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颅脑损伤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9-12-02 08:35孙冬玮俞梦瑾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颅脑氧化应激针刺

李 磊 孙冬玮 俞梦瑾

(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康复科 , 广东 深圳 518102 )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外伤,主要指机械性外力作用导致头颅骨折、颅内组织损伤等情况,可引起意识障碍、神经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发生颅脑损伤后通常需要积极的手术、药物救治,不过治疗后往往会伴随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并发症,且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如何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病情恢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话题[1-2]。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分析针灸对颅脑损伤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8例进行观察,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数字表法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9例。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29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4.21±5.76)岁;单脑叶损伤19例,2处脑叶损伤24例,3处及以上脑叶损伤26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4.16±5.43)岁;单脑叶损伤18例,2处脑叶损伤25例,3处及以上脑叶损伤26例。2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1)外伤所致颅脑损伤;(2)年龄18-60岁;(3)经头颅CT等确诊为脑挫裂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4)存在明确手术指征,并接受单侧额颞顶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手术;(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8分,伤后6小时内入院;(6)患者及家属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颅内感染病史;(2)脑血管意外病史;(3)严重脊髓损伤、胸腹部损伤;(4)创伤性休克;(5)精神病史、肿瘤病史;(6)电针禁忌证。

2 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单侧额颞顶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手术后给予患者常规脱水、止血、抗炎、营养支持、营养脑神经、维持内环境平衡等对症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取28号2寸毫针,选择阳陵泉穴、合谷穴、风府穴、人中穴、百会穴、血海穴、曲池穴等穴为进行针刺,针刺后提插3-4次至得气,然后接低频脉冲治疗仪(G-6805)使用连续波进行刺激治疗,刺激量遵循由弱至强的原则,以局部肌肉随脉冲频率抽动为度,每次进行30分钟,连续进行4周针刺治疗。

3 观察指标:(1)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NSE、S-100B蛋白的浓度进行检测。(2)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包括MDA、AOPPs、LHP、SOD及GSH-Px。

5 结果

5.1 2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比较:治疗前2组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比较

5.2 2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MDA、AOPPs、LHP、SOD及GSH-Px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讨 论

颅脑损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常规治疗下患者通常无法取得理想效果,且在氧化应激反应等作用下,对患者病情改善、预后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近年来针灸用于颅脑损伤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3]。颅脑损伤后患者常伴随NSE和S-100B蛋白升高,NSE是存在神经元细胞内的稀醇化酶的二聚体同工酶,其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胞质中特异性分布,参与糖酵解过程,而S-100B蛋白是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胶质细胞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细胞内的钙结合酸性蛋白,2种指标均能够有效反应颅脑损伤的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有助于减轻患者颅脑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针灸通过针刺提插手法及电刺激可使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脑细胞功能改善,增加大脑皮层兴奋性,激发脑细胞活性,促使病灶周围组织、健侧脑细胞功能重组及代偿,扩大相应的皮质代表区,从而促进大脑皮层各机能恢复[6-7]。其中针刺穴位百会穴可调补脑髓、清脑醒神;针刺涌泉穴可通关开窍、镇静安神;针刺人中穴可对全身阳经气进行调节;诸穴共奏散瘀开窍等功效。颅脑损伤后由于自身创伤及手术,会出现持续性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后机体可反应性增加SOD、GSH-Px等抗氧化物质的释放,减弱保护性反馈作用,降低MDA、AOPPs、LHP含量[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MDA、AOPPs、LHP、SOD及GSH-Px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提示针灸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颅脑损伤患者全身氧化应激反应,这也是针灸发挥优化神经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综合上述,针灸有助于减轻颅脑损伤程度,提高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氧化应激针刺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