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

2019-12-02 08:35魏小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双侧单侧优良率

唐 荐 魏小华

(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 广东 东莞 523770 )

在当前的临床医学中,胫骨平台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占全身骨折4%左右[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车辆数量也逐年增长,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增多中,由此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也在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提高而增加。据了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主要是其胫骨近端关节面出现损伤,属于关节内骨折[2]。另外,在其临床治疗过程中,若是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将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损伤,进而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其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治疗方式[3]。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多以手术切开后复位进行内固定为主。而在内固定术中又分为单侧内固定术与双侧内固定术。基于此,笔者就我院1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10-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1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2组:单侧组与双侧组。其中,单侧组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37.58±1.49)岁;造成原因:车祸导致46例,坠物砸伤26例,运动所致18例;患者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38例,Ⅳ级52例;双侧组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34.27±1.15)岁;造成原因:车祸导致42例,坠物砸伤28例,运动所致20例;患者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35例,Ⅳ级5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造成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2组,双侧组与单侧组。其中,给予单侧组患者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双侧组患者接受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如下:单侧组:患者在接受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前,首先医护人员给予患者腰硬麻醉,待麻醉成功后,手术医师于患者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复位双侧平台,在C臂X线下内固定患者胫骨外侧[4];若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内侧骨折块移位复位不佳,那么则应当在患者内侧予以小切口,采用螺钉固定。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叮嘱患者于术后3天适当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7天接受适当被动锻炼,并按照医嘱对患者膝关节恢复状况进行复查。双侧组:本组患者主要接受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单侧组患者一致,患者在正式接受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给予腰硬麻醉,并复位内侧平台,用T型锁定钢板固定[5];在这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外侧平台修复,并于膝关节前外侧切开,将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置入[6]。手术完成后,与单侧组患者一致,术后3天适当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7天接受适当被动锻炼,并按照医嘱对患者膝关节恢复状况进行复查。

3 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为了了解到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便对2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

4 疗效判定:在对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过程中,具体的参考标准如下:(1)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判定,总分>26分为优、总分20-26分为良,总分10-19分为可、总分<10分为差;(2)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切口感染、静脉血栓以及骨关节内感染等

6 结果

6.1 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在对比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后发现,双侧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单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6.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在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双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讨 论

笔者在查阅大量的临床资料后发现[7],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中的一种,其损伤程度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出现,比如:膝关节脱位、移位、拉伤韧带以及关节面塌陷等,给患者膝关节功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复位为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点所在。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主要事宜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外科手术,恢复患者关节面平整度,并对膝关节畸形进行相应的矫正,从而恢复患者平台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其中,以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为主要方式,效果显著,但不同手术方式其效果同样会存在显著差异。

据了解,在当前的临床手术方式中,最为常用的方式为:单侧钢板内固定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8]。将两者进行相应的比较后发现,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虽然操作更加简单,但由于其切口而无法探及患者对侧膝关节、胫骨平台稳定性等情况,进而导致其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切口感染率更高。除此之外,由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支撑固定力较小,术后更加容易出现松动,进而导致严重粉碎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可能会发生膝关节内翻及外翻等并发症。然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侧视野局限的缺点,并且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患者双膝关节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双侧组患者无论是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上,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均显著优于单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使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加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猜你喜欢
双侧单侧优良率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