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方位育人创新培养模式初探

2020-01-07 08:08康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学业育人

康恺

[摘           要]  通过遵循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要求;建立“全面完善,不断更新”的育人档案;坚持“学习分享、互助成长”的管理思想;立足“职业规划、衔接社会”的现实目标等一系列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实践开展,促进本科生通过大学四年的不断沉淀,能够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成功转型,提高本科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关    键   词]  高校;全方位育人;育人档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14-0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的培养模式和高中不同,学生的自我发展因人而异。当今高校学生普遍是“95后”至“05后”,他们在网络时代下成长,人际交往水平、沟通能力以及消费方式与价值观都大不相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基于此笔者将以本科班级为载体,为每个学生自入校起,建立完整的学生成长档案。

一、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由于当今高校学生普遍是“95后”至“05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部分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所以在日常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之中,首先应该了解清楚他们的所想和所需。基于此,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学习动力不足,学业压力较大

当今,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相比以前,更多的事情会分散学生的精力,随着网络上各种主播、“网红”等新事物的产生,学生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可程度越来越低,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網络游戏、手机游戏、各种桌游的火爆,让学生的精力更加没有办法放在学习之上。更何况现在高校对学生培养要求愈发严格,取消了毕业清考,更加严格要求考场纪律,这就让很多上大学抱着混日子的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从而造成学生学业压力增大,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自理能力欠缺,防骗意识淡薄

虽然说国家目前二胎政策放开,但是当代读大学的学生,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现如今对独生子女的照顾格外重视,往往是六个大人“伺候”一个孩子。这些学生小时候注重各种思维培养和发展,所以学生都很聪明,但是唯独自理能力欠缺,经常能听闻有大一新生家长担心学生没有人照顾。

由于家长对学生的过分保护,导致学生缺乏自理能力,缺乏社会阅历。从而造成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对潜在危险判定能力不足。发现在大学中淘宝刷单等网络诈骗屡见不鲜,高校多次对学生进行财产安全培训,进行防骗知识宣讲,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学生被骗事件发生。

(三)以自我为中心,社交问题频发

上文提到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受“重视”受“保护”长大,他们有一个通病,就是比较自我,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在大学之前,少有住校情况,所以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而且一般家庭对他们都是有求必应,这就导致学生上大学后,绝大多数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会替其他同学考虑。

大学里由于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升级为寝室矛盾多不胜数,也有新闻报道大学生投毒伤害室友等事件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会替其他人考虑,也完全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误。从而造成学生社交能力缺乏,今后走上社会处处碰壁。

(四)人生规划模糊,欠缺职业精神

很多学生包括家长都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能放松了,学生到大学之后,由于没有专人像以前一样专门要求,父母也不在身边天天督促。读大学每天除了正常上课之外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正是因此,学生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存在很多学生混日子,对自己所学专业、未来就业方向、未来专业发展等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没有了解。

很多大学生读大学之后虽然没有挂科,但是专业知识学完就忘;也有学生分不清主次,将大量时间投入学生组织之中,导致课业负担较重;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在毕业前考研和就业的选择上,人云亦云,完全不考虑自身情况随意选择未来发展道路,浪费宝贵时间。归根结底,就是学生从入校开始,对自身情况,包括学业、能力提升、考研、就业等关键人生规划模糊,从而白白荒废时间。

二、“育人档案”模式初探

(一)“育人档案”模式成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有限的大学学习生涯之中,能够对自己大学生活有充分的规划和认识,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也为了遵循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要求,笔者决定建立全面完善、不断更新的“育人档案”。

“育人档案”坚持学习分享、互助成长的管理思想,让学生在档案建立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完整收集,充分记录学生成长,并且参考“育人档案”分享优秀育人榜样,通过相互帮扶、学生自主学习榜样,达到互相促进沉重的基本目的。

同时,“育人档案”立足职业规划、衔接社会的现实目标等一系列全方位育人工作而开展记录,旨在促进本科生通过大学四年的不断沉淀和积累,在毕业时候能具备良好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实现毕业到就业的完美无缝衔接,真正提高本科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二)“育人档案”模式介绍

档案内容下设分为基础信息、学业成长、能力提升、职业规划四大部分。

1.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包括学生信息、家庭基本情况、过往教育经历、过往任职经历、兴趣爱好、特长等基本内容。目的是在学生刚入校时,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档案,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梳理,从而更好地熟悉学生,更快了解学生背景及家庭背景,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还能够帮助辅导员划分需要特殊重点关注的学生,为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帮助。这部分基础信息也方便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能够顺利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

2.学业成长

学业成长包括每学期学习成绩、技能证书、科研成果、所获荣誉等学业相关信息。此部分内容目的是在督促学生完成学校基本学业课程的同时,加强注重其他学业相关知识的培养。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监督,可以加强对有挂科学生的日常监管,降低学生不及格率和不及格情况的出现。对学生技能证书等其他方便来说,可以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跟踪督促,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参与科研学习如大创实验、开放性实验这一块科研水平进行跟踪,从而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学生通过学业成长部分的积累和沉淀,从而可以更加了解专业相关知识,确定自身未来是否有读研打算,对未来的选择更加明确。

3.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包括任职经历、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经历及工作实践等。“育人档案”通过对学生入校四年的任职经历、参与活动、社会实践及实习经历等内容进行跟踪、整理、备档,目的是通過这部分信息的收集跟踪,从而让学生对自己四年来与社会相接触内容进行总体了解。学生通过能力提升,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敢于并且善于与人沟通,能够顺利表达自身观点,从而对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通过实习和参与各种活动,也能锻炼到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既能学好专业知识,也能加强个人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生活。

4.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则了解学生未来发展意向后,结合所建档案中大学期间发展历程,通过学生学业成长及能力提升所收集到的学生相关档案材料,单独面对面与学生共同分析,一起探索下一步发展方向,为学生选择考研或者选择就业或出国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职业规划方面主要应当结合学生之前学业成绩和社会实践两大块内容,通过分析和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决定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同时分析考研和就业两种不同发展方式的利弊,让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下,进行未来选择,尽可能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三、“育人档案”模式意义

“育人档案”采用实时更新的方式,将学生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册。同时可以将优秀学生的育人事迹在班级内或者专业内进行分享,鼓励学生在丰富大学生活同时能够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育人档案”,提高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热情,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帮助每个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育人档案”的建立,也可以帮助辅导员老师从学生学业情况、社会任职、科研发展等多方面系统了解学生入校后的发展环节,掌握学生发展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特长,在所需场合可以帮助学生凸显特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育人档案”在大学生评奖评优及党员发展过程中可以视作一定的参考材料,从而可以更客观地进行评奖评优工作或者开展党员发展工作。“育人档案”的有效实施,有机会创新党员发展工作过程,做到有理有据的发展党员。

“育人档案”在学生离校时,能够形成一个专门的档案文件,同时在学生毕业时,可以加入学院评语、导员寄语及班级同学留言等内容,将“育人档案”作为一个纪念品赠予即将毕业学生,这既是对学生四年生活的一个总结,也是学校对学生毕业的一个美好祝福,从而增强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和归属感。

四、结语

“育人档案”的有效建立,在班级中能够对优秀学生有效识别,促进学生中的相互学习。通过不断完善“育人档案”,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日常生活表现在档案中均能完美体现,有助于在班级中树立典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学业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35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