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人才凝聚策略—以贵阳市为例

2019-11-28 18:56杨均王健菊杨春雨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贵阳高新技术创新型

杨均 王健菊 杨春雨

1.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创新型中心城市,是由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发展演化而来,并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以创新变革文化为指引,以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期提高竞争力的城市发展形态。

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是贵州省委在准确掌握当前局势,分析机遇挑战的基础上,给贵阳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知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撑。与“设施第一、人才第二”的制造业不同,知识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是先有人才再去做基础设计,因此,吸引人才应放在构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首位。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等因素,贵阳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人才缺口严重,这也成为贵阳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的最大障碍[1]。

1 现状概述

1.1 贵阳大数据发展现状概述

2015年,在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贵州是唯一被提到的省份,也是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借此,贵州将大数据视为后发超赶的战略引擎,并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成了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主要阵地。在贵州省委的指导下,先后提出了打造“中国数谷”、发展数字经济、构建“1+N”体系与“大数据+”体系、打造“千企引进”、“千人改造”和“千企融合”等战略计划……到目前为止,贵阳成了我国唯一一个形成大数据发展体系的城市。

然而,成绩斐然的同时,由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人才供给不足,贵阳在发展大数据的过程中面临着后发动力不足的窘境。

1.2 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人才状况概述

好的战略需要人来实施和执行。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一支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具体而言,贵阳如果想要依托大数据战略来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就必须募集到大量的高新科技人才[2],包括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贵阳面临着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优的窘境。具体而言:首先,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各个领域的人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短缺;其次,人才结构与现实需求不匹配,能够为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做顶层设计的高层次人才极度短缺,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人才缺口严重;再次,人才效能发挥不足,缺乏技能施展平台,存在着许多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最后,留人能力有待加强,本地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员工离职率高,同时,外省人才引进困难。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建设。

2 出现人才缺口的原因分析

2.1 我国科技人才总量整体不足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科技创新人才的整体供给不足。以大数据人才为例,2016 年7 月发布的全国首份《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 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 万。这意味着,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着严重的大数据人才缺口。那么,贵阳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严重的科技人才缺口。

2.2 贵阳的地域限制

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远不及东部,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科技资源丰富、就业环境好,是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就业的首选之地。据调查,50%的高新技术人才集中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而像贵阳这样的西部城市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毫无疑问,在大数据背景下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贵阳急需大量以大数据人才为主的科技人才,但就目前来说,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等问题,明显延缓了贵阳城市建设的进程。

2.3 人才培养观念落后

贵州优质高校数量极少,数得上名的寥寥无几,虽然部分高校设立了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专业,也在着手选拔优秀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倾斜力度不够,培养模式单一,很难培养出所需的专业型与应用型科技人才。

3 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型城市构建的人才凝聚策略

贵阳打造创新性中心城市,人才队伍建设是第一步。人才队伍的建设,短期靠引进、政策引导与企业激励;长期靠高校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落地、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与创新氛围的营造。具体而言,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3.1 优化引才环境:开放包容引人才

对于大部分高层次科技人才来说,比起优越的工资待遇,他们更期待开放包容的工作环境。对此,贵阳应敞开胸怀,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以足够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欢迎有才之人落户贵阳。同时,提升诸如数博会、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等科技盛会的举办频率,给科技人才更宽广的施展空间,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来此发展。此外,政府方面应从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多方发力打造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就业创业天堂[3]。

3.2 打造优质聚才平台:搭建大数据平台促创新

鼓励专业研究所与科研机构的设立,优化大数据研究机构的生存条件,放宽私人研究机构设立的准入条件;组建大数据专家协会,并定期举办大数据发展座谈会,对大数据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成立大数据发展中心,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为大数据人才提供具有前景的就业方向;设立大数据培训与开发基地,对计算机知识、信息处理能力、数据整合筛选能力进行重点培训;同时,构建区域共享型协同创新平台,注重区域内与区域间的信息共享与共同开发。

3.3 转变人才观念:复合型代替专一化

专业化是如今社会培养人才的首要原则,无论高校还是企业,都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关注。因此,就高校而言,应该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交叉学科之间的互动学习过程,注重将大数据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结合,重点培养诸如“大数据+管理”“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营销”“大数据+战略”等复合型人才;就企业而言,应注重引进具备统计分析、管理运营、软件操作、艺术设计等领域知识技能的跨界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同时,也要给在职人员提供机会学习大数据知识与技能,积极倡导其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3.4 创新高校培养模式:促进本地人才自给自足

首先,注重高校在本科阶段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鼓励更多的高校增设大数据应用型专业,增强“大数据”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其次,开展校企联合,令学生置身于真实社会环境之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增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产出效率。再次,依托贵州省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联结贵州省内高新技术组织团体,掌握最新技术动态与当前行业实情,确保学生每一门所习技艺学有所用。最后,疏通人才的就业创业渠道;通畅的就业渠道与优质的就业岗位是留人的保证,可以为贵州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 结语

高新技术人才瓶颈,是贵阳在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以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是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人才的凝聚策略的制定,能够有效去除人才短板,将贵阳打造成创新人才与高新技术人才筑梦的首选之地,解决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动力问题,加速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推动贵阳成为区域高新技术发展中心并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贵阳高新技术创新型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