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学校应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实践——以《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教学为例

2019-01-30 06:03丁相锋李援农代雪婷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程测量智能手机实训

丁相锋,李援农,代雪婷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省水利技工学校,陕西 泾阳 713702)

0 引言

当前,智能手机的便携、多功能、大内存、高速度,再加上各种各样的APP软件的推广、流量套餐价格的“亲民化”,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智能手机同时也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生活中人们对智能手机产生了过分依赖,智能手机的“把玩时间”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拇指族”“低头族”随处可见。

在中职学校,自控能力较差的中职学校学生这些问题尤其突出:一是学生对智能手机依赖程度高,使用时间“长”。学生们玩手机游戏、看手机网络小说、“追”网络视频等比比皆是,花费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文体活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时间越来越少,对其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学习效率影响巨大。二是中职学校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相当“放肆”,可以说到了“泛滥”的地步。老师讲课时,学生中时而传出一条信息音、时而发出一阵来电铃声、时而在下面“偷偷摸摸”地拿出手机“尽情娱乐”时不小心发出一声视频对话或音乐歌曲。现在时有报道,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手机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师生冲突,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三是中职学校学生对网络信息中不良文化抵御能力较弱,对其价值观培养影响大。移动互联信息内容庞杂、沟通隐蔽,往往充斥着各类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迎合学生心理,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对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不给与正面的引导,这些不良信息很轻易地感染学生,让其思想处于一种被侵蚀、失控的状态,造成其价值观扭曲的危险。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中职学校土建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为例,从专业课程特点、学生学情特点和智能手机特点出发,把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手机的使用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正确、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机,从而实现巧用智能手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探索了利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可行性。

1 运用智能手机辅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条件分析

《工程测量》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课程的特点是:一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点较多、难度大,既包括基本的工程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还包括复杂的各种内业计算;二是需要熟练掌握的测量仪器数量多、技巧高,既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技巧,又包括先进的GPS(RTK)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三是实践应用的综合素质要求高,既要掌握各种测量等级不同精度下测图、放样的综合动手能力,又要具有分组团队协作、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还要具备在野外实训的吃苦精神。

对于这样的一门专业难度大、实践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课程,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起来普遍吃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大部分是初中、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升学无望的学生,许多学生,甚至连简单的加减乘除也会算错。这给学生学习计算量较大的《工程测量》课程带来严重的知识障碍。二是中职学生参差不齐,年龄差异较大,社会阅历差异大,教师的课程组织常常顾此失彼,严重地制约着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学生学习大多缺乏主动性,没有学习压力。学生来到中职学校,从传统的初中、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解放出来,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学习的压力也没有了。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不够稳定,不够踏实,学生盲目地认为“一知半解就知足”,不求“精通”。四是当前学生大多怕吃苦。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造成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家里娇生惯养,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吃苦,适应不了经常有在野外实践教学的《工程测量》实训环节的教学。

但中职学生也有学习《工程测量》的优势:一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恰好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有充分的实践教学时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工程测量》实训环节中多动手、多练习。二是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学习的目的很明确,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在学校学好一种技能,摒弃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的硬伤,从而立足于社会”,这给《工程测量》这样的专业技能的教学带来比较有利的一面。三是接受新事物快,特别是像智能手机、各种手机APP软件这样的新事物,学生学习起来特别容易上手,这就为智能手机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运用创造了学习条件。

针对课程和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提高中职学校《工程测量》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这种辅助教学手段要能够理论课堂教学中快速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突破学习重难点,还要能够在室外操作训练时便携、灵活运用。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是一台便携式电脑,恰好能满足这些要求,一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内存大、处理速度快,轻便、小巧、可移动性强,恰好满足《工程测量》课程中复杂的内页计算处理和野外实践教学的要求,为利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二是具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码助理)的功能,包括录音、照相,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同时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扩展性能强,可以安装更多的教学APP应用程序,能达到帮助学生辅助理解学习的要求,为利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软件条件;三是智能手机人性化、个性化的操作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易于上手操作,便于学生接受。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中职学校《工程测量》这类理论性强、实践要求高的专业课程,智能手机有着辅助教学的诸多有利条件。下面,笔者结合近年《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的智能手机辅助教学实践,谈几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智能手机“用起来”的技巧。

2 智能手机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技巧

2.1 引导学生利用相关APP软件学习

智能手机APP应用软件很多,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都可在“手机应用市场”找到与之有关的一些手机APP软件,例如与《工程测量》课程有关的测量员APP软件:“测量员”是一款运行在智能手机上的测量应用程序,具有计算精确、轻松高效、智能便捷的特点。它可以应用在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地铁、市政等工程中,软件在基本的计算方面稳定又准确,功能齐全。如果老师引导学生将这类软件装在智能手机上,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拿出手机利用这些软件来学习、计算、实践,将会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有巨大的帮助,学生的学习将会轻松、省时、高效。

2.2 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浏览器搜索功能学习

网络上有一句口头禅“有事请问度娘”,代表着网络搜索功能的无所不能,智能手机应用中的任意一款浏览器都植入了网页搜索功能。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地使用这一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不出就叫他们拿出智能手机打开浏览器通过搜索找答案,比如在讲到“高斯投影”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提出“高斯是什么样的人”,教材上没有“高斯”的简介,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拿出手机搜索。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慢慢明白,手机不仅能上网看“八卦”,还能快速搜索自己不会的答案,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比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查工具书还快,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

2.3 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文字处理、阅读APP软件查阅编辑资料

智能手机的文字处理、图片处理、电子书等功能也是学习的好帮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功能,比如说老师可以把自己的讲义、作业做成PDF、word、PPT等格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在文档上编辑,这就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电子笔记本;还可以教学生安装“cad查看器”之类的图片处理软件在学习时应用,老师在讲解“地图的应用”这一知识点时就不用拿着笨重的一沓图纸、让学生隔着老远读图(实际上学生根本就看不清),只需要把图纸CAD格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拿出手机利用“cad查看器”读图,这样就相当于给每一名学生发了一张图,给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2.4 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日程安排功能做好学习计划

智能手机的日程安排功能,对于自律性不强的中职学校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学习计划功能,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手机日程中设置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按时完成。比如在“导线测量”实训环节,部分学生对实训流程中闭合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测量转折角和连接测量)、内业计算(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用改正后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实训指导老师在布置实训环节时,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手机上制定一个日程安排计划,提醒学生按步骤、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

2.5 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视频功能观看网络课程视频

视频功能是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之一,中职学校学生使用该功能仅限于看电影、电视剧,网络中有很多免费的精品课程、微课等教学视频资源,比如“水准测量原理”“角度测量原理”这些flash课件具有时间短、专业针对性强、直观形象,能够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懂”“想明白”,对课程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老师能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拿出手机利用手机视频功能观看这些专业视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些视频突出的优势还在于可以暂停、循环播放,学生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到哪里就看到哪里,真正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相当于给每名学生配了一个专职的“家庭老师”。

2.6 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照相、摄像功能做好学习记录

老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照相、摄像功能将一些操作规程、操作流程拍下来,让学生做好记录,以便在学生操作前反复观看。比如在“经纬仪的使用”分组实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老师的示范操作录下来,这样可以减少老师重复讲解的次数,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学习过程中遇到重点知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又不方便记笔记时用手机“随手拍”做记录的习惯。

2.7 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微信、QQ软件做好学习互动

老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来实现一门课程或一个班级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信息通知、作业反馈、讨论交流,把社交App变成师生“教”和“学”交融的舞台。比如,在《工程测量》测图实训过程中,老师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具体的实训任务,了解学生现场情况;同学们可以及时讨论完实训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随时参与讨论指导;每一步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及时上传给老师审阅,老师批阅后可以及时的反馈点评。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教”与“学”在这些平台真正的互动起来,相当于给每个“测量实习小组”配备了一个“移动”老师,老师随时随地适时指导,实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无缝融合,避免了分组实习老师“不够用”的问题。

通过这些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中正确地把手机“用”起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一种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让他们从专注智能手机的“娱乐功能”功能转移到“学习功能”。

3 利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课堂组织过程

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特点,课程实践要求高,大部分知识点最好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但该课程的实训环节大都是在野外分散教学,需要的场地大、学生不易集中,老师要满场“奔波”指导,不便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更不便于“一体化”教学的实现。从上面使用智能手机学习的技巧来看,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破解这一难题,下面以“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课题“一体化”教学为例,介绍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课堂实现过程:

(1)以班级和实训小组为单位分别建立微信群或QQ群,便于教师课程教学、布置实训任务和分组指导。

(2)课程开始时,老师利用几分钟时间集中演示“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过程、讲解重难点知识和注意事项,指定一名学生将此过程用智能手机录制成小视频在班级群推送,同时推送老师自己准备的课程PPT或微课小视频、实训任务、要求,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3)分组练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在班级群里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及时解答、提问,群里其他同学都能看见、听见,如老师“身临其境”,便于师生互动。

(4)老师不定时要求各组学生实时视频通话,了解各组学习情况,便于监督、检查、指导。

(5)根据检查情况,按照学生学习程度在小组群推送不同进度或难度的实训任务,便于因材施教。

(6)实训结束时,要求每组或每个人将实训过程录制成短视频并提交,教师实时点评,实现考核、总结教学环节。

经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利用智能手机把老师和学生实时地联系在一起,完成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师生互动——检查指导——考核总结等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课程理论、实训教学的“一体化”教学目标。实践效果表明,经过这样的教学组织,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地通过智能手机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都能通过老师示范视频、课件和“在线”实时互动解决,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智能手机还能这样“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老师能实时监控、指导野外实训课堂学生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奔波”,增加了老师“在线”指导学生操作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利用智能手机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从上面利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技巧和课堂组织过程来看,教师只有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的各种应用,并且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能力,才能达到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效果。这就对中职学校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4.1 教师必须自己“学”、自己“会”。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要想“技高为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网络技能方面,老师要能熟练的上网,会通过网络查找搜索、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在现代化教学方面,教师要能制作(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搜索下载素材)并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flash专业知识动画;在智能手机的应用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智能手机的实际应用了解、掌控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要“会”用智能手机来教学,前面列举的引导学生的功能自己都得“会”;还要达到能熟悉学生常用的微信、qq之类的社交软件,甚至是常玩的手机游戏等,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从而达到交流、引导的目的。

4.2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信息真假、良莠的辨别能力。面对自控能力较弱的中职学校学生,老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使用网络信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在教学上有意识的举一些实例,教会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告诉学生“那些事是禁止做的,禁止做的事做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增强学生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3 教师还要掌握课堂使用智能手机的“度”。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老师如果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环节过多,也有可能让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因此,老师教学设计时要以适用、适当为原则,针对理论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实训课堂上的示范指导教学多安排一些智能手机使用环节,充分利用手机智能功能辅助教学;在一般教学环节还是得控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觉得有必要时才拿出智能手机辅助学习;同时,老师要掌握学生课堂使用智能手机的用途,如果发现学生在没有经允许下拿出智能手机,要及时询问学生的使用用途,确保学生真正用到学习上。

5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中职学校课堂“手机泛滥”的现象,教师要提高自己对智能手机功能的掌控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要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巧妙地把智能手机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主动检索、查阅资料、看专业视频、做学习笔记和计划;要把智能手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目标。只要做到这几点,中职学校学生就会逐渐意识到智能手机为学习带来的便利,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智能手机的辅助下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工程测量智能手机实训
智能手机是座矿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