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导师工作室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①

2019-12-27 11:02权力涛丁少平
关键词:导师实验教学课程

权力涛 丁少平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一、引 言

(一)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是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更多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对于艺术类学生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各类艺术设计类高校一直处在改革和探索中,导师工作室制是近些年来高校在实践教学中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导师制”成为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不少高校中得以实行。然而,在本课题的前期调查研究中却发现,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各个高校各种培养方式之间有机融合措施的缺乏,进而影响了其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二是教学实践中崇尚项目“套路”至上而忽视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过早地让学生介入行业中比较商业的创业营利模式;三是各类高校中针对艺术类的导师工作室制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还不成熟和效能低下;四是还有相当多的艺术类院校使用“泛工作坊”实验教学模式教学,以社会交流为目的,一味追求广泛的受益面而导致了人才培养在专业技术能力与创新创业策略方面的缺失。

(二)实施导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正在大力推进“部省共建”双一流平台建设,确立了深入实施“特色名校”战略和培养“大商科”人才的特色目标。在学校深入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战略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人才日益受到社会青睐,学校大商科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越发凸显出其后发优势的作用。因此,浙江工商大学实验中心结合学校“大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艺术+商业”的导师工作室制的艺术类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尝试,同时以当前国内高校对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模式为基本研究方向,吸取各自的优点及经验性的做法,明确四者的相互关系,将导师工作室制模式深入融合,保持适度的弹性约束,形成可持续的导师工作室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当前“互联网+”经济浪潮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为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导师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导师工作室制为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

艺术设计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成功申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以来,一直非常注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心手合一、跨界创新”为实验教学理念,并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多功能一体的平台建设,构建可持续的“项目+导师+工作室+学生”的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逐步使实验中心成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的综合能力平台、为社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平台以及多单位、多人才交流互动平台。中心根据设计教育的规律和实验教学的特点,实行“导师工作室制”的管理模式实践教学,整合设立16个技能型导师工作室,如数字空间与智能化工作室、印刷与包装工艺工作室、VR虚拟仿真工作室、大疆创新工作室、文创创新工作室、ACG商业动画工作室、数字媒体工作室等。各导师工作室由富有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和企业实务导师联合组成专业导师团队,依托导师工作室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与环境开展实验教学。针对本学科实践性强、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专业特点,注重对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开发,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扩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使中心不仅成为实验教学的基地,而且成为企业产品研发、形象宣传及社会专业培训等活动的企业实践性服务基地。在“导师工作室制”的基础上结合“实务导师进课堂”“名师工作坊”“名师授课”“大师讲堂”等活动,邀请相关名师参与专业导师团队辅助教学和实践,结合内外优势,以团队形式针对具体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自2017年实验教学改革以来,艺术设计学院与校外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如与支付宝建立创新工作室,与大疆共建产品设计导师工作室,与Apple公司设立iOS学生创新俱乐部。近年来累计通过产学研协同合作与企业及单位进行实践教学或项目合作的达62项,建立实习、实践基地25家,与国际、国内专业大师及行业专家交流近百次。依托横纵向课题及合作项目,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设立依托项目的“动态调整”机制的实验类课程

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艺术设计类教育模式的拓展与延伸。近年来利用实验中心平台实行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打破年级、班级限制,以项目(科研课题、专业竞赛、企业项目)为依托,整合各类导师工作室的资源进行项目制实验教学和研究,组建专项导师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中心在产教融合中取得社会资源和合作经验,将不同时间、不同的项目课题有机融入实验教学体系中,优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学生专业竞赛、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社会服务,也为学生实践教学创造更多、更实效的实践锻炼机会。

(三)组建项目团队,导师全程负责制,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中心通过外引内培、传帮带、项目团队合作等形式,形成了一支由博士或高级职称教师为导师工作室带头人、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项目团队。中心充分发挥各工作室特长,推进项目资源全过程共享,引导教师将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实践教学内容中,形成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专业知识提升的有机融合。结合中心现有及新增的服务项目,由工作室教师组成专项导师团队,吸纳优秀学生以团队形式针对具体项目实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获得专业而深入的导师指导,积累学习实践经验,弥补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足的弊端。组建专项导师团队,可有效发挥团队智慧联合开发的优势,发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给合作项目、比赛项目的开发带来质的提升,同时锻炼学生联合开发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集体创作能力,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良好的创新创业基因,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导师工作室模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及作用

(一)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成果显著

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探索,以“导师工作室”为核心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形成了系统架构完整、课程团队合理、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课程群;建设和优化了12门左右的先导性课程、方法论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和挑战性课程,夯实核心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联合政产学研多方资源,进行文旅设计、创新思维专题性研讨课和学科前沿课程的设计,开发建设了12门实践特色突出的专题研讨课程;中心结合当前设计行业的实践需求,成功申报了3项具有紧扣实践特征的省级虚拟仿真教学金课和两个省级以上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平台,还有3门校级虚拟仿真教学金课和实验教学金课正在孵化中;充分利用导师工作室不断提高金课在慕课、学习通等混合式教学平台上的运用。

(二)创建产学研协同多元开放智造生态育人体系

1.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导师—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管理

①建立实验课程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如建立实验信息管理、导师团队构建、学生项目参与三者相结合的服务和管理机制;建立“学—赛—研”融合的模块化教学推进机制。

②课程实施专人负责制,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获取授课情况反馈信息。

③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行公开展示、集中答辩等形式的期中教学检查,建立督导听课、交互听课与集体备课制度。

2.依托平台积极强化科研—成果—教学多效转化途径

①通过平台内部成果转化渠道,取得了政策提案、课题申报及项目批示等具有现实意义、广度覆盖的成果6项。

②每年精心归纳课程成果总结及出版,形成了一批优质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教案。

③指导学生利用短学期参加学生竞赛和科研活动,引导同学参与国际知名大赛。

3.校内外双向协作促进教学成果落地实施及教学协作

①三年来累计形成教学成果落地式典型案例8个,作为落地化项目实验教学素材范例。

②精选高质量创意设计作品,参与国内外各类设计展,扩大学校知名度。

③精心培育和组织优秀设计项目参加国内外各级别的设计类竞赛。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社会认可

1.通过参赛获奖,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美誉度

近三年来,通过实验中心导师工作室产学研协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参赛作品获得国内外的奖项不断增加,近三年累计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项356项。获奖级别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亚洲设计双年展、省大学生多媒体大赛、省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及全国高校计算机移动信息大赛等国内外著名设计类赛事。

2.学生创业成功率和社会责任心越来越高

经中心与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学生创业欲望明显增强。据统计,近年来毕业创业并发展较好的有20余家设计公司及设计类研究所;同时,这些校友创建的公司,每年解决了50余名毕业学生就业;目前在校生有12人创立设计公司或在网上创业。毕业生进入社会行业后的实践评价反馈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方法和依据。中心通过多种渠道的社会调研发现经过中心联合基地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合作沟通能力强,具有扎实的创新力和良好的协调力。

3.产学研协同项目成果丰硕

近几年来,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经费,累计投入5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了数字与智能化空间设计工作室、大疆创新工作室、VR虚拟仿真工作室,各工作室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导师团队和学生创新优势,把项目融入实验课程中,完成了“智慧平湖”“数字桥墩”“智慧滨江”“武林路智慧公厕”等一批数字浙江设计项目;累计开展项目制教学15例;实现课程成果、竞赛成果、毕设成果落地9项,被地方政府、企业采纳的在建与建成的项目10项。这很好地体现了导师工作室在实验教学与项目运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 语

实验教学在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和创新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经过五年来的探索实践,“导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举措,逐步受到了我校师生乃至国内外艺术类院校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每年依托导师工作室推出的各类创新项目,吸引了校内外越来越多的师生踊跃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氛围,同时辐射到与省内外部分高校的教学和项目合作中,已经成为我院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艺术+商业”的特色商科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学校冲击“双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师实验教学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V eraW an g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