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防治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2019-03-20 06:23郭静汤昱张耀东康文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2期
关键词:淤积胆汁益生菌

郭静,汤昱,张耀东,康文清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随国内围生期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日益发展,出生低体质量儿存活率逐年增高。因在母体内发育时间较短且器官发育不成熟、胃肠功能不完整、免疫系统不健全,出生低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困难,易出现腹胀、呕吐及血便等,对小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属于出生低体质量儿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引发肝脏细胞受损及肝纤维化严重肝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临床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西医尚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益生菌属于活性微生物,包含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等,具有明确调节并维持肠道微环境稳定的作用[4],本研究采用益生菌防治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出生低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胎龄<37周;②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③纳入研究前未使用过治疗胆汁淤积的相关药物;④出生体质量低于2500 g。排除标准:①由肝炎或外科因素所致的胆汁淤积症者;②非早产儿;③有外科手术治疗史者;④有新生儿窒息休克等危重症者。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诊断标准如下:①直接胆红素>26 μmol/L,表现为皮肤暗黄并进行性加重,肝脾肿大和白陶土样大便;②肠外营养>7天;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任一项或多项升高。

1.3 研究方法

①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肠外营养液,配方为20%中长链脂肪乳、小儿复方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开始剂量为 80 mL/(kg·d),后每日按10 mL/(kg·d)逐渐增加;脂肪乳和氨基酸的初始剂量为1.0 g/(kg·d),后依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 1.0 g/(kg ·d),直至 3.0 g/(kg ·d),葡萄糖初始剂量为3~4 g/(kg·d),后依据耐受情况增至17 g/(kg·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配合益生菌治疗,给予益生菌冲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14,规格:500 mg/袋)500 mg,bid,与奶混合后经胃管注入,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达全肠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开始喂养后,出现以呕吐(每天3次以上呕吐)、腹胀、奶量不增加(3天以上奶量不增加或减少)、胃潴留(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及排便困难等症候群]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merican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号为AU5800)检测两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盒及试剂由仪器配套提供。③比较两组治疗后出现胆汁淤积时间、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和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达全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TBA、TBIL、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A、TBIL、AL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胃肠功能、生理性体质量下架幅度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

2.3 治疗后两组出现胆汁淤积时间、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胆汁淤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出现胆汁淤积时间、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出生低体质量儿存活率日益增长,因不少患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在刚出生后需通过借助部分或完全胃肠外营养提供能量,易引发诸多并发症。有关数据报告,国内外出生低体质量儿及早产儿胆汁淤积综合征患病率在8.8%~20.9%[2]。既往文献报告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患病率越高[5],主要是因为出生低体质量儿胆酸代谢及肝脏转运功能不完善,引发胆汁在胆管内滞留;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和长期禁食,导致肝胆系统内胆盐池减小,胆汁流动随之减少引发胆汁淤积;此外通过肠外营养液摄入复合维生素、氨基酸和脂肪乳等过多时会导致肝脏内水分、糖原及脂肪沉积增多,导致肝细胞肿胀胆管堵塞,引发胆汁淤积[6]。

目前西医对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采用谷氨酰胺,但疗效不佳。随临床对低体质量出生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机制认知地不断深入,益生菌开始逐渐用于该病的治疗[7]。郭珊等学者研究发现益生菌是活的非致病性细菌,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维持人类健康状态的作用,治疗儿童肝胆疾病的临床效果确切[8]。然而目前有关益生菌治疗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尚无定论,本文在既往文献基础上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达全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胆汁淤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TBA、TBIL、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初步证实益生菌治疗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较常规药物方案更具优势,同时安全性好[9]。益生菌是具备一定数量和可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可在肠道定值,竞争性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抑制革兰阴性菌生长,并阻止致病菌吸附从而抑制细菌移位[10];此外还可通过有效调节血清中TBA、TBIL、ALT表达水平,间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情况,明显缩短患者胆汁淤积时间,降低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11]。既往学者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胆汁淤积的发生紧密相关,补充益生菌制剂可促进胆汁淤积性肝病肠道菌群的恢复及免疫的调节[12]。益生菌可通过降低pH以及分泌抗菌肽、抑制细菌侵袭、减少细菌黏附至肠上皮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13],有效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和完整性,因而在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治疗中有明确临床价值[14]。

综上所述,益生菌治疗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明确,不仅有效改善患儿胃肠功能以及胆汁淤积情况,还可降低TBA、TBIL、ALT水平,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淤积胆汁益生菌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水库运行管理方式对水库积淤的影响研究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