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挑战、内涵、路径

2019-01-30 06:03李国成向燕玲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高职专业

李国成,向燕玲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402)

0 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这既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挑战,又是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研究教育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内涵、路径,有利于促进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时代的专业发展。

1 挑战:教育大数据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1.1 教育大数据潜藏着巨大价值

2012年发布的《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今天的教育已经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这是一场信息数据作用于教育的巨大变革。目前,学术界还尚未对“教育大数据”的概念有明确的定义。本研究认为:教育大数据是指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1]。教育大数据来源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活动、顶岗实习活动、学生管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每个教育利益相关者既是教育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教育数据的消费者。管理和使用教育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教育大数据的价值,促进教育过程的细分化和精准化,必将颠覆传统教育方式,推动教育朝着更加公平、优质的方向前进。早在2014年,魏忠在其著作中便提出“教育大数据推动了教育思维方式的革新,重构了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个性化教育服务支持[2]。”

2. 2 教育大数据适应教育规模化与个体差异的细分化和精准化

数据主义源自于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大发展。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数据主义认为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它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生命体自身实质上就是一种算法,生命不过是一个不断地处理数据的过程。人类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期间累积了海量数据。作为承担传递知识功能的传统教育在这些数据面前已经捉襟见肘。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习者与施教者是贯穿始终的两大主体。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与学的双方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就是数据处理中所谓的“算法”。算法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这两大主观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现实的学校教育有许多诸如生源、学情、教学资源分配、评价体系等差异,虽然现实教育做了如分层教学、教师流动教学等诸多努力和尝试,但最终都无法避免教育结果的天差地别,导致教育的不公平。

大数据视角下,教育既能达成学习者数量及普及面上的规模化,又可以实现基于年龄、阶层、职业需求、兴趣爱好等各种类型分层教育内容的分发,完成个性化定制式培养。例如,现在流行的各种手机语音或视频学习APP、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慕课)等平台,能同时满足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的学习者同时在线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可以在适合自身的时段和环境中,基于“算法”的不同而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在过程中获取不同的个性化支持。同时,施教者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下,追踪每个学习者的行为,测量、收集和分析个人的学习背景和过程,从中归纳出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风格和行为,预判学习需求和结果,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3 教育大数据从集中教育扩展到碎片化教育、终生教育

一般说来,传统教育将普通人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一生中前二三十年,用这段时间来完成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基于家庭、社交、休闲等环境下的非正式教育,从而完成一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社会和生活上的任务切换地更加快速,学习者面临更多的内容、机会、生存压力与挑战。在此环境下,学习者对时间的分配更加精准、细密,通常称之为“时间碎片化”。这种趋势倒逼着学习者将学习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情境中,并且这种学习将伴随一生。在大数据帮助下,学习者可随时利用共享的互联网资源来进行个性化学习,这不仅克服了空间上的局限性,也将学习时间延长至学习者生命的终点。

2.4 教育大数据从单一化的教育评价走向过程性智慧评价

实质上,教育评价就是处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评价单一地建构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上,不仅将它视为学习者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且用它来考评施教者的业绩。这种评价方式不符合事物动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缺乏科学性,不仅“以偏概全”地去评估学习者和施教者的整体能力,还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实践等多方面的差异化,束缚了教与学双方的成长空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不断发展,教育评价监测体系也发生着变革。“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日渐突出,取而代之的是大数据支持下的过程性监测评价体系。教育数据有三大新的处理理念,即“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数据采集来源更加丰富、多元,范围也能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从时间上也可以扩展到终身,不仅能采集到考试成绩、等级这样静态的结果性成绩,也可以采集到如课堂互动、网络搜索等动态的过程性数据。

2 内涵:教育大数据呼唤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1 TPACK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教育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国内外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是首当其冲的研究对象。在教育大数据环境下,TPACK被视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TPACK的全称为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由美国学者Koehler和Mishra在2005 年提出。TPACK由7个要素构成,包括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TK三个核心要素,这三个核心要素之间两两相交集,形成学科内容、教学法和学科教学三大复合知识,即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学科教学知识(PCK),而核心要素三者重叠的地带则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3]。区别于以往的专业能力理论框架,TPACK强调了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与学科知识和教学法同等的地位,为教育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化的双重属性,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高职教师区别于学科专家或者普通教育者的最大不同。例如,在教学设计环节,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大数据实验和实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能力。

2.2 数据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

数据素养,主要指人们在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处理,分析、共享与协同创新时具备的能力,以及在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发布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与行为规范[4]。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职业教育,教育大数据为智能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无限的便捷。在“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中,学校、教师、学生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资源库,还是学生进入在线精品课程学习,服务器都会自动记录下这些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出有价值的那一部分,进而了解个人的兴趣和学习风格。如何对这些海量数据再进行有组织的分析、运用,为教育提供精准、快速、全方位的信息,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

教师利用数据采集工具,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学情信息,通过收集到的大数据来正确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个性化教学。当然,学生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列入教师的重要数据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洞察数据的能力,正确地解读蕴含其中的教与学双方的行为,它是顺利完成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学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2.3 知识管理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知识管理能力是一个人在规划和管理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等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能力。教师对知识的管理能力可以体现为,构建一个自身可测量与可评估的知识体系,在自我学习和教学中产生的反馈与结果,通过获取、加工、共享、整合、记忆、输出、迭代、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原有知识系统内,形成能源源不断地累积学习与教学知识、形成个人智慧的闭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知识的智慧资本,支持教师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迁。

从教育大数据的角度看来,这样的知识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实现隐性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能力,线上与线下知识同步更迭的能力和学校与企业知识实现联动的能力。第一,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第二,“线下知识”与“线上知识”是相对而言的,线下知识是指高职教师在真实社交场景下获取的知识,例如自身的专业知识、课堂上获得的与学生面对面的反馈、教学经验等。而线上知识则是教师利用互联网等虚拟媒介时获取的知识,主要表现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我认知迭代。第三,为了实现校企知识联动,国家于2016年颁布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组织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以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建立专业知识系统,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是支撑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聚集地。在信息技术普及和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今天,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不再是教师的专属资源,因此,要借助教育大数据的一臂之力,逐渐形成高职教师对知识特有的管理能力。

3 路径:教育大数据重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线

3.1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来自本身所具备的知识、经验、独占的信息和资源。但大数据时代的教与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权力正在去中心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有人担心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后,教师将会失业,大数据将会取教师而代之。但学习作为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不可能被人机交互所替代,而教师作为人能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数据可以筛选、排序,用于组合内容,但无法自行生成内容,因此教师这种职业不会消失,并且教师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强。

教师应及时转变对待知识和教学的态度,调整好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应让位于组织学生讨论的管理能力,让位于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沟通能力,让位于从动态评估数据中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分析能力,让位于根据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执行能力。

3.2 学习者角色的再定位

与同龄人相比,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无论在文化课成绩、学习习惯还是动手能力方面的表现都一般,但他们在数字化时代出生和成长,他们都是互联网海量数据的贡献者,是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土著”,因此,他们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特别强。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去拥抱新技术、学习新技术,抱定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互联网大数据、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能变得更加复杂,更具有创造性。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育”为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大幕已经开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时俱进地完善、发展自己,努力成为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合格教师。

3.3 重构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TPA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5]。教育大数据是面向教育全过程的数据,数据类型多、范围广、维度多、形态多。作为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才能使知识为已所用。网络环境下,学习得到的碎片化知识需及时进行整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个人知识库、知识门户、学习网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相对稳定的平台,在平台上进行知识的集成,从而创造一个方便知识获取、交流和创新的环境。学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和教育技术中心合作,为教师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建立起以TPACK为核心,促进知识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内容框架和平台系统,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3.4 培养教师大数据意识与数据素养

大数据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掌握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与数据素养,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6]。教师的数据素养不是短期能形成的,而是一个渐近内化的过程。既需要职前和在职的联动培养,同时数据素养的发展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使用教育大数据来支持教学改革和决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训练数据的收集、管理、统计、分析、挖掘技能,这些都是提升教师数据素养的关键环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可依托这个平台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采用现场与网络并行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率先探索“互联网+教学”的培训模式,变革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的传统培训方式,根据教师个体的需要,随时随地解决个体的问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信息教学平台的选择上学校必须给出指导,支持教师使用大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5 建立在线联盟合作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强势介入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人们相互通信和信息共享,使人类交往活动有了质的提高。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的教育技术可以改变教学,同样也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可依托在线学习平台组成联盟式合作发展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使相关学科的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联盟式合作发展模式是通过合作学习发展带动教师个人发展。在线教师专业发展(OTPD)作为一种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它的优势是学习速度快、知识更新及时和学习时间自由[7]。协同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合作共赢是教育大数据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学习共同体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育大数据蕴含的巨大潜力,应通过教师的努力,推进个性化学习,改善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机制,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转变角色、重构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学习者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