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2-04 08:27吴华
系统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肌力

吴华

宜兴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江苏宜兴 2142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实为一种比较典型的盆底支持组织损伤与缺陷性病症。 据相关研究得知,分娩是造成PFD 的首要因素[1]。 分娩与盆底肌肉功能异常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盆底肌训练对产妇妊娠期、产后PFD 具有重要预防作用。 且已经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可[2]。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剖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在预防PFD 方面的效果,该文选取了该院于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产后42 d 的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就其预防效果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产后42 d 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分娩产妇,没有病理妊娠或妊娠合并症;产妇意识清晰,言语能力正常;该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盆腔脏器脱垂史者,另排除有尿失禁经历者。将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0 例,对照组年龄20~40 岁,平均(28.0±5.5)岁;新生儿体质量2 500~4 000 g,平均(24.1±3.4)kg。观察组年龄20~40 岁,平均(28.4±5.2)岁;新生儿体质量2 500~4 000 g,平均(24.2±3.3)kg。 两组年龄等资料经系统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来院就诊后,都开展常规且全面的体格检查,细致观察其各项临床症状,并就其当前表现进行询问;除此之外,还需根据患者病情实况,开展全面、细致的阴道镜检查。 针对观察组患者,则于完成生产后的第6 周,利用Phenix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实施全面性的电刺激治疗,并与生物反馈相联合:行膀胱截石位,将患者膀胱排空,把探头置入到患者的阴道当中,并引导患者反复做提肛、收缩等动作;此外,在做这些动作的同时,围绕患者的盆底肌肉,准确、详细地记录其处于舒张状态以及收缩状态下的肌电图,2 次/周,20 min/次,持续8次。在此之后,医师为患者提供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方法与要领,然后让其在自己家中开展标准化的盆底肌锻炼,训练的具体内容为产后操、标准化的产后健康教育等;借助于医师所给出的各项指导,使患者能够以一种更加全面、 高效的方式实施功能康复训练,首先,深呼吸,围绕肛门进行放松与收紧方面的反复性训练,保持平卧位姿态,稍微屈曲两腿,并根据现实需要,向两侧分开;此外,当患者处于吸气状态时,则收紧肛门,而处于呼气状态时,则适当的放松肛门;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肛门收紧时,需要保持腿部、腹部、臀部的肌肉始终处于放松状态,依据患者身体状况,酌情调整训练的强度与频率;还需合理调节盆底肌肉的收缩强度及速度等,控制每次肌肉放松与收缩时间,即8~10 s,每次训练时间为10 min,2 次/d。

1.3 观察指标

尿失禁诊断标准[3]:如果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身体用力时(腹压增加),即尿失禁。在产后6 个月时,用Phenix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两组患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4]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 (PFIQ-7)[5],对两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 肌力测定:针对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0 s 肌力0级,且持续1s 肌力,即Ⅰ级,据此类推。 持续≥5 s 肌力为Ⅴ级。 正常肌力为Ⅴ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6 个月时的Ⅰ类肌纤维肌力对比

产后6 个月时,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相比对照组,明显偏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6 个月时的Ⅰ类肌纤维肌力对比[n(%)]

2.2 两组产后6 个月时的性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后6 个月时的PFIQ-7、PISQ-12 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6 个月时的性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产后6 个月时的性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PFIQ-7 PISQ-12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7.61±38.70 1.25±4.27 3.520<0.05 35.61±4.22 35.01±4.41 2.640<0.05

3 讨论

盆底肌肉不仅能使盆腔器官始终维持在正常位置,而且还能保障直肠括约肌、尿道括约肌及阴道的紧缩度的作用。 针对Ⅰ类肌纤维来讲,其实为一种慢纤维,属盆腹腔支持系统,不仅有着比较长的收缩时间,而且还比较持久,不容易出现疲劳情况。无论是妊娠,还是分娩,会不同程度的拉伸或损伤Ⅰ类肌纤维,因而是造成后期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的典型诱因。产妇分娩后,开展盆底康复锻炼,能够及时修复那些已经受损的神经肌肉,预防后期可能出现的PFD;此外,对产后因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所引起的症状有重要的改善作用。该文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即为将电极置入阴道与腹壁中,进行一定的电刺激,使盆底肌肉处于一种被动收缩状态,且借助压力曲线、肌电图等形式,将肌肉活动的相关信息,向视觉、听觉信号进行转化,然后反馈至患者;此外,将正确的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指导给患者,且建立起条件反射,能够达到改进与纠正盆底肌肉收缩活动的目的,最终达到强化与恢复盆底肌肉正常收缩功能的目的。

在该次研究当中,产后6 周后开展8 次盆底康复训练,借助生物反馈于电刺激,帮助产妇掌握收缩盆底肌肉的相关方法,且叮嘱产妇于8 次干预后,自主开展盆底肌肉收缩锻炼,最终达到预防PFD 的目的。有报道[6]选取了78 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6 个月后,Ⅴ级达75.45%,Ⅳ级为20.17%。 由该文研究显示,患者Ⅰ类肌纤维肌力达Ⅴ级为61 例(78.21%),Ⅳ级为15 例(19.23%)。 此结果与上述报道结果相一致。 由此提示,伴随产妇产后的逐渐恢复,两组在具体的盆底肌肉肌力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优于常规。有学者[7]经系统化研究也表明,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加强肌肉收缩强度,而且还能提高会阴肌力。 英国围绕尿失禁所制定的临床指南指出[8],盆底康复锻炼在具体的时间上,需要达到12 周;另外,盆底康复锻炼在具体的效果上,密切相关于治疗的强度。针对该次研究而言,尽管所选取的对象都是正常产后妇女,产后6 周开展了8 次生物反馈与盆底电刺激治疗,但其在预防PFD方面的作用足够与否,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当中,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动康复锻炼治疗方案的人性化、个体化,在产后开展多少次康复治疗数,究竟是否增加,仍需深入研究。

针对用作评价PFD 的PISQ-12、PFIQ-7 问卷来讲,前者主要用作生活质量的评估,而后者主要用作生命质量的评估。有研究[9]选取了55 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产后盆底康复6 个月后,分别采用PISQ-12、PFIQ-7 问卷进行评定,最终结果显示,PFIQ-7(7.51±37.49)分,而PISQ-12(35.58±4.39)分。 而该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产后6 个月时的PFIQ-7 为 (7.61±38.70)分,PISQ-12 为(35.61±4.22)分,均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似。由此表明,通过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该次研究所选取病例当中,已经将存在尿失禁病史者排除掉,而且既往盆腔脏器脱垂病史也予以排除,既在疾病预防应用中得到体现。 所以,所得结果更加准确,更能体现治疗效果。 我国受传统妇女观念的多方面影响,在调查问卷当中所囊括的体力劳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及娱乐活动等内容,产后多数难以以一种主动意愿来顾及,而且大多数产妇在体力锻炼等活动上比较缺乏,所以,在对调查表进行填写时,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全面、客观;与此同时,这还是产妇产后不积极就诊开展盆底功能诊疗的原因所在,经常会出现错过最合适治疗时机的情况。 由此提示,妇幼保健工作者需要围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以便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将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产妇中,不仅能较好地改善其盆底电生理指标,而且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有利,因而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