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因探讨

2019-01-06 04:38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上海200020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鼻塞肺气鼻炎

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上海,200020)

施 磊 张守杰1 胡 原1△

过敏性鼻炎(AR)又称变应性鼻炎,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及复发率也越来越高。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其中以打喷嚏为主要特征[1]。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常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但过敏性鼻炎确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称之为“鼻鼽”或“鼽嚏”。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三型:肺气虚弱,脾气虚弱,肾阳不足。但也多见肺脾肾三脏兼虚的患者。此文将介绍临床上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病例,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引出的中医病因探讨。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9岁。反复鼻痒喷嚏数年,春秋季加重,发作时伴有大量清水涕。平时多使用激素类鼻喷剂及口服抗过敏药,但目前控制不佳。因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一天可用几十张纸巾,影响正常生活,非常苦恼。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平时易汗出,胃纳一般,便溏,形寒怕冷,时有腰酸。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

处方:生黄芪15g、党参12g、白术9g、防风6g、茯苓12g、苍耳子9g、辛夷15g、五味子6g、覆盆子15g、补骨脂15g、制首乌15g、桑椹子12g、女贞子12g、杞子12g、炒杜仲12g、煅牡蛎30g、大枣15g、焦山楂14g。

方解:该病人辨证为肺脾肾三脏虚寒,治疗原则为温补肺脾肾三脏为主。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茯苓健脾利水,苍耳子、辛夷利鼻通窍,五味子敛肺益肾,覆盆子、杞子、首乌、桑椹、女贞子、炒杜仲补肾益精,牡蛎重镇收敛,大枣健脾补血,且能抗过敏,焦山楂助诸药消化吸收。

加减:黄芪剂量视人而定,消化吸收力强者,可以逐步加量,甚至可达30g,苍耳子有极少数人会过敏,故先从小剂量开始,如食后无不良反应,剂量可增至15g。如检查见鼻黏膜水肿但色偏红,可在原方中加入麦冬12g、茜草9g、百合12g,以养肺阴。如鼻流清涕严重,且打嚏连连,不能自禁,鼻黏膜苍白水肿严重,可在原方中加入细辛1.5g,如此则症状可迅速改善。细辛辛温,既能外散风寒,又可内祛阴寒。《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都用此药。但用药应注意两点:一是剂量不可太大,素有“细辛不过钱”之说,因为大剂量细辛,可使动物呼吸麻痹而死亡;二是用药时间不能太久,中病即止,长久用药,患者易发口疮,甚则咽痛,涕中带血。因为此药药性温热,有较好的温中散寒作用,但易耗伤阴津。形体畏寒,精神不佳者,可加入制附子3~6g,与细辛相配,以消阴寒。伴有轻度哮喘气促者,可加葶苈子15g(包煎)、苏子15g(包煎)以平气降逆。如还不够,再加茶树根15g,强心利尿平喘。夜尿次数多,小便清长而腰酸者,可加益智仁9g、山药9g、乌药9g、山萸肉9g以补肾缩尿。鼻痒、耳痒、眼痒、皮肤瘙痒,甚则有划痕症,此种过敏反应,中医称之为风,可加僵蚕9g、地肤子9g、白鲜皮9g以祛风止痒。

讨 论

1.古代文献对过敏性鼻炎的描述

关于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描述,当推元代脾胃派代表人李杲的《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惑论》最为详尽:“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把患者鼻痒、打嚏、流清涕三大鼻部症状描述了出来。书中进一步提出:“比常人大恶风寒,小便数而欠,或引行小便色清而多,大便不调,夜寒无寐。”描述了患者的全身症状:畏寒怕冷,小便清长而频数,大便溏薄,晚上冷得难以入睡,这些症状,完全与临床主诉相符合。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以产生更严重的后果:“甚则痰咳,为呕,为秽,为吐,为唾白沫,以至口开目瞪,气不交通欲绝者。”这是过敏性鼻炎继发过敏性哮喘,出现了咳嗽气急呕吐以及会厌气管水肿,严重缺氧症状,甚则可危及生命。金代的刘完素在《河间六书》中还提到:“视日而嚏者,由目为五脏神华,太阳真火,日光耀于目,则心神燥乱而发热于上,则鼻中痒而嚏也。”这或许是关于因紫外线过敏而诱使症状发作的最早的记载了。

2.关于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讨论

古代文献说法各异,隋朝《诸病源候论·鼻涕候》说:“夫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即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认为本病是肺气寒而致。而寒凉派的刘完素,却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火,《河间六书》认为:“嚏,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热,作为一个致敏因子,这是临床上可见到的,但如果把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全部归属于火,这就与临床所见患者鼻黏膜苍白水肿以及畏寒怕冷,溲清便溏的客观症状难以相符合了。李杲的观点就比较符合临床,他认为本病与肺肾之阳虚弱有关,《东垣十书》中描写的那些症状,有明显的肺脾肾虚寒特征。明代医家戴思恭在《证治要诀》中也赞同李杲的观点:“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有不同伤冷而涕多清……此由肾虚所生,不可过用凉剂。”《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故本病的表现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3.关于过敏性鼻炎的脏腑辨证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灵枢·五阅五使篇》曰: “鼻者,肺之官也。”《灵枢·本神论》曰: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肺主皮毛,宣发卫气,肺气虚则腠理不密,卫表不固,易受外邪异气(如花粉、灰尘、油漆、过寒过热温度)侵袭。以肺气虚寒,卫表不固为病机的鼻鼽,主症为气短懒言、咳喘无力、阵发性鼻塞、鼻痒、打喷嚏、面色苍白、嗅觉减退、清涕如水、畏风怕冷等[2]。治疗应以补益肺气,固表护卫,温肺散寒为主。

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医学人门》卷四曰: “鼻乃清气出人之道,清气者,胃中生发之气也。”《内经》云: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难以吸收,故致使气虚而不能卫外,脾虚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鼻塞不利,即所谓“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患者鼻黏膜苍白水肿而流清涕,这也是脾的运化失司,水液代谢调节障碍所致。一般认为脾气虚时,脾之健运失常,脾气虚弱,化生不足,鼻窍失养,外邪侵袭,易出现九窍不利的症状,表现为鼻痒且多嚏; 而脾虚气弱,水湿不运则易出现鼻塞不通,流清涕不止[3]。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益气健脾,升阳通窍。

肾阳不足,温煦失职 《血证论》曰: “肾为水,肺为天,金水相生,天水循环。”《证治汇补》言: “凡鼽渊疮痔,久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肾是人身阴阳之根本,肾脏病变与其他器官的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肾藏一身之精气,肾的阳气虚亏可以导致肺气不足和脾阳虚亏,而肺气脾阳虚亏也可以损及肾的阳气,肾的气化功能失司,也可以导致鼻黏膜苍白水肿,至于患者喷嚏冲鼻而出,更是肾不纳气的一种表现。肾脏水中有火,阴中有阳,只有阴平阳秘,肾脏的功能才能得到平衡。若肾精不足,摄纳无权,阳气易于耗散,会造成鼻鼽日久不愈[4]。

综上所述, 人体免疫功能与肺、脾、肾虚损有密切关系, 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脾、肾任何一脏亏虚,都可影响其免疫功能,有研究[5]表明,其影响的程度是肺<脾<肾。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外邪侵袭,肾虚型较肺气虚型、脾气虚型对变应性鼻炎更具有易感性。在治疗上,针对脏腑虚损,通过辨证分别予以益肺、健脾、补肾为治法,均取得较好疗效。

过敏性鼻炎如得不到正确彻底的治疗,长期鼻塞,大脑缺氧,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也有可能诱发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所以过敏性鼻炎,应从小孩开始即抓紧彻底治疗,尽量在发育之前把病彻底治好。过敏性鼻炎多因人体的先天禀赋不足,造成正气虚弱,肺卫不固,而鼻为肺之窍,最先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发病,临床上多见的是肺肾两虚或者肺脾肾三脏虚寒的病人。治疗疗程一般三个月,三个月后可继续服用玉屏风冲剂和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过敏性鼻炎患者平时要多注意保护自己,尽可能远离过敏原,同时通过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来调节机体免疫,从而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达到不再复发的目的。

猜你喜欢
鼻塞肺气鼻炎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