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波运用玄府理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2019-01-06 04:38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风药玄府津液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谢丽莎 陈霞波1△ 王 金 吴 琼 金汀龙1 刘 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觉敏感、麻木、发凉、感觉异常等,久之可有运动神经损伤,导致肌肉无力、萎缩、足部感染,甚至因坏死而截肢[1]。

吾师陈霞波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师承于全国名老中医王晖教授,学验俱丰,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对于DPN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陈师以刘完素之“玄府”学说为指导,认为四肢玄府郁闭,气血津液疏泄失司,导致四肢失其所养是DPN病机演变的重要环节,常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治疗基础上,配伍风药以开玄通痹,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陈师运用玄府理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介绍如下。

玄府理论溯源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内经》,“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指出“玄府”即皮肤的汗孔。至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曰:“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此处玄府不仅是汗孔,而是存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细微孔窍,为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主司开合,能够调节气血津液、营卫精神的升降出入[2]。《形色外诊简摩》谓:“细络即玄府也。”提出玄府是细微络脉,作为经络系统的终末结构,其开口于脏腑、皮毛、肌肉、筋骨、血脉等处,体现阳气功能和气化活动,能发挥宣通气血、灌注津液的作用,实现“内润脏腑,外濡腠理”功能。《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又言:“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脱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塞。”指出玄府闭塞不通,导致气、津液、血脉、荣卫的升降出入失常从而形成各种病变。玄府贵开忌阖,其病机大致可用五字赅之,即“虚、滞、瘀、阻、郁”,尽管玄府有气滞、血瘀、湿阻、郁火、气血亏虚等不同的病理变化,但其共同的病理基础为玄府郁闭。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气血津液失调,致玄府郁闭,原致病因素加重或新致病因素产生,增强了病邪痼结难解之势,进一步加重病情,可见玄府郁闭不仅是玄府病变的实质和根源,更是多种疾病的基础和中介环节。

病机关键 玄府闭塞

历代中医古籍并无DPN的专篇记载,其症状描述散见于“痹证”、“痿证”、“血痹”等病症中。《证治要诀》载“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证治汇补》载“荣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古今医鉴·痹病》载“由于脏腑内虚,而为风、寒、湿三气所袭……而为痹”。可见古代医家已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消渴日久精血亏虚,脏虚复感外邪,荣卫俱虚有关。现代中医学者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此病有诸多新的阐发。如刘雅静等[3]认为血瘀络损是DPN发病的病机关键;陈威妮等[4]认为消渴日久,元阳亏损,血虚寒凝是本病的关键;卢益丽等[5]提出气血两虚,瘀血阻滞为其基本病机。

陈霞波教授基于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从玄府理论的新视角出发,认为四肢玄府郁闭是DPN的病机关键。刘完素言“玄府闭塞则筋痿骨痹,皮肤不仁”,明确指出肢体麻木疼痛甚至痿废是由四肢玄府闭塞所致。肢体营养的供给有赖于精气血津液运行通畅,四肢玄府作为经络系统的终末结构,是肢体精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其功能的正常直接关系到筋肉腠理的濡润。陈师据此认为,DPN的病位虽涉及络脉、脾、肾、肝等多脏腑,但其病位终端当在四肢玄府。DPN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疾病,其虚为气阴两虚,实为瘀血阻滞,“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行血无力,阴虚则血行不畅,以正虚为本,瘀实为标。玄府要维持其开而不闭功能的正常,需要气血津液的濡养,气血津液亏损可致玄府失养而自闭,另外瘀血的形成也可直接导致玄府闭塞不通。故陈师认为“虚”和“瘀”均是导致四肢玄府郁闭的主要病理因素,四肢玄府郁闭加重肢体“虚”和“瘀”的状态,形成DPN复杂的病机。因此,不论气阴两虚、还是瘀血阻滞,均存在玄府闭塞这一病理环节,治疗除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外,开通玄府、流通气液、畅达神机是用药的关键,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

风药开玄 活血通痹

对于玄府闭塞的治疗, 刘完素认为“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应以开通玄府为原则,主张“辛热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明确提出辛味药能开发玄府,布达津液,推陈致新。究四气五味论之,辛味药气芳香,具有“行、散、润、化、通、升”六大特质,可开通玄府,宣通气液[6]。玄府初始概念为汗孔,所以大多使用辛味之风药治疗玄府病变。随着玄府理论的发展,开玄药已不再局限于风药,还包括芳香开窍药、虫类走窜药、泻下药、涌吐药、理气药、活血药、化痰药、利水药等。陈师临证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基础上,着意在方中加用风药,认为风药仍是开通玄府的核心药物。风药如桂枝、防风、白芷、葛根、羌活、独活、升麻、荆芥、柴胡等,不仅能开腠理,宣通肌表玄府,还能利用其辛温升散之特性,以升散阳气,透达贯穿全身内外玄府,布散津液。正如李东垣《脾胃论》中言:“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陈师认为运用风药还可以增强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的疗效。活血化瘀药中加入风药,用其升散、疏透、走窜之性,助活血通络之功,如陈师常用药对丹参和葛根;大队养阴药中佐以风药,风药辛润益阴,能增强益气养阴作用,且防养阴药太过滋腻,如陈师常用玄参伍苍术;DPN至后期阴损及阳,在温阳药中酌情配伍风药,以其辛散温通之性,能使全身阳气得以振奋,增强其温阳的功效。风药虽有开通玄府、配伍增效等多种作用,但风药辛燥易伤津耗气,药味、药量不宜过多,需辨证灵活使用。

验案举隅

龚某,男,66岁,2017年10月2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麻木疼痛1月余”。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10余年,形体偏瘦,服用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1月余前感双下肢麻木疼痛,以刺痛为主,夜间更甚,神疲乏力,寐差纳可,小便如常,大便干,2~4日一行。舌体瘦薄,质暗红苔白中裂,舌下脉络紫黯,脉细涩。测空腹血糖1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1%。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消渴痹病。证型:气阴两虚、瘀血痹阻。治法:益气养阴,开玄通痹。处方:生黄芪30g,太子参20g,玄参、生地、麦冬、生白芍、赤芍、苍术、怀牛膝各15g,桂枝6g,川芎、当归、伸筋草各10g,怀山药、丹参各2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2017年10月31日):患者诉肢体痛好转,肢麻仍存,寐转佳,便畅,舌脉同前。证对效显,于上方加淮小麦30g,再进 7 剂。三诊(2017年11月7日):患者诉上述诸证皆有改善,药既应手,毋庸更张,徐图缓求,细水长流,上方继服。随诊3个月,诸症好转,复查空腹血糖、HbA1c等均未见异常。

按:患者老年男性,病程较长,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俱虚,气血不足无法充养四肢玄府,玄府失养则出现肢体麻木、乏力;气阴两虚,血行不畅,痹阻脉络,加重四肢玄府闭塞,不通则痛,疼痛难忍故夜寐不安;阳气虚,加之夜间阴寒较重,故疼痛入夜尤甚;消渴阴虚燥热,肠道津亏故便干难解。舌体瘦薄,舌质暗红苔白中裂,舌下脉络紫黯,脉细均属气阴两虚,瘀血痹阻之象。治疗以益气养阴、开玄通痹为主,陈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加入大量养阴药,少量配伍风药。方中生黄芪、太子参、麦冬、玄参、生地、怀山药益气养阴;怀牛膝、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白芍养血活血,通络止痛;苍术、葛根、桂枝、伸筋草皆为风药,味辛质薄,药性升浮,既能开通四肢玄府,又引方中补益之品布达于四肢,濡养肢体肌肉经筋,增强活血药物疗效。药后气阴补,玄府开,瘀痹通则诸症皆罢。

结 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痹证”、“血痹”、“痿证”等病范畴,中医对DPN病机的认识多从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上入手,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多。陈师基于玄府理论提出玄府闭塞,四肢失养为DPN的病机关键,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开通玄府为治疗原则,在药物的选择上使用辛味药物,兼具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及开通玄府的功用,并着意配伍风药,发挥风药开发郁结、配伍增效等多种治疗作用。从“玄府理论”的新视角认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为DP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风药玄府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玄府”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再论玄府与干眼
风药临床应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