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中的作用

2019-12-02 08:35廖艳丹董昌海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病房

成 轩 廖艳丹 董昌海

(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 , 广东 新兴 527400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的髋关节病变,但由于手术操作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切口疼痛等原因,患者术后常出现疼痛情况,对患者治疗、睡眠、饮食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而传统常规疼痛管理无法满足患者对疼痛管理的需求,有研究表明,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1]。本次研究中,将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25例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在60-85岁,平均年龄(70.44±4.95)岁;文化程度都是初中及以下。观察组25例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在60-85岁,平均年龄(71.66±4.57)岁;文化程度都是初中及以下。2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疼痛管理,术后根据患者需求及医师工作经验给予止痛药物,给予患者疼痛知识宣传教育,详细记录患者疼痛情况。观察组给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无痛概念。成立由科主任、骨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病人和家庭成员组成的疼痛管理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疼痛的病理生理学、疼痛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镇痛药物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疼痛控制理论、围术期镇痛新理念、人文关怀等。加强小组成员培训,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无痛概念。根据患者需求制作疼痛宣教资料和便于携带的疼痛评估工具,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加载疼痛评估模块,在患者入院时进行疼痛筛查。(2)改变既往的疼痛治疗模式,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将以往由根据患者需求给予止痛药物转变为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等新型镇痛方法。(3)建立无痛病房管理模式:①组织管理方法。给予患者疼痛相关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详细评估和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与疼痛有关的伴随症状等,对疼痛患者实行管床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并在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各项镇痛治疗工作,评估止痛药物治疗效果,及时了解患者反馈情况,如果没有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则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原因修改干预措施。②实施临床路径。采取三级镇痛方法处理突发疼痛,数字评分NRS1-3分,则给予患者非药物镇痛方法,通过指导患者冥想、听音乐、看书、分散注意力、沟通、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NRS:4-6分:在非药物镇痛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镇痛药物进行治疗,NRS:≥7分:临床应用镇痛药物治疗。

3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2组患者术前、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术后72小时运动、静止时疼痛情况采用NRS[2]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严重。2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情况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3]进行评定,每个维度分值 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5 结果

5.1 2组患者静止状态下NRS评分的结果比较:2组静止状态下术前N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静止状态下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静止状态下NRS评分的结果比较分)

5.2 比较2组患者运动状态下(NRS)评分的结果:2组运动状态下术前N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运动状态下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运动状态下NRS评分的结果比较分)

5.3 2组患者HPOI评分的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HPO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2组患者HPOI评分的结果分,n=22)

讨 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但患者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术后康复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使患者安全舒适的度过围术期和康复期[4]。

而传统常规疼痛管理无法满足患者对疼痛管理的需求,有研究报道,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镇痛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核心是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多模式、个体化、超前的镇痛方案[5]。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可见,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分析原因是因为在疼痛刺激反应出现之前,根据患者需求制作疼痛宣教资料和疼痛评估工具,并进行疼痛筛查,预先予以镇痛处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6]。通过建立无痛病房,可改善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观念,有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更及时、准确、有效的给予患者镇痛措施。通过由科主任、骨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病人和家庭成员组成疼痛管理小组,可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取三级镇痛方法处理突发疼痛,NRS1-3分,指导患者通过冥想、听音乐、看书、分散注意力、沟通、按摩等非药物镇痛方法,缓解疼痛。NRS:4-6分:在非药物镇痛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镇痛药物进行治疗,NRS:≥7分则临床应用镇痛药物治疗,通过不同疼痛程度给予不同的镇痛方式,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明显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病房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