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12-02 08:35刘焕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肩关节

刘焕标

(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医院 , 广东 广州 510380 )

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卒中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就是其中之一,临床也称之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s ympatheticdystrophy,RSD),以上肢肩胛带与手关节疼痛、手水肿、活动受限及血管运行性改变为主要表现[1]。发展至中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晚期会出现手部畸形表现,发生率在18%左右,一般发病后3个月内出现[2],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造成严重影响。研究将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运用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出72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选患者全部与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全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排除了精神或意识障碍、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5±2.5)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19例,右侧肢体受累21例,左侧肢体受累1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2.3)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0例,右侧肢体受累23例,左侧肢体受累12例。2组患者以上病历资料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2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活血化瘀、促进脑代谢等的治疗,并遵医用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即在入院基础治疗后,纠正不良坐位、卧位、立位等,进行体位转移、单/双桥及步态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即入院后便实施康复训练,方法为:(1)摆放良肢位。侧卧时,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处于放松状态,患肢前伸;健侧卧位,预防肢体下坠,可垫一枕头在患肢下;仰卧位时,垫以枕头在患侧肩关节下,肩周相对提高,伸展肘关节、腕关节与指关节,掌心朝上,为避免肩关节前脱位,保持外旋位肩关节;坐位时,置于小桌上将患侧肢,行走时,用吊带将患肢固定于颈部,以将肩关节负担减轻。(2)输液时选择健侧肢,避免将患侧肢外周循环压力增加,以发生患肢肿胀。(3)向心性加压缠绕。采用直径1-2mm的绳子,先对患侧其他手指缠绕,然后对手掌及手背缠绕,按照由远到近的原则缠绕,范围要超过腕关节。每天2次。(4)冷热交替法。将患侧手置于10℃水中浸泡,时间为10分钟左右,然后再浸泡至40℃热水中,时间10分钟左右,每天3次。功能训练。进行主动与被动的功能训练。用Bobath握手法,让健侧手带动患侧手活动肩胛骨,在患肢抬高下,开展三维肩关节活动,通过开展患侧上肢被动运动,减轻及预防肩痛,使各环节活动度得以维持,这些动作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力度要适宜,保证无痛状态下完成,全范围开展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2组患者康复效果观察与比较。采用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及患手STEF评分对患肢功能康复情况评估。ROM评估标准为:测量II-V掌指关节ROM(0°-180°),用关节量量角器,取测量平均值:STEF评分标准:开展10个动作,即拿不同物品,从拿起处经过标准距离,放在指定位置。每个动作评分0-10分,最高分数为10分,每个动作规定时间为30秒,花费时间越短者,评分越高,若30秒内未完成动作的,记为0分。

5 结果:训练前,2组ROM及STE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ROM评分及ST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2组康复效果比较

讨 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活动受限,并会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肩手综合征是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会使活动受限进一步加重,增加了患者身体及心理痛苦,对疾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诱发肩手综合征的因素多且复杂,同时也是脑卒中偏瘫致残的关键原因之一[3]。有报道显示[4],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仅有18.0%患者通过手部功能训练康复。康复医学理论表示,对于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者功能上,可塑性较强,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及早将肌肉紧张状态缓解,将肩、肘、腕、指关节活动度改善,并能够预防组织黏连,使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更快康复[5]。此次研究,通过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首先进行良肢位摆放,可有效将肌张力降低,预防肩关节并发症;而对于手部局部肿胀患者,实施湿热疗法,即冷热交替法,先将手浸泡到冷水中,使组织温度降低再升高,使炎症产物及代谢物质溶解更快,将局部血管营养增加,同时也能缓解疼痛,预防肌肉痉挛[6],冷热刺激下还能对血管收缩有促进作用,锻炼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及扩张;通过缠绕法,其原理是对血流及组织液的回流驱动,从而将水肿减轻;通过开展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可以将关节活动度增加,将血液循环改善。同时,可以促进组织代谢,对肌肉挛缩预防[7];主动功能训练,还能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锻炼意志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需要在训练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疼痛为主,避免过度牵拉组织肌肉,预防关节脱位及组织损伤。此外,通过早期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还能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肘腕伸肌群张力增加,提高液体回流“肩-手泵”机制效能[8],从而对肩手综合征病情有效控制缓解。虽然主动功能训练是首选,但也要配合开展被动训练,以发挥更显著训练效果。

此次,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采取良肢位摆放、健侧肢静脉输注、向心性加压缠绕、冷热交替法、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训练后,ROM评分及STEF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通过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预防及减轻手部肿胀程度,不仅有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同时也有预防手综合征发生及进展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痛苦,为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及采用。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肩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