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9-12-02 08:35任安胜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骨性肌力关节炎

任安胜

( 莒县城阳卫生院外科 , 山东 莒县 276500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疾病,其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通常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此病的多发群体,而由于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使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长趋势。一旦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还将对家庭造成一定的压力[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以治疗此病,是十分有必要的。现为了解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在此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本案将对我院所收治的4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该手法治疗,具体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同时将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肝功能异常者、肿瘤、精神异常者等予以排除,将存在可引发关节病的患者,如骨质疏松、类风湿病患者予以排除。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成2个小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女各有26例、16例;年龄在50-66岁之间,平均年龄(57.5±6.4)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3.9±0.8)年。观察组42例,男女各有28例、14例;年龄在51-68岁之间,平均年龄(57.9±5.7)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3.5±0.9)年。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存在可比性。

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10970209),1天1次,1次75mg,持续服用20天,每服用5天后停1天。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再予以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主要内容有:(1)松弛肌肉。术者引导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各种手法(如捏、揉、按等)对其患膝附近及其股四头肌进行按压,直至有温热感为止;随后取俯卧位,对大腿和膝关节后侧加以按压、揉捏,同样至有温热感为止。持续按压3次,每次10分钟。(2)弹筋点穴。术中以拇指对股四头肌起始点予以按压,且对膝关节附近肌腱与韧带实施弹拨;与此同时,对相应穴位进行点按,主要穴位包含血海穴、承山穴、委中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每个穴位分别按压2分钟。(3)关节整复。术者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并站在患者患膝旁,以拇指推动其髌骨尤其是髌骨边缘的压痛处。在此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力度由轻至重。随后以手掌对髌骨实施按揉与研磨,重复多次。(4)活动关节。术者协助患者弯曲、伸展、摇晃膝关节,且进行外旋与内旋,幅度控制在患者耐受范围内。每次半小时,1天1次。以上操作持续20天,中间可间隔休息1天。

3 观察指标: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加以评估,该评分分值在0-1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另外,再采取WOMAC量表(国际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该表主要包含24个项目,其中17项体现在功能方面,5项体现在疼痛方面,2项体现在关节僵硬方面。单项分值在0-3分之间,其中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重度症状为3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2]。

4 疗效判定标准: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膝关节疼痛、僵硬以及肿胀等)基本消退,膝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生活可自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膝关节疼痛、僵硬以及肿胀等)有所好转,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生活基本可自理,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缓解,甚至有加剧的趋势,膝关节功能未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前两者(显效与有效)发生率之和[3]。

6 结果

6.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情况对比: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相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VAS、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情况比较分)

6.2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等于90.5%,而对照组为73.8%;2组数据相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2,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情况比较(n,%)

讨 论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手法调整,不但可促进其血液循环,减少骨内压,加速炎性介质吸收,滑利关节、改善粘连;除此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关节应力平衡,优化关节软骨,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软骨容积,并使软骨缺损得到修复[4]。可见该治疗方法对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恢复,可发挥正向作用。本研究中采取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比本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显著。这说明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对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另外,从治疗总有效率角度而言,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0.5%vs73.8%,有显著差异。

综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手法调整关节肌力平衡,不但可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改善其关节功能,促进其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骨性肌力关节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