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家、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认可度的调查研究

2019-11-28 18:56张艳霞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毕业生岗位

高 翔 张艳霞

1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2 广州工商学院经贸系, 广东 广州 510850

1 研究背景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不竭动力来源于社会经济岗位的需求,其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则来源于社会对人才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的认可,而认可的源头应在学生本身,学生得到了认可,可增强其专业学习的信心,进而转换为能力的自信;毕业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以及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市场营销专业对社会的价值贡献,进而体现为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认可。经过对企业、营销专家的调研,可以知道目前高等院校中市场营销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总体上是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的,但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强化,浮躁的心态也需要在专业培养中得到修正,以减少社会适应成本。

2 专家对广东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认可度研究

从调查数据来看:公办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面更宽,对岗位要求更高。民办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了民营企业,而且多在一线岗位;整体来说,这些企业对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

根据调查交流,专家分别从以下三个层面做出了评价:专业知识的总体掌握、专业学习态度、专业综合素养。

(1)从专业知识的总体掌握上看。从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上,专家认为公办高等院校毕业生更扎实,民办高等院校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系统性相对公办高等院校毕业生要差,较难担当复杂性较高、需要在客观数据分析基础上开展的决策性工作,但动手能力整体略胜一筹。

(2)从专业学习态度上看。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高等院校,同学们普遍更注重从实践性活动中获取经验,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动力与热情都一般,主动性不强。

(3)从综合素养上看。目前,整体上广东高等院校的同学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更多不是来源于课堂,大部分高素质、执行力强的学生是从实践活动和新颖的、与社会接轨较密切的社会活动与创业实践中掌握上述能力的,虽然不太重视课堂,但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来获取课堂外的经验交流与成长。在专业学习中,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两极分化较大,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强,接受新生事物的主动性也较强,部分同学容易置身事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大部分学生更多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

3 企业对广东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认可度研究

广东省是经济活跃且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对市场营销岗位的需求较大。那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通常在岗位设置上非常成熟,一个萝卜一个坑,毕业生一旦进入这些岗位,跟着企业节奏走基本没太大问题,发展也相对稳定,但这些岗位对就业对象的素质要求起点较高,在第一次就业时这些岗位通常都是高水平大学毕业生的专属,一般较难给民办院校的毕业生提供机会,或在门槛设置上就将民办院校毕业生拒之门外,所以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多在中、小、微企业。而针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其人力资源渴望有新鲜血液的补给,但企业的发展本身吸引力有限,难以吸引到高水平院校人才,那么民办学校培养的人才就成为其主要的人才来源,他们为人才提供丰富的岗位,岗位技能要求也足以使毕业生展露拳脚,对人才的培养效果自然也有较大的发言权。根据调查,企业对广东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总体如下。

(1)从专业技能上来看。知识面宽,上手快,毕业生普遍具有活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2)从工作态度上来看。大多能较好、较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有些毕业生学习能力很强,进步的愿望也很强烈,不计较当前得失,但个别毕业生会挑肥拣瘦,计较当前收入,不看职业发展。总体评价为工作态度端正、务实,比想象中能吃苦,但比较沉不住气,功利性较明显。

(3)从挫折处理能力来看。处于职业适应期的毕业生比较不能接受批评,需要更多的鼓励性、激励性措施。抗挫折能力一般,有待提升,需要接受社会更长期的打磨。

(4)从综合素养来看。学校强化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提升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对部分毕业生的学习与工作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使这些毕业生过于功利与浮躁。学校对学生思想的正面疏导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学生获得鼓励与荣誉的难度偏低,助长了学生的心气。于是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对收入的要求有些偏离自身的现实能力,过于理想化。毕业生工作后的角色不适应感加强,选择工作单位的流动性加大,团队合作精神不足,只愿做红花,甘当绿叶的团队精神有所欠缺等问题由此出现。

但总体来说,企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

4 提升对广东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认可度的建议

根据对营销专家与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针对高等院校的生源特性与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更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具体分析如下。

4.1 侧重应用为主,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强化

结合营销专家与企业对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回馈,经与兄弟院校教师专家探讨,建议高等院校在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时,凸显本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偏重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应侧重理论框架知识结构的铺垫。根据不同生源与不同办学定位设置理论教学占比,其中应用型院校不需深究理论渊源、思想等较深涩的知识。特别是民办院校更应侧重于应用性教学,侧重于基层营销人才培养,适当涉猎战略性、难度较大的知识架构,否则,教师就会教得痛苦,学生也会无法接受,并且学得很苦涩,从而丧失学习积极性,否决所有的专业知识。

4.2 紧跟前沿营销应用技术,鼓励学生探索应用新媒体创造营销新价值

现代高等院校学生非常关注前沿营销工具的应用,是新媒体的主要应用人群,如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的应用,都是学生们擅长的。营销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学会开发这些平台,但要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平台,让这些平台实现商业沟通的营销价值。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紧跟营销应用技术前沿,让走出去的学生有直接可用的应用性核心技能,否则毕业生会怀疑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如果在教学中,学生努力做过广告策划案、营销推广方案、品牌策划方案等,那么进入工作环境,他们就会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开展本职工作。实际上,在实务领域,很多任务都是在不断尝试中边学边做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供人借鉴,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销方式、营销手段日新月异,教学过程中应锻炼学生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锻炼其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能力[1]。

4.3 明确办学定位,重点培养学生谦虚务实的职业素养

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在最初的就业单位被赋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权限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知道毕业生工作初期多处于一线岗位,这类岗位对毕业生独立的技能要求并不高,更多要求新人在务实的基础上,适度地创新。因为在不足够了解一个行业时,很多创新是脱离现实的创意,这些创意需要有更包容的环境去培育与发酵,需要团队的打磨。部分不满足于“打杂”角色的学生为追求更好的发展会很快离开原单位。根据跟踪调查,在就业的毕业生中,一年时间内换工作单位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部分学生“翅膀稍硬”就要单飞。这样企业很难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以致他们在职业发展上难有大的突破。真正有所成就的是在一个企业踏踏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融入团队,潜心在一个领域学习成长的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往往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能抽身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同时处理好与原企业的关系,进而互为资源、互利共赢[2]。

4.4 从多方着力提升综合素养,强化团队合作精神

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掌握开启自主获取知识的钥匙,培养出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根据企业专家的信息回馈与对毕业生们的就业跟进,分析得出当前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更多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担当的个人意志品质。虽然在专业知识方面暂时未收到负面的评价,但在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方面,民办院校的毕业生确实得到了负面评价。这一点提示我们在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文案创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以恰当的方式展示成果的能力[3]。

4.5 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力度

在教学中应大力推广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紧扣第一课堂,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包括举办各种营销赛事、沙龙,“以赛促学”“以会促学”,从对抗式比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带动,参与校外实习基地任务,多管齐下,综合培养学生实际营销技能和专业素质。在对抗式练习中锻炼抗挫折能力与勤思考、勤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怕失败的意志品质。教学设施和场所要有保障,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并参与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全面发展。

另外师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线窗口。对于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建设,应通过送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等方式,加大对教师营销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共同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主干课的教学质量,保障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 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综合营销专家、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可以得出结论:为提升毕业生的专业认可度,以及企业单位对人才的认可度,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密切关注几个关键环节—岗位需求的技能与综合素养、品格素质培养,专业内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一线教师的影响。

岗位需求的技能与综合素养、品格素质要求是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所有的课程设置必须紧密围绕岗位要求的技能与综合素养、品格素质培养。专业内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应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要求进行调整与规划。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内容的灵活呈现应当鼓励并创造条件予以实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也要求营销应用技能紧密跟进,因此挑战自然不小。调查显示目前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总体上是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的,但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炼与强化,浮躁的心态也需要在专业培养中得到修正,以减少社会适应成本,增加专业建设的价值。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