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9-12-08 21:12本刊主编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乐舞海派舞蹈

“对话”是艺术的本质,也是人类生活的本质—俄国思想家巴赫金的这一思想和主张在当下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应用,在舞蹈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被践行。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岁末,我们的视野中充满了各种学术论坛和研讨会的讯信,中国舞蹈学界亦在其中显现出越来越活跃的态势。本期以较多的篇幅反映了这些学术动态。

由美国“舞蹈研究协会”在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举行的2019年国际学术会议,以“共舞”为主题,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500多名学者,在为期三天的不同形式的发言中,关注了舞蹈的文化性别、舞蹈和政治、舞蹈和民族、舞蹈与大众文化、舞蹈与战争、舞蹈与外交、舞蹈与国家主义、舞蹈与教育、舞蹈与社会民生……既反映了当下世界舞蹈学界的视野,亦显现了舞蹈学界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的转变。其中,中国舞蹈学者们也在此次会议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深度与当代舞蹈研究的成果。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培青计划”暨首届中国当代舞双年展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其中的“中国当代舞现状和发展”的圆桌对话,从中国当代舞教育的历史背景、生存的现实环境以及发展的时代机遇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当代舞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当代舞与世界的对话”的主题论坛,一方面注重不同国家的艺术节与剧院运作经验的交流,另一方面围绕中国当代舞在世界舞蹈格局中可能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展开讨论;“当代舞的公共传播与推广”的主题论坛,分别从舞蹈受众、活动策划、市场推广和剧场管理等方面总结当代舞在公共传播与推广方面的现状,分享成果;“舞蹈制作的秘方”的主题论坛,分别从剧院经营、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委约作品、联合制作、资金来源、多元创作等方面交流经验,明确剧场的功能、艺术家培养途径、舞蹈制作与推广的关系。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云南艺术学院主办,在云南昆明举行的“‘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以多视角的观照,围绕中国“非遗”和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这一核心,针对学科体系建构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寻求“非遗”和传统舞蹈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格局。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舞蹈研究院主办的“与时代同步伐的海派舞蹈研讨会”和“中国古代乐舞在海外的传播、变异和本土原型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也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前者,对“海派舞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上海舞蹈发展的辉煌历史进行了回顾;对“海派”舞蹈的精神进行了探讨;对“海派”舞蹈如何形成自身的独立个性,以及与时代发展同步、不负历史使命,进行了深入的探问。后者,由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蒙古国的学者们,通过回顾中国古代乐舞的海外传播及对东亚诸国传统乐舞的影响,分析东亚诸国如何通过文化借鉴、文化融合、本土化的创新,以及继承与发展,最终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乐舞文化传统的历史,揭示跨国界、跨文化的艺术交流的规律;揭示亚洲传统乐舞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交流当前东亚舞蹈界的学者在历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创新成果;也为找回中国失传的乐舞文化历史提供根据。

诚然,健康的对话和讨论意味着不同的声音发言,从而促进我们对现实世界进行全面观察,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辨析、反思和争鸣,最终达成观念的创新、人类思想的进步—这即是衡量我们的学术研讨、对话、交流之成效的根本。因为,对话即在于打破和改变“独白”现象,追求思想的开放、多元和复调格局,这是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多元性和矛盾性使然,亦是时代发展对学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开展对话的维度还有待于打开,打开,再打开……

—本刊主编

猜你喜欢
乐舞海派舞蹈
乐舞《十部乐》的发展过程及功能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龟兹乐舞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