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P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的重塑

2019-01-30 06:03杨晓红王祥林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我院

杨晓红,王祥林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8)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向多方面发展进而迎接挑战,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我院提出TCDP通识教育体系,在此教育体系下,着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批判性分析,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以在此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英语课程必须要将培养目标转移到学生本身,关注学生自身多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

1 TCDP通识教育体系的内涵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最早是由美国教授帕卡德提出,他指出通识教育在于要给学生一种普通的教育,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任何专业学习的基础,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对所有知识的总体有全面的了解。” 通识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于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下,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掌握正确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修养和素质的合格公民。由此我院提出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应由“思想素质(Thought)、文化基础(Culture)、自主发展(Development)和实践参与(Practice)” 四个维度组成的TCDP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

思想素质具体包括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维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观、职业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爱国主义意识、良好的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

文化基础具体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维度。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举办通识教育大讲堂等措施,引导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丰富自身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历史与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艺术与审美等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科学与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发展具体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成长、独立分析、竞争意识维度。通过社团活动、技能比赛、创新教育,激发、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发展潜能。

实践参与包括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维度。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找到自身成长中知识和能力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产业、了解企业。

2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的定位

TCDP通识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使学生对高职阶段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具有非专业性和非功利性的特点。通过跨专业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为学生进一步进行专业方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高职英语课程也有着相似的定位。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在于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交流需要,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简单交流。能够借助互联网和书籍等方式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工作,掌握有限的跨文化沟通技巧;进而在相关专业层面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完成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交际任务。能够熟练掌握沟通技巧,避免跨文化带来的矛盾和障碍。

我院高职英语课程应兼有工具和人文双重性质。从工具性层面来说,高职英语课程主要在于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并且能够将英语与专业相结合,以英语为工具实现不同专业的特定要求;从人文性层面来说,高职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同样也是在了解西方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人文本,注重修养和品质的提升。

从我院高职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可以看出这与TCDP通识教育体系相契合。二者都将“人文性”放在了重点位置,强调人的素质培养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TCDP通识教育体系能够让我院高职英语课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院高职英语课程的推进也能进一步实现TCDP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

3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构建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构建同样遵循“思想素质(Thought)、文化基础(Culture)、自主发展(Development)和实践参与(Practice)” 四个维度。即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建设的思想性、文化性、自主性、参与性。

3.1 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思想性

我院高职英语课程以系统学习和智力陶冶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自由、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同时也主张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教师应属于教育体系的中心,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教师是教材的主宰者,更懂得教育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目的导向必须借助富于经验的教师。

3.2 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文化性

我院高职英语课程在巩固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基础之上,进一步担负起文化性的职能。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在更广阔的专业舞台上,以包容的态度与人沟通交流。这也应该是在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内容也应该体现文化性。

由此在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应该在英语听说,英语实用作文,行业外语的基础上,对文化介绍,历史宗教,人文地理等方面有所涉猎。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西方文学、宗教、地理、音乐史、美术史经典篇章导读研讨、还可以进行英语影视赏析,歌曲文艺介绍、古希腊罗马神话剧作表演活动。更多地展现多元文化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可促进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平等、宽容的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辨别能力,确立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3 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自主性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即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前能够根据自己发展要求、任课教师建议、家长意愿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总结。

我院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自主性体现在各学院在完成大学一年级的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相应开设各专业的行业英语。这体现了各分院的行业英语开设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还体现在我院每学期都开设一定数目和内容各异的英语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在教学平台上,选取自己喜欢的英语课程。学生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选课学习,修满学分,既丰实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也逐步实现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

3.4 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参与性

2017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由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英语课程相关的微课、慕课等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交互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的作业反馈和学习评估。采用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通过营造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人文精神。

在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我院高职英语课程的重点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和发展。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因,努力激发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学生主体知识的提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职责。教师进行关键理论的讲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构建的保障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构建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为此我们在课程纲目的制定,课程内容的构成,课程实现途径的设定,课程师资的供给四个方面加以考量和配置,以保障英语课程能在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顺利开展。

4.1 课程纲目的保障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的构建要遵循TCDP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制度和要求,以此作为英语课程建设的支持和制约机制。课程模块的划分要符合该通识体系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同时要形成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策略,从而保证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引领,进而实现通识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贯通度,以及英语教育对通识教育的支持度。

4.2 课程内容的保障

课程内容的保障,需要有互联网上和互联网下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课程模块资源,我院各方力量也积极给予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将生动的教学理念形成教学资源落地生根。同时加持各种横向的教学课程,作为高职英语课程的补充和渗透。打破文理科专业选修课的限制,扩大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领域的了解,对于高职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学习都有益处。这将极为有利地提升学生以英语知识为基础的个人核心能力,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课程实现途径的保障

根据高职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借鉴国外高校通识课程开设的路径,我们可以增加课上讨论式教学模块和体验式教学模块。打破传统单一的讲授式课程,创造形成一个参与、交流、沟通与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讨论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块中的表现要优于传统讲授式教学,学生自身的观感体验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模式,形成平等、民主的课程氛围。

4.4 课程师资的保障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实现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内容构建的基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呈现出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要善于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寻求教学短板。我院的英语教师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过硬;均能吃苦耐劳,素质优异,完全能够保证英语课程的顺利开展。

5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

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所具备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在课程成绩评定的基础上,综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在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的教学评价不是聚焦某个知识点或某些知识简单量的累积,而是试图寻求学生的现有发展,探寻学生的潜在最高学习能力。关注到教学评价的反馈功能。反馈出教学的状态,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活动的轨道。评价应该体现出学生对于认知领域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情感意志领域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地发挥个人潜在能力。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是在量化取向的教学评价基础上,结合描述取向的教学评价。因为量化取向的教学评价无法兼顾教学的整体行和发展性,无法体现评价本身的发挥性功能。TCDP通识教育体系下的英语课堂评价应该以价值判断为主,不应该以各种名目繁多的课堂评价考量表为主,应该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以倾听与观察、理解与解释、研究与改进为特征的描述取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我们的评价应该重视英语学科固有的逻辑、体现出文科学科的本质和特色,应该是结合认知技能、参与技能、情意技能、审美技能、关爱自然和感悟人生等几方面的考核与评价。从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落实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矫正教学服务轨道。

6 结语

通识教育是近几十年才开始在我国被学界广泛关注的内容,并且在国内处于在逐步探索,逐步实施,逐步总结经验的阶段。因此对通识教育理念展开的教学改革仍然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由我院提出的TCDP通识教育体系,也同样面临着时间的检验,由此展开的我院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探索,也需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期收到良好的长效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