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

2019-12-02 08:35黄坚辉罗金枝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腰段后路椎弓

黄坚辉 罗金枝

( 茂名市人民医院 , 广东 茂名 525000 )

脊柱骨折通常发生在胸腰段部位,受伤因素为综合暴力,如剪力、旋转等[1]。临床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以纠正伤椎后的弓角与畸形为主,恢复脊柱的序列、伤椎生理曲度等[2]。伴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椎弓根内固定的治疗手段逐渐得以广泛应用,具有稳定性好的优势[3]。此次研究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详细数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入选此次研究80例脊柱骨折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入组后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研究资料:共计4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5岁,平均年龄为(53.0±4.2)岁,受伤因素有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伤10例、压砸伤11例、其它5例;观察组患者研究资料:共计40例,男性患者23例,女心患者17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5岁,平均年龄为(52.0±4.0)岁,受伤因素有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1例、压砸伤9例、其它8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数据并无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切口部位位于在病变平面上下一棘突正中部位,沿着皮肤切口将皮下脂肪与筋膜切开,暴露出腰背筋膜与棘突。利用电刀与骨膜剥离器将椎旁嵴从骨质伤进行剥离。自棘突剥离向下外侧,同时沿着椎板向椎间小关节进行剥离,在剥离完成之后利用无菌纱布进行止血,止血方式为压迫止血。把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从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及下一腰椎的伤关节突实施剥离,利用椎板牵开器向两侧牵开椎旁肌。待暴露出骨折部位后置入椎弓螺钉,然后结束手术,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锻炼。观察组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正中部位做切口,将伤椎棘突作为中心点,把伤椎上一个椎体与下一个椎体彻底暴露出来,确定标志点,并选取开孔椎从而完成开孔措施。利用椎弓根探子对其进行探查,根据探查的结果将4枚定位针插入其中,利用C型臂保证4枚定位针插入的准确性,然后分别在弓丝后置入椎弓螺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实施椎管减压措施,针对需要进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来说在减压之后经钉棒撑开与手术床反弓采取骨折复位,然后拍片查看复位及椎弓钉的情况。将螺帽拧紧,凿小关节及横突处于粗糙面的状态,取棘突碎骨、椎板、自体髂骨采取后侧植骨融合措施,同时安装橫连杆,并放置负压引流装置。术后3个月内佩戴腰围起到保护的作用;术后2天拔除负压引流装置;术后7个星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

3 观察项目:(1)对2组患者骨折复位的情况进行比较。(2)对2组患者脊髓神经损伤的情况进行比较。利用Frankel分级法[4-5]对脊髓神经损伤进行分级:损伤平面以下其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彻底丧失为A级;损伤平面以下其感觉功能尚存但是运动功能彻底丧失为B级;损伤平面以下其运动功能尚存,但是并没有用为C级;损伤平面以下其运动功能尚存,仅一部分可以使用为D级;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与括约肌功能正常为E级。(3)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5-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5 结果

5.1 2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好,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的比较

5.2 2组患者脊髓神经损伤情况的对比:2组患者A级、B级、C级、D级脊髓神经损伤发生率并没有差异,组间对比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级脊髓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脊髓神经损伤情况的对比(n,%)

5.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讨 论

发生脊柱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间接外伤暴力,女性发生率低于男性[7-8],在脊柱骨折中最为常见的是胸腰段骨折,在发生骨折后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可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患者极有可能瘫痪,严重时甚至死亡[9]。

在本次研究中对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手术方法与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段,经治疗后证实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后有效的提高了骨折复位的情况、降低了脊髓神经损伤情况,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证实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后路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首选方式,在正中部位把脊柱部位切开,暴露出受伤的椎骨,采用内固定器撑开纵韧带后部与纤维环,确保突入椎管骨块具备相应的间接减压与复位。后入路内固定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同时也保证了前中后三柱的有效性,力学性能比较强,三维固定比较强,尤其适用复位难度大的患者[10],其手术适应证也比较广,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改善了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脊髓神经功能,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腰段后路椎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