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留学生课程建设研究

2019-01-30 06:03李成忠丁银花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留学生园林

刘 行,李成忠,马 甜,夏 群,许 敏,丁银花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求学。近五年,全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率为34.86%,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上升[1]。面向规模日益壮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培养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成为国内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在全日制留学生培养方面的探索比较早,已与印度尼西亚、安哥拉、卢旺达等国家建立了留学生的联合培养。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赋予来华留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出发,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学院为例,结合实际工作,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留学生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如何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提供参考。

1 留学生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但受留学生生源质量、教育水平、语言与文化障碍、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留学生培养的课程建设方面还不成熟,具体体现在:

1.1 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但具有留学生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系统性的留学生课程体系。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留学生培养工作较早,但以往来华留学生人数较少,承担留学生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通常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混编在一个班进行教学,留学生因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难以适应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如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涉及到中国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等,均是留学生的薄弱方面,因而要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在课程中的学习比重。另外,园林的地域差异性很大,为保证留学生能将所学服务于世界,课程建设必须与世界接轨。因而,留学生的培养要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并经过系统性、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设置,才有利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1.2 课程建设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配套

国际化专业课程建设是留学生培养的坚实基础,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国际化的课程建设,能使留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开阔视野,掌握学术前沿,站在国际视野角度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留学生课程体系时采取“趋同管理”模式,即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同专业中国学生类似。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对于留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要求较低,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为留学生设置相关实验实践课程,限制了留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此外,同中国学生的培养一样,留学生培养也需要经过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培训。部分高职院校顺应留学生数量增加的趋势,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借助具有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的教师的语言优势,开设了少量全英文或者双语的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学生课程的匮乏。总体而言,针对留学生建设的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仍然较少。

1.3 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灵活、不规范

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围绕教材开展教学,考核方式主要为试卷考试、论文撰写等终结性评价,此种形式,让学生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不注重学习过程,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差异性很大,呈现严重不平衡状态[3],会给教学带来很多困扰,因而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因材施教,才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留学生的培养要求。

2 留学生课程建设的改进措施

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

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以来华留学生的需求为依据。来华留学生的期望,不仅是学习汉语,更热衷于中国文化、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为自身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对于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除了与中国学生大体相同外,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加入中国特色文化课程,留学生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本土化的元素,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中国文化,有利于“知华、友华、爱华”培养目标的实现。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本土化,重点从汉语和文化两方面着手。来华留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掌握和汉语交流能力的提高,是其完成学业的基础。目前,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仅在大一期间安排一年的汉语学习,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没有严格要求和条件限制,大二期间均可转入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从而导致部分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培训后,大部分学生具备日常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但对专业名词和术语的理解还不到位。所以,课程设置要加强汉语知识、汉语交流方面的培养,并且汉语学习要与专业相结合,设置专业汉语学习课程。

另外,对于园林专业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园林的精髓所在,只有在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中国园林意境和造园技艺。各高职院校留学生由于语言交流、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中国师生交流较少,要加强留学生的对外交流,建设交流平台,让中国师生与留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可有效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园林专业的地域性差异很大,要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高职院校在留学生课程设计方面要有前瞻性意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大力推进核心课程的建设,同时借鉴国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成功案例,建设可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2.2 课程内容安排要充分体现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结合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对留学生的博雅教育,即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融入到留学生教育中[4],特别对于园林技术专业的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是园林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首先要充分尊重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次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意识的差异性。在满足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可提高课程选择自由度,设置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使留学生学习基础更坚实,学习兴趣更高。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引导留学生自我规划学习内容,如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专业社团,支持留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以促进个性化的发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留学生以社团为平台积极参与专业活动,并在泰州市高校“交通之美”墙绘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3 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留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来华留学生生源广泛,教育背景不同,导致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需要在对留学生实施“趋同化”教学的同时,对不同生源的留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演示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学习内容庭院设计,可先采用讲授的方式讲解基本理论和设计原则,再采用案例和讨论的方式对庭院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了解庭院的设计手法,最后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给留学生下达某庭院设计任务,让他们灵活应用知识理论和设计手法完成庭院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汇报。同时,可采用微课、翻转课堂、速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留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留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创新考核方式,提升留学生学习效果与创新能力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课程考评方式多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留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语言读写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因而课程考核往往以过程考核成绩为主。而过程考核不能仅以课堂考勤、课堂纪律、平时作业作为考评依据,应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如园林技术专业的留学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可采用调研汇报、论文撰写、案例分析、绿地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花艺与盆景技艺”课程可在花店调研汇报、花材保鲜、花型设计、花型制作、花艺作品展示、盆景调研、盆景造型设计、盆景制作、盆景养护等环节进行考核。过程考核涉及到学习的各重要环节,使课程重点内容更加突出,有利于留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有更好的把握,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5 加强留学生教学团队建设,增加留学生教学资源建设投入

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由于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广泛,在文化、教育背景、语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同时教师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各高校应积极加强留学生教学团队的建设,并对担任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效绩考核等方面予以制度倾斜,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留学生优秀教材、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3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由于留学生的生源较复杂,文化背景、语言、学习基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各高职院校在留学生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不断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教学资源不配套,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灵活、不规范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留学生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本文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完善高职院校留学生课程体系,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华留学。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留学生园林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清代园林初探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