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1例*

2019-01-06 05:05嘉芳芳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攒竹颊车腮腺

嘉芳芳 聂 娜 朱 敏 梁 宜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近年来,笔者根据方剑乔教授学术经验,采用针灸治疗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患者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患者,男,81岁。2018年5月12日就诊。主诉:左侧面部口眼歪斜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于外院行“腮腺全切除术+面神经松解减压术+筋膜组织瓣成形术”后出现左侧面部口眼歪斜。刻下:左侧额纹消失,左眼不能闭合,伴流泪,左侧鼻唇沟消失,口角歪向右侧,鼓腮漏气。House-Brackmmn分级量表总体评分为V级。中医诊断:面瘫;西医诊断:腮腺全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针刺取穴:患侧阳白及其左右各旁开0.5寸、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四白、下关、迎香、巨髎、颧髎、口禾髎及其向外旁开0.5寸,地仓、颊车、大迎、夹承浆、翳风,双侧合谷。操作:丝竹空、瞳子髎、地仓、颊车、大迎选用0.25mm×40mm毫针,余穴选用0.18mm×25mm毫针。阳白及其左右各旁开0.5寸共3穴,针尖与表皮呈15°角向上斜刺0.5寸,攒竹向眶内缘斜刺0.8寸,鱼腰与表皮呈45°角朝丝竹空方向斜刺0.5寸,丝竹空朝太阳方向平刺1.2寸,瞳子髎朝耳门方向平刺1.5寸,太阳朝耳尖方向平刺0.8寸,地仓透刺颊车1.5寸,颊车透刺地仓1.5寸,四白一穴二针紧贴眶下缘分别向目内外眦斜刺0.3寸,迎香与表皮呈45°角沿鼻唇沟向上斜刺0.3寸,口禾髎及其向外旁开0.5寸二穴与表皮呈45°角向上斜刺0.3寸,大迎呈60°角向上斜刺1寸,夹承浆与表皮呈45°角向外斜刺0.3寸,下关、巨髎、颧髎、翳风直刺0.3~0.5寸,双侧合谷直刺得气为度。患侧翳风、牵正二穴以甲钴胺针0.5ml穴位注射。攒竹、瞳子髎,地仓、颊车接电针,频率为断续波45Hz,强度以能看到肌肉抽动且患者耐受为度,患侧面部以TDP灯照射,共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6次为1疗程。患者共在门诊治疗4个疗程。第4疗程结束后患者上述症状较明显好转,House-Brackmmn分级量表总体评分Ⅲ级。

按:腮腺切除术后继发面神经损伤与疾病性质、手术过程密切相关,该患者从起病1月余的重瘫到治疗后的轻-中度瘫,但由于患者年龄偏大,治疗颇有难度。在所选穴位中,丝竹空、瞳子髎、太阳穴平刺利用力学牵拉使眼睛闭合,地仓、颊车双向透刺穿过面颊部肌肉刺激神经。面瘫恢复期,攒竹配瞳子髎,地仓配颊车,电针效果比较好。同时,笔者体会,电针应选择断续波30~50Hz,因断续波可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尤其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患者病程较长,前期恢复较慢,笔者认为,电针刺激力度要强,故频率选用45Hz,以肌肉抽动并以患者耐受为度。加用甲钴胺穴位注射,修复受损神经;TDP灯照射面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经过4个疗程坚持治疗,患者面部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猜你喜欢
攒竹颊车腮腺
攒竹穴探析
常按7穴不掉牙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