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精准”视角下中职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探索

2019-01-30 06:03董文英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精准心理健康中职

董文英

(湛江机电学校,广东 湛江 524000)

0 引言

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体系改革,给予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在2017年的十九大开幕式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于这一战略指示,广东省率先提出了“双精准”职业教育理念,紧抓校企精准对接和学校精准育人这两个方面,并围绕“双精准”这一基本视角,颁发指令和措施,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打通通道。作为中职教育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在中职教育课程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纵观当前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难发现,从课程体系结构,到学生参与程度,再到学生潜能开发,都存在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双精准”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从学校本职和学生个体出发,关注学生成长与长远发展,探索符合学生个性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一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为改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供了契机。因此,立足现实,紧抓“双精准”教育理念,遵循人本理念,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和创新,对弥补当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作的健康定义来看,真正的健康是属于完全没有疾病的范围,这种疾病不仅包括身体上的疾病,也包括心理疾病、行为疾病和思想疾病等内容,含括了身体机能、行为意识和心理精神等各个层面。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大多处于15-21岁之间的年纪,自身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思想层面承受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国家对中职院校施行学费免收政策和扩招政策以后,中职学生的生源和在校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容易扩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落差。虽然相较于成功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中职院校的学生走的是职业化道路,没有高考压力,但由于正值青春年少,身心正处于快速变化和发展的时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形,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导,极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为性格养成和人格健康埋下诸多隐患。再加上学生们从传统教育模式直接跳入职业教育模式,初入中职学校,难免会产生诸多不适应,直接作用到自身的心性养成,导致中职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抗压能力低下、缺乏自信、缺乏目标,久而久之,就造成各种心理问题,为自身的成长成才道路增加障碍。

2 “双精准”视角下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学生舒缓负面情绪和压力,指明人生方向,培养健康人格,端正三观。然而,心理问题纷繁复杂,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处于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科学合理的指引,日积月累之下就容易形成心理隐疾,阻碍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道路。再加上中职院校历来都是以职业和技术教育为主,长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辅导室,只将心理教育目标局限于学生不做出格的事情,不发生事关生命安全的大事这一范围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明确的指标要求,导致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更加难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和价值观形成。与此同时,部分心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照本宣科的心理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心理教学方面因循守旧,使得心理健康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缺乏参与兴趣和积极性,难以学到有用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缺乏科学认识和足够重视。一旦对生活产生不满,心中抑郁就会难以排解,会由于缺乏正确方法和专业心理学人士的帮助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埋下各种隐患,大大降低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2 偏重显性心理问题,忽视隐性和发展性心理辅导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关于学校教育与训练的观点:当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行为而不是放在养成积极有用的习惯时,训练就是病态的。调适性(也称补救性)教育模式,更多地关注解决学生各种心理危机,缓解和消除学生严重的心理异常[1]。现阶段对于大多数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心理咨询没有太大的教育意义,所以只有范围较小的学生人群主动寻求帮助、自愿接受调适。如果受教育者缺乏自我调整的积极性,那么任何人都是无能为力的,调适性教育必须建立在自觉主动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难度较大,对咨询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尚且不具备能够解决难度较大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能力,所以咨询者往往很难获得理想效果。

2.3 缺乏专业师资,教学方式单一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内容,也是中小学校理应设置的基础课程。然而,纵观我国各大中职院校,虽然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但选用的教材呈现单一化和主观化的特点,并不符合中职学生群体的心理成长需求。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大多由其他科目教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兼任,并非专业的心理学人才,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技巧,所以只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理论灌输。长此以往,学生必将认为心理学课程可有可无,忽视心理学知识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严重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缺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的主动性,也没有积极参与心理教学活动,就难以产生深刻的体验,难以身临其境地去感知、思考和领悟。与此同时,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态度的关注,缺乏对学生心理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必将导致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空中楼阁,心理健康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学生也难以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益。

2.4 忽视心理咨询,缺乏科学引导

目前有些中职学校已经做到根据学生心理求助的具体情况,通过专题讲座、展板宣传、橱窗宣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咨询的重要性,但纵观中职学校的基本现状,虽然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是来访者人数不多。一方面是学校的一些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仍不能摆脱生物医学的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自身年龄和认识的不足,使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失偏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咨询是对那些存在心理疾患,甚至是有精神疾病的人开展的。这种看法在学生当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遇到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时,学生们就不能及时寻求咨询帮助,最后容易导致心理状况的恶化,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3 “双精准”视角下中职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3.1 遵循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

中职院校应深入研究中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科学分析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拟定心理健康教学策略,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主动积极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时优化师生关系,减少师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隔阂。另一方面,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师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而应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中职生毕业后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心理基础。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建立如美丽心灵、心理剧、访谈录等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心理健康活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密切相连。

3.2 强化专业师资,加强队伍建设

一方面,提升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专业化水平。结合国际实践经验,任职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的教师,本质上与医生这一职业趋同,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就可能出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的误诊和误治,最终导致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偏离正常轨道。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关键就在于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学校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们提供专业化培训和再学习的渠道和机会,促进教师们定期学习和不断深造,保障心理健康知识的更新和完善,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源泉,也提高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重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就无法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严重干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无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指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应该将自身的心理问题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要求,并时刻审视自身,避免在教师内部出现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优质的环境。

3.3 立足专业规划,促进教专融合

第一,结合专业发展前景,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刻苦学习。中职院校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技术和知识的责任,也需要积极关注专业发展前景,为学生实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更好地指导自身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也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和专业迷茫,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奋发图强和专心学习,强化基本功,为更好地就业铺垫道路。第二,更新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并重。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过硬,职业素质较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我们既要通过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和相关职业知识,也要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首先将专业技术的运用过程和机械的运作过程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理论讲解作为辅助,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然后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在实验成功之后,与学生交流操作心得,肯定和赞扬学生;在实验失败之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失败缘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最终树立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升专业学习好感度,提升心态健康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双精准职业教育理念志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加全面、更加健康的综合性人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精准育人重要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立足于建立教育发展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应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自己的学科特色,进而有效地保证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立足现实问题,剖析教育不足,深入学生心理,从心理教育方式、师资力量优化和教育网络构建这三个层面努力,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职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精准心理健康中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