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提高分娩镇痛安全性效果分析

2019-12-04 08:33秦勇
系统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加强型聚脲无痛分娩

秦勇

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麻醉科,江苏盱眙 211700

无痛分娩目前已经成为常规的分娩方式之一,分娩镇痛主要是为了消除或者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进而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产妇分娩的舒适感[1]。临床有很多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自控镇痛、电磁仪刺激及水下分娩等[2],其中硬膜外麻醉方式凭借其镇痛效果佳、起效快、肌松效果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痛分娩中[3]。 硬膜外麻醉中需要置入硬膜外管,但硬膜外腔阻滞相对脆弱,且血管丰富,一般的硬膜外导管质地较硬很容易导致损伤血管或出血,甚至可能会将硬脊膜突破,出现全脊麻现象[4]。 但是选择的导管质地太过柔软,则会大大增加置管难度,且容易被挤压,不能加药。 为此,无痛分娩产妇行硬膜外麻醉术中选择合适的硬膜外导管对分娩镇痛效果尤为重要。为探讨无痛分娩产妇术中采用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该文对比分析了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期间在该院行无痛分娩的130 名产妇分别采用普通硬膜外导管以及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无痛分娩的130 名产妇,术中均采取硬膜外麻醉处理,该次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伴有妊高症或其他疾病产妇、伴有颅内高压产妇或脊柱严重畸形产妇、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休克产妇。现将所有产妇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5 名,实验组产妇20~40 岁,平均(30.6±3.8)岁;孕周38~41 周,平均(39.6±0.7)周;体重60~71 kg,平均(63.8±5.6)kg。 对照组产妇21~40 岁,平均(30.3±3.7)岁;孕周39~41 周,平均(39.9±0.8)周;体重61~71kg,平均(62.2±5.3)kg。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体重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进入第一产程后,由产科医师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严格评估产妇是否达到分娩镇痛指征,若产妇符合分娩镇痛指征,征求产妇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即可实施分娩镇痛。但具体实施前,麻醉医师仍需要对产妇进行麻醉访视,再一次核对产妇分娩镇痛指征,排除相关禁忌证,然后再安排产妇进入待产室准备无痛分娩。 所有产妇入室后开通有效静脉通道,给予平衡液静滴维持。指导产妇取左侧卧位,选择L2~3或L3~4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采用阻力消失法判断穿刺针有没有到硬膜外腔。 确认在硬膜外腔后,实验组产妇选择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对照组产妇选择普通硬膜外导管,两组产妇均朝着头侧方向在硬膜外腔处置入硬膜外导管,大概置入深度控制在4~5 cm 左右。 置入导管后连接注射器,回抽,仔细观察是否有清亮液体或者血液回流,观察到回抽正常后,妥善固定导管,先硬膜外推注2%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无异常。 一次给与0.175%罗哌卡因8~10 mL,内含舒芬太尼4~5 μg。 产妇取卧位,调整产妇麻醉平面控制在T6~8。 在产妇硬膜外腔硬膜外接自控镇痛泵,泵内是0175%罗哌卡因100 mL,内含舒芬太尼50 μg。 2 mL/h,产妇根据疼痛自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回抽见脑脊液、拔管后出血、导管拉长、注药受阻、回抽见血、置管困难、置管异感等。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产妇回抽见脑脊液率(0.0%)和对照组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P>0.05),实验组患者拔管后出血率(1.5%)、导管拉长率(0.0%)、注药受阻率(1.5%)、回抽见血率(0.0%)、置管困难率(0.0%)、置管异感率(0.0%)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3%、7.7% 、10.8% 、13.8% 、9.2% 、7.7% (χ2=9.633、5.342、8.121、 10.652、8.201、5.342,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无痛分娩适应证不断拓宽,加上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痛分娩风险大大降低,越来越多产妇选择无痛分娩[5]。 无痛分娩中常常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但硬膜外穿刺、置管是一种盲探性、有创性操作,这样很容易损伤脊髓、神经根及血管,出现穿破硬脊膜或刺破硬膜外腔血管、出血或局麻药毒性反应等现象[6]。 根据大多数文献资料研究表明[7],硬膜外麻醉出血率达到3%~7%左右,若产妇属于妊娠晚期,硬膜外麻醉出血风险会大大增加至10%~26%左右。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硬膜外腔血管分布于侧腔隙,相对而言后腔隙的血管分布并不多,产妇在妊娠晚期的下腔静脉会受到一定压力,形成侧支循环,扩张侧腔隙血管,从而增加后腔隙血管数量及厚度,进而容易增加硬膜外穿刺出血风险[8]。该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回抽见脑脊液率(0.0%)和对照组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拔管后出血率(1.5%)、导管拉长率(0.0%)、注药受阻率(1.5%)、回抽见血率(0.0%)、置管困难率(0.0%)、置管异感率(0.0%)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3%、7.7%、10.8%、13.8%、9.2%、7.7%(P<0.05)。 这和赖建邦[9]研究报道结果(无痛分娩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中采用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后出现回抽见脑脊液0.0%、 拔管后出血2.0%、导管拉长0.0%、注药受阻2.0%、回抽见血0.0%、置管困难0.0%、 置管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硬膜外导管产妇)基本相符。 普通硬膜外导管一般采用的材料是尼龙材料或者PVC 材质,整根导管的质地往往比较硬,前端比较尖锐,且缺乏变形性,很难和人体组织相容,导管置入的过程中需要穿刺进行支持,而且要求其距离硬膜外针2 cm 以上,导管前端也开有侧孔,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导管折断,而且也容易损伤神经根及血管[10]。有学者研究指出[11],普通硬膜外导管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导管阻塞、打折等意外事件,这样会导致注药受阻甚至无法注药,严重的话可能会使得导管断裂,影响麻醉的成功,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安全。 相对而言,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的材料选用的是聚脲氨酯,这类材料的质地偏柔软,且韧性好,导管尖端也比较柔软,一旦受到阻力可改变方向,这样不容易被拉断或打折,也不会持续对血管或神经根造成压力,有利于减少导管弯折、阻塞等现象,也可减少导管误入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置管异感发生率,提高分娩镇痛麻醉的安全性[12]。其次,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可提高产妇在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置管后产妇也可最大限度地自由活动,产妇更愿意接受。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产妇术中采用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加强型聚脲无痛分娩
聚脲弹性体力学性能及爆炸防护的研究进展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慢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加强型护理结合基础护理对其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
少片根部加强型抛物线板簧的刚度与应力解析计算
聚脲材料在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中的应用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聚脲材料对钢结构防护效果研究
改进加强型钢塑格栅创新研究
JANE Ⅰ、Ⅱ、Ⅲ组 霹雳加强型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