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2019-12-02 08:35黄学雄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黄学雄

( 广东华信泰康医院骨科 , 广东 河源 517139 )

因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逐年攀升。大部分老年患者均合并内科疾病,加之自身条件差,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且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1],且在以上治疗中,其身体需承受较大痛苦,如肺部并发感染、长期卧床等,老年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临床证实,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治疗,其疗效优于内固定[2]。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时,究竟是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讨论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入选标准:(1)患者均接受专科查体、髋关节X线、临床症状、病史等检查,满足临床判定股骨颈骨折疾病判定标准;(2)未合并心脑肾等器官病变者;(3)手术耐受者;(4)均知晓并同意此次治疗方案。排除标准:(1)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接受治疗后,其症状仍未得到控制者;(2)手术不耐受者;(3)合并老年痴呆、癫痫等精神疾病者。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0-74岁,平均为(65.8±1.1)岁,骨折类型:Ⅲ型26例,Ⅳ14例;致伤原因:18例交通伤,11例摔伤,11例外力致伤;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75岁,平均为(65.9±1.2)岁,骨折类型:Ⅲ型27例,Ⅳ13例;致伤原因:19例交通伤,12例摔伤,9例外力致伤。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2 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其状况,给予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呈健侧卧,常规消毒铺巾,后外侧入路,做切口直到肌肉层,将髋关节暴露出,取出关节囊。内收、外旋髋关节,让股骨头脱位后,将其取出,植入股骨柄生物假体后固定。清除髋臼中软骨,调整髋臼与人工股骨头位置,确保其状态适宜。术后适当活动髋关节,若无脱位倾向,则给予缝合处理,置入引流。对照组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操作过程与观察组一致,对照组不安装髋臼,仅植入人工股骨柄。术后按照其实际状况给予抗骨质疏松、抗深静脉血栓、抗感染等治疗,术后3天适当锻炼髋关节功能等。

3 指标判定:记录其术后感染、股骨颈缩短、股骨头坏死等症状,并比较。记录2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包含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等,并比较。术后随访其1年,术后6个月、1年时分别用髋臼定位器测定其髋关节假体位置,记录患者假体髋臼外展角(标准值45°)和假体髋臼前倾角(标准值45°)。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差:评分<70分,良:评分为70-89分,优:评分>90分。

5 .结果

5.1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n,%)

5.2 2组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住院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手术指标比较

5.3 2组Harris评分和髋臼对比:观察组Harris评分、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Harris评分和髋臼比较

讨 论

股骨颈骨折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均有一定退化,发生骨折后,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引发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威胁其生命。股骨颈骨折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无法行走和站立,患侧肢体发生外旋畸形和屈髋屈膝畸形[3],叩击髋部也存在疼痛。现目前常用治疗方式则为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分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指用人工材料制备而成的全髋或股骨头,实施置换手术的治疗方式。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机体所受损伤性较小,本研究中共纳入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讨论,其结果也同时证实了此点。此手术方式不会因安装人工髋臼不正确或因髋臼松动而造成脱位,但置换人工股骨头可能会发生髋臼磨损,限制其功能、髋部疼痛,甚至磨穿髋臼,股骨头中心性脱位[4]。现单极人工股骨头上添加了摩擦界面,内衬关节,增大活动时,可活动外关节,此则可降低髋臼磨损,降低假体松动、脱位、下沉,以及术后疼痛等并发症。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Harris评分、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等指标均反映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分骨水泥型和生物型,生物固定假体,不管怎样处理,其骨长入效果均较为良好。现应用频率较高的为生物型假体,可保留原有骨质。此外,骨水泥碎屑对骨溶解有诱导作用,影响关节功能恢复[5]。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假体股骨头和髋臼的匹配精确度上较高,显著降低了摩擦系数,术后疼痛率和疼痛程度低,延长了假体寿命,翻修率得到降低,尤其适合术后有较多活动的患者。

综上,建议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恢复髋关节功能,进而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