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分析

2019-10-21 07:15袁山旗赵红敏王晓叶张西安候鹏飞刘展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7期
关键词:易损性颈动脉硬化

袁山旗, 赵红敏, 王晓叶, 张西安, 候鹏飞, 刘展会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 1. 神经外科; 2. 超声医学科; 3. 科研科, 陕西 西安, 710054)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常累及颈动脉,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或易损斑块是部分脑缺血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斑块破裂后其碎片将造成远端血管栓塞,诱发动脉性梗死,加重病情[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但难以发现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有研究[3-4]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颈动脉超声联合VECF、MMP-9、hs-CRP检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5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 年龄50~76岁,平均(61.45±7.68)岁; 吸烟史76例,高血压史74例,糖尿病史76例; 总胆固醇3~8 mmol/L, 平均(5.23±0.67) mmol/L; 三酰甘油1.2~2.5 mmol/L, 平均(1.65±0.38) mmol/L; 纤维蛋白原2.5~5.0 g/L, 平均(3.34±0.62) g/L。入选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 ① 发病前1周未使用抗感染、调脂、抗血小板及激素类药物; ② 无明确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排除标准: ① 恶性肿瘤患者; ②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③ 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④ 近1个月有心脑等急性血管并发症患者; ⑤ 近6个月内有手术或外伤史患者; ⑥ 发热及系统性炎症疾病患者。

1.2 方法

①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荷兰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斑块检查,探头频率为7.5~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叮嘱患者充分放松,充分暴露头颈部,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或后缘放置超声探头,起始处为一侧颈动脉,依次对颅外段颈总、颈内动脉进行横向和纵向探查,并对另一侧颈动脉采用相同的检查方法。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 cm处中膜厚度(IMT), IMT≤1.00 mm为正常, >1.00~1.20 mm为增厚。颈动脉局部IMT≥1.2 mm或大于等于临近部位内IMT的1.5倍为斑块形成。根据颈动脉超声斑块回声的特点,分为硬斑、软斑、扁平斑、溃疡斑及混合斑共5种斑块类型,并根据斑块形状分为不稳定性斑块(软斑、溃疡斑、混合斑)和稳定性斑块(硬斑、扁平斑)。② VEGF、MMP-9、hs-CRP检测: 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 且标本均于30 min内送至实验室, 3 000 转/min离心处理15 min后,在-20 ℃低温冰箱内保存分离的血清,统一编号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MMP-9、hs-CRP水平。

1.3 评价指标

① 记录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易损性斑块及稳定性斑块结果,并以随访及MRI检查结果为对照,比较其检查情况。② 记录无斑块、易损性斑块及稳定性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EGF、MMP-9、hs-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结果

经随访组织病理学, 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无斑块33例,稳定性斑块32例,易损性斑块33例。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无斑块、稳定性斑块及易损性斑块准确性均显著高于颈动脉超声检测(P<0.05)。见表1。

表1 2种检查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比较[n(%)]

与颈动脉超声比较, *P<0.05。

2.2 不同斑块类型患者血清VEGF、MMP-9、hs-CRP水平比较

稳定性斑块患者血清VEGF、MMP-9及hs-CRP水平均高于无斑块患者,低于易损性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斑块类型患者血清VEGF、MMP-9、hs-CRP水平对比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MP-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hs-CRP: 超敏C反应蛋白。

与无斑块比较, *P<0.05; 与稳定性斑块比较, #P<0.05。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身还将产生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下游供血区域血流减少或中断,诱发脑梗死,特别是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性斑块风险性更为显著。目前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动脉斑块筛查中得到推广使用,可评估脑卒中风险,但其单独使用仍存在局限性[5]。

在斑块稳定性向不稳定性发展过程中,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有着重要作用,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引起斑块内出血和破裂,增加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6-7]。在斑块内血管新生过程中,缺氧、炎性细胞系统发挥有着重要作用,但在不同病理阶段具有不用的作用强度,而在失代偿期炎性反应具有明显作用,促使斑块进展为易损性斑块[8]。本研究中,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VEGF、MMP-9、hs-CRP水平检测无斑块、稳定性斑块的准确性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检查,且稳定性斑块患者血清VEGF、MMP-9、hs-CRP水平均高于无斑块患者,低于易损性斑块患者,表明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VEGF、MMP-9、hs-CRP水平检测可有效提高无斑块、易损性斑块及稳定性斑块的诊断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且因颈动脉位置表浅,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清晰显示斑块稳定性,但单纯颈动脉超声检查有角度依赖性,将对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9-10]。

MMP-9属于MMP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降解细胞外基质(ECM)所需物质中有着重要作用,且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随着斑块病变程度的进展,将激活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造成平滑肌细胞、T淋巴细胞等表达过多的MMP, 增加全部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 在血管重构中MMP-9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可为斑块提供空间,促使斑块破裂[11-12]。VEGF是促进血管新生的重要因子,可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促进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但新生血管壁发育脆弱、不完善并易渗漏,造成斑块破裂; 同时, VEGF可通过血管活性物质合成、炎症浸润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造成斑块内溃疡、出血及斑块脱落[13]。hs-CRP属于超敏的炎症反应指标,其水平的高低与斑块病变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有着密切关系[14-15]。

综上所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诊断中,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VEGF、MMP-9、hs-CRP检测效果显著,可反映斑块病变程度。

猜你喜欢
易损性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通信机柜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GIS与AHP法的岩溶塌陷易损性评价及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意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Pushover能力谱法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