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贵定县茶事文化述略

2018-10-26 03:34邓燔肖正广
中国茶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贵定县贡茶苗家

邓燔,肖正广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558000;2.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230036;3.贵定县黔之冠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551300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经众多茶界前辈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1],贵州作为西南一隅,有众多的没有用文字记述的茶文化,其中贵定茶文化亦是如此,是为贵州省内茶文化一瑰宝。在贵定,生活有汉族、苗族、布依族同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各类茶文化,形成“黔南奇葩,茶文之胜”的现象。

贵定地处山区,周围山川林立,环境优美。清代贵州名士朱其中在贵定县云雾山游玩时,曾作诗:“层峦叠嶂耸云端,形胜巍然壮大观。晓雾晴开红日近,暮烟轻霭碧潭寒。回岑对峙双栖鹤,珠岫环萦并舞鸾。林际晚光凝米色,砂痕隐隐映丹霞”。描述了云雾山区层峦叠嶂、晓雾晴开、碧溪流水、苍绿山川的独特风光。但因交通堵塞,致使当地文化传播不开,茶文化亦是如此,而且缺乏条理性的记载和整理,所知者少之又少。笔者有缘,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管中窥豹地了解了贵定县内形式各异的茶文化。

一、关于贡茶与贡茶碑

据史料记载,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云雾山所产云雾茶,自隋至晚清,都是作为进贡皇室的贡茶。在贵州贡茶史上,贵定云雾贡茶碑是贵州唯一的贡茶碑[2](图1),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官府批复苗族首领雷阿虎请求,朝廷拨银购办该处贡茶之事。此处有贡茶碑两块,另一块则是嘉庆年间所立。

图1 贵定云雾贡茶碑亭

1.云雾茶“进贡”史话

贵定置县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2]。《贵州古代史》载:“隋置宾化县于大平伐司……唐贞观间,移故宾化县。”宾化即今天的黔南州贵定县。进贡史话,在此书中载有:“长官司土官来朝,贡马及方物”指隋朝开皇元年(581)贵定历史上最早建宾化县(“宾化”现称为“平伐”)[2],据考证,当地土官向皇帝“贡方物”中的地方特产物品有云雾茶。

云雾茶叶的历史。首先是陆羽《茶经》载:“涪州出三般茶,宾化最上,制于早春。”《事物绀珠》载:“茶类,宾化茶……”,宾化即平伐,今贵州贵定县云雾镇所产云雾茶,由此可说明唐时宾化即贵定平伐(云雾)已产茶。尔后明代时嘉靖《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苗家以茶为生业。”言云雾茶产量太少,得之不易。万历《贵阳府志·食货卷》亦载:“黔省各属皆产茶,独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清时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均有关于贵定云雾茶的记载。

(1)“贡方物”文化

在史书记载中,以进献贡马贡茶的“贡方物”为最。明史记载较多,且比较详细,《太祖洪武实录》中载:“(洪武)十五年六月辛卯,新添、大平伐、小平伐土酋俱来朝……诏赐文绮帛各五匹,钞二十锭,以示体恤。”“土官卢朝奉来朝,贡马及方物。”另在明代276年历史中,各类《明实录》中的“贡马及方物”就有27处涉及茶的记载[2]。

除前文所述清康熙《贵州通志》所记“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之外,乾隆《贵州通志》《续遵义府志》亦有记载:“云雾茶为贵州茗品之冠,岁以充贡”即每年都充当贡茶。在方志中,每年给皇家的贡茶数量与折银数量都记得清楚,即“茶芽伍拾叁斤,壹拾壹两陆钱伍厘”[2]。所说的是所产茶芽共53斤(1斤约590 g),折买的钱是银11两6钱5厘。

(2)贡茶文化

清乾隆五十五年以官府批复文而刻的“云雾贡茶碑”,碑文中两处有“贡茶”二字是历史实物见证,后嘉庆年间的碑文亦可佐证。中央第一档案馆藏《清宫秘档》载有,清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贵州巡抚林绍年向皇廷贡茶:“贵定县茶芽,贡皇上一匣,贡老佛爷一匣。贵州巡抚林绍年叩首,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一日”[2]。

1952年,贵定云雾山鸟王寨的苗族同胞金兴流、雷作轩等10人,为感恩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每人精采精制5 kg云雾贡茶献给毛主席,由省军区派到贵定第五区(后改名平伐区,今名云雾镇)的土改工作队专人送北京,毛主席品尝后大加赞赏,将其余4.5 kg转赠给全国人大的代表们品尝“苗岭来的苗家茶”。接着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写来《致贵州贵定鸟王寨苗族同胞的感谢信》。后于1953年,在《中国茶叶公司第二届土产交流会专集》中载:“茶叶,以贵定五区云雾山鸟王茶最好”[2]。

2.“云雾贡茶碑”史话

云雾贡茶碑位于今云雾镇鸟王村,如前文所述,碑文有两块。现已风化,但其中关于“贡茶”的记载,仍旧清晰可见。现用简化字,罗列原文如下(碑文风化脱字以“□”代替,并试加标点):署贵阳府贵定县事:州正堂为据禀给照事。案据旧县方文超等禀称:本年四月二十日接春钧札,因仰王苗民雷阿虎禀“年老茶枯”,仰约前往确查,据实禀复。奉此约,遵即前往临山踏勘:茶老焦枯,并无一株生发,实非苗民治枯捏禀倩□缘。奉札查□禀明,伏乞查核施行上禀等情。据此,查茶树既俱枯坏,并无出产,应干除批示外,合行给照。为此,照给该苗民等遵守:嗣后该处年年给□贡茶定数,茶触及其余所派之茶准行停止,以免采办之累。如有差人以办茶下乡滋扰者,许尔等指名禀究。须至照者。据呈缴茶拨银肆百贰拾两,收后发交殷实之户生息年,再年购办该处贡茶。乾隆五十五年四月□□日立。

这块碑文为繁体汉字直书,从右到左读(图2)。碑头横书有“万古流芳”4字,这是苗胞将官府批复文刻碑后加上的,既是对“乾隆盛世”官府拨银扶植贡茶生产恢复的“感恩”,又有“万古”保护贡茶保护苗家不受滋扰的寓意,尤其是允许大家指名举报官府敲诈勒索的差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矛盾,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促进了贵定茶业的发展。

图2 贵定云雾鸟王(仰望)贡茶碑现代汉语拓写

“云雾贡茶碑”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罕见的贡茶实物史料。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成为贵州乃至全国贡茶文化的一朵奇葩。

二、关于宗教与茶文化

“诸佛初兴,随缘设教于茶房酒肆。”于是茶房作为传教的途径被广泛利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佛教寺院僧侣的努力,更离不开僧侣在制茶过程中的贡献。中国佛教在西南亦如此,贵州贵定阳宝山名气亦佳,佛教茶文化亦盛。此外,还有西方的天主教文化也得以在此传播。

1.阳宝山佛教与茶文化

阳宝山位于贵定县城北面,海拔1 566 m,山势崔巍,诸峰环向,在明朝时修建的莲花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佛教圣地[2]。阳宝山佛教在明清两代比较兴盛,有很多名人,如:徐霞客、汪士慎、张澍、赵翼、林则徐等,曾到此地礼佛、品茗、观景,并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2]。

康熙《贵州通志》载:“屡著灵异,来朝者众,遂为名山,山产茶,制之如法,可供清啜。”民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阳宝山,在贵州贵定县北十里。(树)高千余尺,树木森密,殿阁崔嵬,诸峰环向此山,称黔东之胜,山上产茶”。近人所著《贵州古代史》载:“贵定阳宝山、翁粟坡、五柯树、摆耳等地出产,特别是贵定阳宝山的云雾茶最著名,色清味香”。对茶誉赞的记载,清·《黔南识略》有:“山顶茶茁云雾中,为贵州冠。今犹充贡,岁出常不足。”《车道夜行纪事》载:“系偕黔贡茶差”,《金鼎山云雾茶歌》载:“黔中茶品阳宝绝,贡茶不盈常外传”。阳宝山所产之茶亦属“云雾贡茶”系列。前文已述,清末,贵州巡抚林绍年进献给慈禧和光绪帝的即是“贵定云雾贡茶”。民国《续遵义府志》引《莼斋随笔》载:“阳宝山在贵定北十里,绝高耸,山顶产茶,茁云雾中,谓之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2]以上所言之茶皆产于阳宝山,从这些文献中可知,阳宝山佛教之盛,所产茶叶名气之盛。

有“贵定北宝”之称的白云佛茶,传说产自莲花寺开山鼻祖白云大师亲植的茶园,因而被当地人称之为白云佛茶。据说此茶是由明代高僧白云长老“采自云雾之巅”,后与丘禾实共同炒制而成,技术一直由山僧管理,并不断发展,后期形成了云雾茶、白云茶、白鹤茶等系列佛茶。1997年,赵老朴初品尝后,觉得此茶“其味清香味永”,便问其来历,当他得知传说有古代高僧灵药禅师沏泡该茶时,“揭盖时热气上升,幻化为佛像而拜之”的故事后,欣然提笔写下“佛茶”两大字。

2.云雾茶与外来天主教

贵定亦有外来西方宗教之一的天主教,据《中国近代史》载,清咸丰八年(1858),钦差大臣桂良与花少纳,同法国外交代表葛罗签订《中法天津条约》[2],条约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士在中国境内传教,于是天主教就得以在中华大地传播。清朝同治初期,欧洲传教士叶琳到云雾山办理传教事宜时,得尝贡茶之事,现已为当地人代代相传。其外,1898年,在法国西南教区的安排下,有位名叫沙神父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贵定,在位于城南李家巷侧的天主教“福音寺”休息片刻后,到当地的平伐(今黔南州贵定县云雾镇)营上寨得到当地郑氏一族接待,郑氏一族因此也成为云雾最早的天主教徒,而后也便有了1903年筹资所建的在平伐镇上的天主教堂“圣心堂”[2]。自然而然,随着传教的深入,当地颇有特色的云雾茶也就走入了西方传教人的生活,从而建立了云雾贡茶与西方的联系。

三、独特的民族茶道、茶俗

在贵定生活着布依族、苗族同胞,且世代种茶。经过长期不断与外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在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布依族苗族的茶规茶趣和茶俗。

1.茶规茶趣

贵州省内少数民族民风淳朴。贵定县苗族、布依族同胞更是如此,尤其是苗族同胞对中国茶文化作出了极大贡献,产生了前文所述贵定贡茶文化。此外,他们热情好客,喜欢喝酒和饮茶,形成了独特的茶规和酒规,酒规露在其外,茶规则显得“藏秀闺中”,贵定云雾茶礼则格外不同,亦是规矩,亦是趣味。

(1)来客敬茶

苗胞向来热情好客,无论是朋友亲戚还是陌生人到家里走访,主人都会招呼你坐下,并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同时还备上苗家自制的茶点心。这种客来敬茶,尤需注意的是,客人第一次到来一定得尝尝主人泡的茶,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们,心里产生不悦之情。在茶规中,苗家每户都会备一个四方茶盘,用来端送茶水。在端茶水时,主人会恭恭敬敬将泡好的茶水按“先宾后主”的座次顺序端到客人面前,客人也应立即起身,双手礼貌地接茶。且喝茶时主人先喝,客人后喝,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2)成双吃茶

苗家人吃茶喝酒都有成双的习惯,一般喜欢双数,喝酒吃茶皆以4杯为主,意蕴着“四季平安、四季发财、好事成双、福运对对来”[2]。至于单杯茶,一杯茶,他们则称为“跛脚茶”,即他们口中所说的“单丝不成线”,“不吉利”之意;三杯茶,也不行,在苗寨里有这种说法“不三不四,四季不到头”[2]。成双吃茶喝酒,且双数越多越好,在苗家人眼里吃的双数越多,越说明人性格直爽、诚信。

(3)苗歌伴茶

苗族、布依族人都有唱山歌的习俗,苗寨里的老少都能哼来一两句山歌。当重要的朋友来访时,苗家妹子会端来茶,邀几个歌喉好的边唱歌,边喝茶,以助茶兴,借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欢迎,以及苗家特有的待客之礼。

(4)茶后漱口

一般在喝完4杯茶之后,苗家人会再敬上1杯茶,这杯茶是“漱口茶”,亦称“礼貌茶”。且“漱口茶”极为独特,内容不一,有的是用醇香米酒或家中的私配秘方秘制的药酒,有的用当地清凉解暑的“老鹰茶”(野生茶),有的用白开水。尤为重要的是,这杯“漱口茶”不能吐,须漱口后一饮而尽,以示接受苗家人的深情厚谊。

2.略带神秘色彩的茶俗

宋元以降,既有“每日人家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记载,又有“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唱词,茶自然而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融入人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生冠婚丧都离不开茶,久而久之约定成俗,形成了“茶在其中,亦是凸显”的茶俗。

(1)初生婴儿沐茶浴

婴儿刚刚出生之时,来祝贺的人(俗称“踩生人”)为了辟邪,也要喝茶。从而间接用茶给婴儿祈福,求茶祖庇佑孩子一生。另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的“三朝日”,要举行原始煮茶吃茶的仪式,庆祝新生命的来临,还要用煮过的茶水为新生儿洗身、净眼,为的是让婴儿健康成长,所以又称“三朝茶礼”[2]。孩子满月那天亦要洗茶剃头,俗称“搽茶剃胎发”,先烧茶敬祖先,待茶凉后,家族长辈边给孩子搽茶水,边念词:“茶叶清白,头发清白……”[2]然后才可剃发,剃完之后用茶水清洗,头上包以红布,示意一生平安。

(2)婚礼自有茶相随

婚礼茶俗,历来有之。明人许次纾《茶疏》记“茶不移本,植必生子”的记载,讲的是以茶比喻婚俗的关系。在贵定亦有关于茶的婚礼习俗,被当地人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包括下茶、定茶、合茶等程序。“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喜、纳征、请期、迎亲等程序[2]。下茶之前为纳彩、问名等礼数,也就是通媒、过帖(即生辰八字、家庭状况之类)等事项。此后若男方同意,便需占卜问凶吉,得吉签,称“纳吉”,凶签则不用之。尔后男方托媒求亲,媒人需携“茶礼”前去,这便是“下茶”。女方若允,就收下茶礼,称之为“受茶”,然后泡茶、煮鸡蛋、做腊肉招待媒人。反之,不允的话,只做一般的招待。

“下茶礼”必须有茶,一般为茶、糕点、衣料、首饰、礼金等,此外,在婚礼上还有“交杯茶”“敬茶”“请茶”的习俗,与汉族相差不大。

(3)楼房新建必有茶

当地农村修房建屋也需要用到茶。建基脚时,所使用的祭品中就包括7堆茶叶。造房屋时,所建的梁木中央凿眼处,必须用红布包上茶叶同其他祭品一起,意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房屋建好后,客人来道贺,也要敬茶。不过茶有讲究,夏时凉茶,冬时热茶,即合理又合气候。

(4)葬礼也需茶相送

在贵定一带,每逢不幸,家里老人过世,一般都会砍桃木皮煮汤,替死者沐浴。在葬礼期间,会用茶来祭祀老人。新下葬的时候,有个烧纸钱、埋茶叶“谢坟”仪式。借以寄托生人对死人的尊敬,希望过世之人在下面有茶喝,有钱用。

综上所述,在贵定县境内,茶俗形式各异,表现了贵定民间茶俗的神秘化、寄托化和生活化,是茶在民间生活的具体而又抽象的现实展现,包括茶与婚礼、婴儿、建房、葬礼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

贵定茶文化的发展源于它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特殊的宗教环境。自隋代贵定立县以来,茶成为进贡皇室的贡品,历经五朝,故有“五朝贡品”之称。其贡茶史话,有贡茶史和贡茶碑史两处,且是独一无二的;其宗教文化,有本地的阳宝山佛教文化,西方外来天主教文化,而宗教茶文化有南北佛茶文化,即白云佛茶和云雾茶,还有西方的宗教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包容性茶文化。

至于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则有独树一帜的苗族、布依族特色的茶规、茶俗,还有以茶沐婴、以茶作聘、以茶建房、以茶办丧供养的神秘茶俗。这便是形色各异的贵定茶文化。

猜你喜欢
贵定县贡茶苗家
苗家米酒香
苗家姑娘去走坡
小小苗家妹
苗家小阿妹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贵定县关工委举办“尽责优教”大讲堂
贵定县离退局:工作干得好不好,老同志来测评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贵定县云雾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