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2020-01-07 08:08徐娜潘明芸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诚信育人大学生

徐娜 潘明芸

[摘           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准则,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报告显示,当今大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就业求职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现状并从社会环境的逐利性、家庭教育的滞后、育人主体的单一、自身诚信意识的缺乏、诚信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方面剖析原因,提出从诚实守信的氛围营造全员育人体系、个体内心道德自律、教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关    鍵   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04-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见诚信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何其重要。诚信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世界各国家都对青少年一代的诚信教育极度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诚信现状以及诚信体系的构建,本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在上海建桥学院大一到大四大学生中进行实证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814份,借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座谈分析原因及对策,从理论层面上推论出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效模式。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84.77%学生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所占的地位很重要,而只有33.5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能做到诚信,63.02%的学生表示能做到诚信,同时72.97%的学生和他人交往时,看重对方的诚信。所以,大学生比较认同和重视诚信。而针对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情况的调查,65.11%认为总体情况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有14%的学生认为诚信情况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行为。经过调研和访谈,发现校园中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诚信缺失

大学生学业诚信失信主要集中表现在日常上课行为偏差(逃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调查显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是校园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关于“考试是否有过作弊现象”的问卷数据显示,有26.9%的学生有过一次或多次作弊行为,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在考试时会雇用“枪手”替考,考试作弊的手段也从传递纸条、交头接耳等发展到使用手机、智能手表等通讯工具。当今大学生中的学业失信现象仍然存在,其作弊心态有“重修制度的压力、心理压力大担心不及格、监考老师要求不严格、平时学习少想蒙混过关、看到部分成功的作弊案例后的效仿、争取拿奖学金”等。同时,也反映出来一个矛盾心态:知道违信成本高的同时为了既得利益还铤而走险,体现出个人利己主义。

(二)人际交往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00后”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呈现如下特征: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主动意识强,但情绪管理能力不强。在面临个人和集体的选择时,更多会把个人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奉献意识和集体意识。数据显示,73.97%的大学生表示人际交往缺乏诚信。比如在图书馆借书逾期拖延不还,对朋友的承诺不去履行,借同学的东西不按时归还等各种不良现象存在,这都是诚信观念缺失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难发现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出现在宿舍区,还出现在班级教室、校园内。部分学生为了个人既得利益和眼前利益,不惜以牺牲友情、亲情、爱情为代价来换取个人的利益。

(三)经济生活诚信缺失

大学生在经济生活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盗刷他人的饭卡、出具虚假困难证明申请助学金和困难补助、以各种借口拖欠甚至逃避助学贷款还款等。调查显示:因为经济生活而失信的比例占到38.56%。一些家庭并不贫困的大学生看到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申请手续简单,就伪造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此外,大学生在经济生活的诚信缺失现象,还表现在恶意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等方面。特别是在民办高校中,学费较高,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中会出现伪造贫困材料而获取助学金,但是经过资助教师与其谈话沟通发现并不是如材料所示,存在失信行为。还有部分大学生申请了校园贷款,毕业后逾期归还贷款,有的甚至恶意拖欠。另有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涉及债务,过期不还等,在用水、用电方面为减少个人的生活支出出现不正当的违信行为。

(四)就业求职诚信缺失

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是制作简历和面试过程中弄虚作假、单方面违约等。调查显示,有14.37%的人认为,只要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即使违约也可以理解;23.22%的学生表示会视情况而定。一些学生签约不久又毁约或签约之后不去报到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大学生为了落户将签约作为跳板,类似现象使一些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大幅下降。在每年一度的就业质量分析报告中,不难发现现在大学生在第一份工作未到合同约定时间就跳槽离职的现象大有存在,或者为了高薪在离职交接过程中直接走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更有为了合同竞标等不惜恶意设计,这些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的风气造成负面效应,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每一个小我代表的就是整个社会的大我。

二、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已经成年,关于诚信的认知了然于胸,但就诚信道德实践方面却明显与认知脱节。在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下,更应该深思其中的缘由。根据调研显示,诚信教育受到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个人主观和高校教育这四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失信的出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社会环境的逐利性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经调研显示社会环境、网络文化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问到“你认为目前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的原因是什么”时,共有66.58%的同学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等恶习陋习风气严重”。如贪污受贿、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假文凭等,在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降低了对不诚信行为的“免疫力”,牺牲诚信道德以获得自身利益。

(二)家庭教育的滞后和育人主体的单一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选择

通过座谈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家庭教育的缺乏主要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如果父母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不加以及时制止或者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子关系不佳,都会影响大学生个体的诚信选择;而学校教育滞后,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容易忽视对学生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和实践教育以及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尽管高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持续推进,但是难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与此同时,全员全过程育人还在日益跟进的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只管教课忽视育人,专职辅导员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德育工作领域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时间精力投入不够等。特别是面对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因情况而选择是否诚信”的现象,应多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多加强家庭教育的熏陶,因为对大学生从小到大影响较大的是原生家庭的养育,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是否能正确面对不诚信行为。

(三)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的缺乏带来诚信意志的不坚定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及学校、家庭都过分重视知识、技能,而道德素质因为难以量化而极易被忽视,造成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的淡漠。当问到“对待作弊的态度”时候,75.27%大学生觉得“行为可耻,坚决抵制”,31.94%大学生觉得“不可取但可以理解”,8.22%的大学生觉得“是正常现象,在所难免”。目前社会中个人的失信成本不高,部分大学生会视对自身的影响大小来决定是否诚信,而不是内心一如既往的道德自觉。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可以隐匿,造成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可的言行在网络中肆意横行,从而滋长虚假现象的发生。对诚信做人,每个大学生都深信不疑;对不诚信的现象,每个大学生都会坚决抵制。但真正当个人在考验诚信的事实事件中时,其诚信行为践行就是另外一番样子,存在诚信意志不坚定。

(四)高校诚信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个人失信成本较低

传统的诚信教育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的约定俗成,非法律规范,对个人的诚信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和惩戒机制。当问到“学校对待作弊处理制度”时候,80.67%大学生觉得“严格处理”,12.27%大学生觉得“一般严格”,2.57%的大学生觉得“不严格”。在高校里,对学生的诚信没有清晰的评价指标,同时缺乏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来负责鉴定和记录。如困难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定等也通过公示、民主意见表等形式进行互相监督,但大多数学生一般持有事不关己的态度,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对那些不讲诚信,善于投机取巧的学生,没有给予应有的纪律处分,诚信缺失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过低。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诚信是立身之本,只有诚信做人做事才能有可期。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多措并举帮助大学生实现诚信认知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为社会和国家输送可靠可信的人才。

(一)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好风尚

诚信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引导、评价、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舆论氛围。举办树立诚信树典型活动,加强诚信人物的宣传活动,寻找身边诚信典型并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形成全社会的典型示范。与此同时,针对不诚信行为应予以严惩曝光,增加失信成本。例如:不诚信行为的媒体曝光、列入诚信黑名单无法乘坐公共交通以及信用贷款等。每年3·15晚會针对不诚信的商家进行曝光,加大后期整改的监管体制,增加商家违法成本等都是很好的社会诚信教育案例。同时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优化网络诚信环境,特别是在大数据、自媒体时代尤为重要。“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的程度很高,在微博、抖音、B站等玩游戏交朋友,兴趣点转移很快,更容易喜新厌旧。如今网络空间乱象,“网红”遍地开花,急需要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风气,利于构建诚信社会。

(二)高校建立诚信教育的全员育人体系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育人主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群体的诚信意志,强化学生对诚信道德理解与认识,努力完善诚信育人的全员育人体系,形成长效新工作机制。一方面主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依托讲座、讨论、辩论赛等各种活动,不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和主动追求;另一方面诚信教育必须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针对新生普及日常生活中的诚信教育,增强他们辨别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增强自身理性消费,珍惜社会信用,提升金融风险的敏感意识。对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求职培训、求职技巧的训练,并增强诚信观教育。此外,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保证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师德面貌和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全情投入。俗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德育教师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个体的内心诚信道德自律

校园文化作为活动课程的有效载体,在引领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自律上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品质。通过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树立诚信班级、评选诚信典型人物、图书馆诚信置物柜等方式,让大学生在诚信氛围中耳濡目染,诚信习惯熏陶养成加强校园文化的舆论引导,多元化渠道加强诚信活动宣传,营造诚信为荣的校园风尚。在学业诚信方面,通过“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和“主题班会”等,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诚信考试宣誓活动、设立无人监考诚信班级等帮助大学生养成诚信考试和诚信学习的习惯;在经济诚信方面,倡导合理科学的理性消费,减少奢侈浪费和拜金主义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助学金和奖学金的申请和合理使用上,杜绝刷票和贿选等不诚信行为发生。在申请资助材料上,如实填写家庭收入等信息,杜绝恶意拖欠学费等行为;在人际交往诚信上面,倡导内心诚信道德自律。不随意盗刷他人饭卡,不随意动用他人银行卡和物品,随手捡到的物品及时归还,同学之间少发生债务往来,更不能将他人的财务占为己有等。

(四)构建高校诚信教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诚信教育评价机制,“将诚信道德教育与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减少大学生失信现象,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建立校内信用评价体系,如成立诚信教育工作室,专门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教育、评价、记录等。一方面以工作室为载体,开展相应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提供诚信平台和载体,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道德自律;另一方面,跟踪失信学生的发展过程,从违纪处分到诚信再教育、从失信惩处后的心理疏导到诚信意识再塑,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量化评估指标和标准。从大一新生进校起,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认识和效果、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等结合平时各方面表现,作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毕业时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加大失信成本。与此同时,要将大学生诚信结果反馈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学校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立身为人、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高校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四年后即将走向社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程中担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诚信待人,诚信为人”,无论是对自身的品德素养提升,还是在社会诚信交往氛围营造上都意义深远。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中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高校构建诚信监督教育体系,个人加强诚信的道德修养,诚信必将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郑少珍.高校学生学业诚信教育亟待加强[J].文教资料,2014(19)。

[2]符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初探[J].青年与社会,2018(33):144

[3]杨倩.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产学研理论与实践,2017(33).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诚信育人大学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趋势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