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超载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9-01-17 05:35李军建司建宁童钰芳
中国水利 2019年9期
关键词:用水量用水节水

李军建,司建宁,陈 丹,童钰芳

(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750004,银川)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对摸清区域水资源现状,提出水资源管控措施、建设预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对全国各县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抓紧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宁夏水资源形势严峻,部分县市用水总量已经接近或超过自治区分配指标。因此,开展宁夏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全区及各县市用水情况,进而建立相关的监测预警措施,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选取2015年为现状年。

一、宁夏水资源状况概述

宁夏地处黄河流域,对黄河水依赖程度极高。近年黄河来水量持续偏枯,多年平均来水量为307亿m3,现状年减至252亿m3;宁夏引扬黄河水量也不断减少,多年平均引水量为76.34亿 m3,现状年减至 62.032亿m3。

2015年宁夏总供水量为70.37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65.04亿m3,地下水源供水 5.14亿 m3,其他水源供水量0.19亿m3。从行业用水口径来看,农业用水61.95亿m3,工业用水4.35 亿 m3,生活用水 1.84 亿 m3,生态环境用水2.23亿m3。

二、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

宁夏于2015年开展了各地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根据国家下发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标准,通过水量要素的用水总量和地下水量指标、水质要素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和入河污染物指标分别进行单指标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水量要素和水质要素,选取“短板”要素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宁夏2015年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其中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4市处于超载状态,中卫市处于临界超载状态。

三、超载成因分析

1.水资源天然禀赋条件差

宁夏水资源量少质差,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51亿m3,为全国平均值的7.2%;境内河流天然水质较差,水体可利用程度较低。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9mm,不足黄河流域平均值的2/3和全国平均值的1/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250 mm,是降水量的4.3倍,是全国水面蒸发量较大的省区之一。

2.产业结构不合理

宁夏农业用水比重高,工业用水规模有限。现状年农业用水量61.9亿m3,占总用水量的88%。由于宁夏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生产用水主要依靠灌溉,且灌溉定额偏大,导致用水结构出现一定矛盾。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以资源消耗型工业为主,如煤炭、电力、化工、造纸等,耗水量大,排放污水多,易造成环境污染。

3.水源利用单一化

宁夏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黄河水,全自治区用水总量的91.1%来自黄河水,黄河干流流经的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经济总量约占全自治区经济总量的90%。存在超载问题的市县,多数都是黄河水利用多,浅层地下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少导致。全区浅层地下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只占用水总量的7.6%,浅层地下水利用量仅为可利用量的45%左右,再生水回用率不足20%,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4.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宁夏农业亩均用水量为705 m3(1亩=1/15 hm2,下同),是全国农业亩均用水量394 m3的1.8倍,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24 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61 L/d,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状年万元GDP用水量242 m3,为全国万元GDP用水量的2.5倍。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北同类型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5.水生态环境脆弱

一方面,宁夏生态环境脆弱,三面环沙,水资源十分有限。现状年全区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基于发展需求,需要生态移民搬迁和安置等政策扶持,需要水资源的进一步支撑。

另一方面,水污染日益严重。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现有城市排水系统没有实现雨污分离,且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偏低,加之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未处理达标即排入河流、湖泊、水库,导致部分水域富营养化严重,未达到功能水体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污水排放量呈继续增加趋势,水污染形势严峻。

6.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全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水资源低效利用和超量排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宁夏虽然已经出台《宁夏节约用水条例》《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办法》《宁夏节约用水奖罚办法》,但法规执行难度大,监测手段少,刚性约束不够。

一些地方或部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节约,对以水定供、以水定规模落实不到位,政策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存在农业水价偏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无证取水、乱打井现象时有发生,对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认识不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到位。

四、对策探讨

1.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农业节水领跑行动、工业节水增效行动、城市节水普及行动以及全民节水文明行动。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节水项目建设,设定工业项目水耗准入门槛,全面开展城市节水达标建设,集中开展深度采访、典型报道,广泛开展区情、水情宣传。

此项措施已初显成效。到2018年年底,全自治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现状年的0.5提高到0.524,万元GDP用水量由242m3降至191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45 m3降至40 m3,节水器具普及率由89%增至92%。

2.统筹调配多种水源,合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1)科学开采地下水

宁夏有地下水超采区,也有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无效蒸发量较高造成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区,亟须针对各地地下水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开发利用。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办法规定,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为6.47亿m3,现状年地下水开采量为5.14亿m3。因此,在合理关闭部分工业散井和非法自备井、减小地下水超采区用水、逐步缩减超采区面积的同时,可对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将其作为应急水源在特殊干旱年份利用。

(2)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

鼓励企业、社会投资者开发利用中水等非常规水源。鼓励在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中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积极探索矿井水源的综合利用,将矿区多余矿井水统一规划,集中收集处理后就近供给周围电厂,实现对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近年,宁夏部分地市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大大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各工业企业大力建设内部废污水处理设施,工业重复水利用率由现状年的76%提高至2018年的92%。

(3)加快落实工程措施保障

城乡生活方面,建成固原地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及连通工程,建设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石嘴山市等重点城市备用供水水源工程。农业方面,连通盐环定、红寺堡扬水工程,引扬黄灌区各大干渠新建调蓄水库,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工业方面,加快实施城市和宁东能源基地中水、矿井水利用工程,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扩建宁东供水工程,保障宁东等重点工业园区供水安全。目前,大部分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发挥了良好成效。

3.合理控制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减少经济社会用水负荷

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大力发展高效节水面积,一方面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紧张问题,另一方面可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通过农业节水大力支持工业、城市发展用水。

从现状年到2018年年底,全自治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余万亩;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让—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在不增加用水总量的前提下,解决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工业用水问题。

4.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需、量水而行,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完善水权交易市场,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健全完善节水激励机制,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将宁夏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机制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把承载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为水利部7个水权试点省份之一,近年宁夏积极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工作,成立水权收储交易中心,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参与部分典型水权交易项目;作为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省份,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区的水资源费改税工作;同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成果,已初步完成水资源预警机制建设方案。

5.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契机,启动清河专项行动,全面禁停河道采砂,关停禁养区畜禽渔养殖业,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取缔黄河干流工业企业直排口,综合治理入黄排水沟;统筹推进典农河、沙湖等河湖治理,整治入湖排水沟,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河湖两岸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有利于河湖治理的模式。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黄河干流宁夏段22年来首次连续15个月保持Ⅱ类优水质,全区劣Ⅴ类地表水全部清零,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高于国家考核标准。

猜你喜欢
用水量用水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