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英艺术摄影课堂

2019-11-15 16:10周彦伶
海峡影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暗房艺术摄影摄影

周彦伶

摄影起源于19 世纪的欧洲,由于摄影的的本质与复制有必不可少的关系,所以在最初的欧洲绘画艺术大师的心里,摄影一直是被看作辅助艺术创作的一个工具,并没有真正以看待艺术品的眼光去欣赏。在早期的艺术市场里其实没有摄影这个门类,也因此在这时期的艺术教育中摄影相较于传统绘画、雕塑等课程来说,发展的相对缓慢且勉强被欧美的学会、学校和大学所接纳[1]。

英国便是世界上最早在大学中开设的摄影课程的国家之一, 早在19 世纪50 年代伦敦大学、皇家理工学院(现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教学档案中就有对摄影课程的记录[2]。然而中国在摄影教育中的起步算是更晚一步,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才真正形成专业的学科体系[3]。这时期摄影史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当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全球化信息时代,伴随着这场革命除了科技还有艺术的变革,数字化的艺术形式也悄然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摄影也从的胶片时代迈入了数码时代,至此以后,它就成为了一种最不被人看好也最被人看好的艺术媒介。

在中国直至今日,摄影教育更多的还是被当成一门技术课程在传播,大量的职业技能学校、商业摄影工作室都有设立中期或短期的摄影技术培训课程。寥寥无几的艺术摄影课程只有在高校才有开设,且大多数高校的摄影专业设置并没有具体的划分。在西方国家摄影专业会整体细分到,新闻纪实,时尚摄影,纯艺术摄影等。学习的内容也清晰可鉴,毕业以后的工作方向自然也与自身专业粘合度较高。

我本人的摄影学习同时受到了国内一流美术学院以及英国顶尖艺术大学的影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摄影学习对我个人成长都有莫大的帮助。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以及对课程不同的理解。在国内本科的学习时,专业课程是一个月一门课,并由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授予我们专业的摄影知识,理论课多于实践类课程。当然还有公共必修课,一般都是美术史、英文、政治、体育之类的。不定期会举办一些大大小小的讲座,大三大四的时候会请到一些国内外的艺术摄影家过来给同学们开展工作坊,带着大家一起做小项目和展览。然而每当参与有留洋背景的老师课堂时,大部分内容我都听不太懂。他们之于摄影都有着另外一种理解,不在我传统的思维里。当时之所以会选择摄影专业也是想着可以习得一门技能,毕业以后会好找工作些。但是那个时候,老师时常会强调到摄影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思想及审美上的东西相对更为关键,说实话当时并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自然后来在美院的摄影学习也就越来越偏离了原本计划的轨道,它变得更加的复杂化。而我时常会觉得自己知识浅薄,粗陋无比,感觉能真正在掌握摄影之人必是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慢慢的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领悟,但在画面的呈现上我却一直觉得,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直到后来,才发现这是因为我对基础知识以及软件的学习、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然而由于自主学的能力没有很强并且耗费过多了的时间与精力,最终也还是没能实现自己对画面的追求,所以只能选择在课后去寻找摄影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大三的一个寒假,我了解到一位来自中央圣马丁的摄影老师要开短期摄影班,就决定去试试。那个短暂的假期我认识了一群真正热爱艺术摄影的朋友,学习了很多传统的暗房摄影技术,比如蓝晒,黑白暗房冲洗等等。因为是自费学习,那里的专业暗房设备都是极好的,这也让我很有动力的去创作一些自己的小发明,同时给了我大四毕业创作很多的灵感以及技术上的支持。也是因为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对英国的摄影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决定毕业以后去英国攻读摄影硕士。

我在英国读了两个研究生,因此也就经历了两次研究生的申请:一次是在国内申请的而另外一次就是在英国申请的。我毕业的时候是2014 年,对国外大学的信息知之甚少,只能通过了解排名或者一些知名校友去选择学校。那时比较固执、一心只想要上伦敦艺术大学,其他的学校我几乎没有考虑过。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去了伦敦并且参加了伦敦艺术大学的暑期短课程(summer course)。这次短期的课程里,我除了学习摄影以外,还参与了基础的服装、珠宝设计等课程。同时与本专业的老师有了深度的交流,回来以后就积极的开始准备作品集,在大四毕业的时候去北京参加了伦艺的面试,最后英国那边寄来了录取通知书。现在国内同学申请海外的学校的信息资源已经比我那时丰富多了,大部分学生已经不需要去到国外了解形势,国内就有很多帮助艺术生申请海外大学的作品集机构,即便你不是学的艺术专业,比如金融,法律或者其他专业,他们都会尽量想办法帮你申请到你喜欢的学校。

国外一年的时光总是太短暂,还有太多的艺术创作想去完成。本着这样的初心,我选择再读一个硕士。这一次的申请就比上一次来的熟练许多,当然在国外的一年我也了解到了除了伦艺还有更多好的艺术学校,比如皇家艺术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威斯敏斯特大学以及格拉斯哥艺术大学等众多学院。这一次我把每个大学的官方网站以及想读的专业都浏览了一遍,同时还把他们的课程大纲都下载看了看,最终选择了几个喜欢的专业申请。这次的面试我不再紧张了,不再是一个被选择的申请者,而是向面试官了解了在这个课程中能否学到我需要的知识。当同时收到好几封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我选择了早在五年前就向往的影像与电子艺术专业,继续开始新一轮的研究学习。

在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和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研究生学习生涯里,摄影的继续学习使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一年我们会同时学习好几门课程,摄影电影理论、动画实践与理论、黑白彩色暗房、摄影棚拍以及交互设计,技术课程会有专业的助教辅导我们做项目。在授课方式上也和国内大不相同,会有课程负责人一对一辅导,小组研讨会,专业课班级授课,讲座以及自己报名参加的工作坊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每个学期会有各种的项目,在开学前每个学生都会收到学校发的课程大纲,以及必读书目。提前准备并了解这一年的学习任务,同时会很明确自己的这一年的学习目标。其实国外的这种教学模式早从一开始就和国内有所不同。国外有一个预科的概念,例如艺术类的预科,在预科期间就会学习设计,纯艺术,服装,摄影等等,在大范围的学习和了解的途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样的专业。那么再申请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时期,面试的时候学生会去衡量这所学校所要学的专业内容是不是我想要学习的,老师也会去考量我们这个专业适不适合这个学生,如果老师在作品里面看到了这个学生其他的才能,他们也会给出相应的意见或者把你推荐到其他的学院。而且学校的学科专业方向会非常的具体且细节化,例如摄影,就如我上面所提到的每个学院都会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以及各自擅长的项目,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新闻纪实摄影比较不错,伦敦时装学院时尚摄影,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就是电子艺术,新媒体交互艺术。其实不论是新闻纪实、时尚摄影,还是新媒体,电子艺术,国外的摄影艺术教学都是理论和实际结合比较多。在摄影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创作想法,然后就是去实践想法。这种学习思路很容易就链接上我本科在美院的学习。另外国外学校的设备都特别的好,我们会有自己的工作间,电脑,扫描仪,黑白暗房,彩色暗房等,同时还会提供摄影设备的租借,而且这都是包涵在学费里。这样好的条件自然也会更加促使自己好好做喜欢的事情。

最后,艺术摄影不论是英国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与发展,摄影不仅仅只存在于技术的层面。随着艺术的普及、大众审美的不断提高,艺术摄影的在艺术市场慢慢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艺术摄影教育的努力发展,未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摄影家们又将会在创造出一个怎样的图像世界呢?

猜你喜欢
暗房艺术摄影摄影
Scènes盐值艺术摄影空间二期
金潇作品
2022年湖南省艺术摄影采风 创作培训班作品选
他们开了一间暗房
数码暗房
关于摄影艺术性与艺术摄影商业价值分析
数码暗房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