、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等发病率增高[3-5]。在临床医学上2型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长期发展的疾病,随着病程延长,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其中糖尿病肾变具有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给患者带来严重生命威胁的微血管并发症[6-8]。

表3 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相关性分析[n(%)]

关于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但有着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衰竭的局限性。糖化白蛋白是一种可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可随着肾脏病理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糖基化终末产物[9]。有研究表明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可导致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进而影响组织血氧浓度,使血氧浓度降低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缺氧是导致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对血糖值的变化较为灵敏,可反映患者近期血糖的漂移变化[10]。该研究中糖化血红蛋白与并发症呈正相关(r=0.897),马玲等[10]研究中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可以加重心脏微血管病变、加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室肥厚以及促使心肌代谢紊乱(r=0.897、0.887),与该次研究报告相一致,可作为有效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临床通过检测空腹血糖,但由于静脉血糖本身的降解较快导致其稳定性较差以及误差较高[11]。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糖化白蛋白是一个可反应血糖近期变化的优良且检测方便的指标,糖化白蛋白水平上升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可反应肾小球基底膜的变化,可作为糖尿病2型以及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12-13]。该次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与糖化白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这可能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与脂代谢紊乱机制有密切关联,两种机制有共同代谢改变,即抑制胰岛素抵抗并使脂肪分解作用减弱并使血脂合成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水平上升可造成血脂紊乱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升,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利用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症诊断以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低值高值糖化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显微镜手工计数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
手术室一次性低值耗材套餐式管控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医院医用低值耗材精细化管理措施探究
手术室低值耗材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应用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