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麻醉价值

2019-12-04 08:34丁飞飞
系统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腔隙筋膜乙组

丁飞飞

徐州市肿瘤医院麻醉科,江苏徐州 221000

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前恐惧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实施有效的镇痛则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提高围术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1]。 尤其是髋关节置换术,因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术后疼痛严重,实施术后镇痛十分必要。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用静脉自控镇痛或硬膜外自控镇痛,但这些镇痛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而且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髂筋膜间隙阻滞为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可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反应[2]。该次研究中,分析该院2017 年8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76 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76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 例,男22 例,女16 例;年龄为20~62 岁,平均(40.52±6.58)岁;ASA 分期Ⅰ期19 例,Ⅱ期19 例。观察组38 例,男28 例;女10 例,年龄为20~60 岁,平均(40.42±6.48)岁,ASA 分期Ⅰ期20 例,Ⅱ期18 例。 两组基线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经面罩持续吸氧4 L/min,同时多功能监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电图、脉搏等。 实施全麻诱导,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2)0.5 μg/kg、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153019)0.1 mg/kg,顺式阿曲库铵 (国药准字H20183357)0.15 mg/kg,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9 3542)1 mg/kg,可视喉镜下实施气管内插管,经麻醉机控制通气,维持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2 次/min,术中麻醉维持,全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5 μg/kg·h、丙泊酚4~6 mg/(kg·h),术后停止用药。

1.2.2 术后镇痛方法 手术结束后0.5 h 内经超声引导下对患侧进行髂筋膜腔隙阻滞。取平卧体位,于腹股沟韧带中位下1~2 cm 下,将便携式彩色二维超声仪探头放于腹股沟韧带平行位置,设置频率为6~13 MHz,并对上述手术区域进行扫描,调整探头位置,并获取最佳超声声像图后,于探头纵轴中位线处经16 G 静脉注射探头套管针进针,进针过程中,保持超声探头纵轴中线与针身处于同一水平面,超声监护下观察针尖穿刺至髂筋膜腔隙位置后,回抽检查无气无血,并将生理盐水注入,确认针尖在该间隙内,而且观察生理盐水扩散状况良好后,甲组注入0.2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83151)30 mL,乙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阻滞结束后,实施静脉自控镇痛(PCIA),应用0.01 mg/mL 芬太尼(国药准字H42022076),无背景输注,PCA 量为2 mL,锁定时间15 min。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术后4、8、12、24、48 h 的静息、 活动状态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根据VAS 疼痛量表[3]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疼痛越严重。 ②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芬太尼用量。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经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静息、运动VAS 评分对比

静息、 运动状态下甲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s),分]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s),分]

指标组别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静息运动甲组乙组甲组乙组1.85±0.54 2.10±0.60 2.15±0.56 2.55±0.65 1.75±0.51 1.98±0.62 2.05±0.54 2.50±0.61 1.66±0.52 1.88±0.55 1.95±0.46 2.35±0.55 1.58±0.40 1.75±0.48 1.84±0.50 2.20±0.59 1.55±0.38 1.72±0.45 1.80±0.50 2.07±0.60

2.2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芬太尼用量

甲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芬太尼用量[(±s),mg]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芬太尼用量[(±s),mg]

组别 0~12 h 12~24 h 24~48 h 48~72 h甲组乙组t 值P 值0.00±0.00 0.20±0.11 11.208 0.000 0.00±0.01 0.10±0.07 8.718 0.000 0.00±0.01 0.06±0.03 11.696 0.000 0.00±0.00 0.04±0.01 24.658 0.000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甲组呕吐1 例,乙组3 例;甲组无尿潴留,乙组2例尿潴留,两组尿潴留以及呕吐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2.05,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主要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手术方式可有效根除患者髋关节疼痛,但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容易造成组织损伤,机体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外周伤害感受器激活[4],加重疼痛感[5]。 若疼痛控制效果不佳,病情继续发展为慢性疼痛,逐渐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功能训练,影响早日康复,因此临床应在髋关节术后实施有效的镇痛方式[6]。临床镇痛方式多样,最常用的是静脉持续镇痛,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不会伤及肌力,但镇痛后会并发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需研究一种安全、高效的术后镇痛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的急性疼痛多是手术切口处的疼痛,手术切口处神经主要有股外侧皮神经以及股神经髋关节支所支配。经股三角区域做髂筋膜纵向切开,深处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以及髂肌。髂筋膜是股三角底部构成的外侧部,股三角外侧为缝匠肌内侧,因此髂筋膜腔隙进针点选择股三角区缝匠肌内侧,因此髂筋膜腔隙阻滞即局麻药物注入髂腰肌与髂筋膜间腔隙内[7]。 因髂筋膜腔隙阻滞需大量的局麻药物,该次研究中,应用对心脏以及神经系统毒性最小酰胺类局麻药物罗哌卡因,而且小剂量罗哌卡因用药后具有明显的运动阻滞与感觉分离现象,术后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早日恢复,促患者早日康复。 研究表明,甲组静息时以及运动时的VAS 评分低于乙组,对肌力影响不大,表明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有利于患者恢复早期功能锻炼,而且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利于关节早日恢复。张红芹等[8]研究中,A 组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组,B 组未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A 组静息时6 h、12 h、24 h、 48 h 的VAS 评分(1.5±0.8)分、(2.5±1.0)分、(1.7±0.6)分、(1.1±0.3)分,运动时24 h、48 h 的VAS 评分(3.2±0.8)分、(2.0±0.6)分低于B 组静息、运动时的VAS 评分。 该次研究中,静息状态下甲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1.85±0.54)分、(1.75±0.51)分、(1.66±0.52)分、(1.58±0.40)分、(1.55±0.38)分低于乙组,运动状态下甲组不同时间点(2.15±0.56)分、(2.05±0.54)分、(1.95±0.46)分、(1.84±0.50)分、(1.80±0.50)分低于乙组,这与学者研究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髂筋膜腔隙阻滞应用效果显著。

该次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用药,可准确定位髂筋膜间隙阻滞,实时显示穿刺针的具体进针状况、神经血管以及药物扩散情况,提高阻滞安全性以及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局麻药物误入血管并发症,还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用量,镇痛效果显著,尤其是发挥有效的运动镇痛效果,避免术后因运动而导致疼痛加剧,开展早期运动有利于预防肺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效果显著,而且减少芬太尼用量,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腔隙筋膜乙组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CT发现腔隙增多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