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比较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2019-12-02 08:35黄潮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颈置换术

黄潮新

( 廉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 广东 廉江 524400 )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骨折类型,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当其发生骨质疏松后正常的小梁结构会遭到破坏,有轻微的外力作用就会发生骨折。目前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但选择何种手术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2]。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2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对比上述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33例/组。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3例、20例;年龄从60-8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2.51±2.36)岁;骨折原因:摔倒伤19例,车祸伤10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2例、21例;年龄从61-8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2.42±2.27)岁;骨折原因:摔倒伤17例,车祸伤11例,其他5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2组是存在可比性的。纳入标准[3-4]:(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经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2)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且基本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可以顺利完成治疗和后期随访;(3)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均同意接受手术,且患者无麻醉或手术禁忌证,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4)此次研究由我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2 研究方法:(1)内固定术。行全身麻醉,将双下肢固定在牵引床上,用X线机进行牵引复位。于患侧股骨外大转子下缘处做3cm手术切口,沿大粗隆钻入1枚导针,适当调整后,再钻入第2枚和第3枚导针。沿钻入导针切开皮肤,拧入空心螺钉(共2枚),确认空心螺钉的位置和深度,满意后拔出导针。被动活动髋关节,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逐层缝合切口。(2)全髋关节置换术。行椎管内麻醉,取侧卧位,在骨折处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从髋关节外侧做手术切口,充分暴露患者的股骨颈,将髋臼扩大,到白壁渗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髋臼杯进行置换,确定活动度、稳定性、松紧度适宜后固定复位,冲洗髋臼。止血,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

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1)判定恢复优良率的标准如下[5]。优: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患者无明显疼痛感,且无关节畸形,正常活动不受限;良:治疗后患肢功能有所改善,部分活动受限,关节无明显畸形,但伴有轻微的疼痛感;差:治疗后患肢功能未恢复,且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伴有明显疼痛感。(2)观察指标。①计量指标: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计量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②计数指标:汇总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骨不连、感染,计算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通过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观察组中:优23例,良8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93.93%。对照组中:优11例,良14例,差8例,治疗优良率为75.76%。经统计学处理,x2=4.243,P=0.039<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5.3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通过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分别为9.09%(观察组)、30.30%(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股骨颈骨折是骨折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近年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影响。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但考虑到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影响,需要选择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手术方案。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但患者患病后需要立即接受手术,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7]。随着人工髋关节材料的优化与革新,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骨折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早日进行负重和关节康复训练,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同时,可有效解决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比较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上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经研究发现,后者的优势更为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治疗优良率更高,患肢功能恢复较好,活动不受限;(2)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3)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这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结果与以往报道的结果相似度高[8],这说明此次研究是具备科学性和可信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可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患者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且并发症少,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骨折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患肢功能恢复更好,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佳,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颈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