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邪角度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

2020-01-11 19:30邓倩倩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伏邪邪气正气

邓倩倩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5)

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该病传染性较强。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该病为全球大流行疾病[1]。儿童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成人低,症状以轻型及普通型为主,也存在无症状感染者[2]。该类患儿病原学核酸检测阳性,但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3],是现阶段国内复工复学背景下防疫工作的重点。无症状感染属于中医温病“伏邪”范畴,亦称“伏气”。《伤寒论·平脉法》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明确提出伏气之名。从中医伏邪角度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将无证可辨的难点转化为有病可辨或有证可辨,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帮助。

1 中医对儿童新冠肺炎的认识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诸病源候论·疫疠病候》提出:“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则民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故云疫疠病。”认为疫病的发生与四时不正之气有关,且长幼易感性无明显差别,与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症状多为发热、乏力的特点一致。《瘟疫论》云:“瘟疫之为病……乃天地之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此气(戾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疫病的发生与天地之间产生的特殊之气侵袭人体有关,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即为“戾气”。时疫之邪,自口鼻而入,小儿形气未充,抵御外邪能力较差,感邪后症状不典型,病情大多轻浅,病机以湿、热、毒、瘀郁阻肺络为主[4]。

2 伏邪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患儿的关系

清·刘吉人对“伏邪”的叙述较为详细,如《伏邪新书》曰:“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此与现代医学中提到的潜伏期感染、携带状态、愈后复阳等情况类似。清·吴又可提出疫戾之气侵入人体后有“伏而后发”和“伏而未发”两种情况,无症状感染属于后者。《温病论》认为温病发病与邪气强弱、邪伏部位、邪气性质有关,因此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

2.1 邪气性质 《医学六要》提出:“天久淫雨,湿令风行,民多寒疫。”武汉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江河湖泊环绕,常年空气湿度较高,当地居民入夏喜宵夜冷饮,发病人群临床表现以寒湿邪盛为主,故多数医家将本次疫病的性质定为“寒湿疫”[5]。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患儿病情隐匿,有些患儿伴有胸部CT斑片状、磨玻璃样影等改变[2],潜伏期长,还有患儿病后复阳,均符合湿邪缠绵难愈的特性。

2.2 邪气强弱 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发病的重要因素,邪气的盛衰是决定发病的重要条件。若正气充盛,可祛邪外出,不易发病,见于平素身体状况良好的无症状感染患儿。《灵枢·百病始生》曰:“邪不能独伤人,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正气不足且感邪较弱时,邪气无力胜正,可伏而后发或伏而不发,均不致发病。无症状感染患儿多为“二代感染者”,考虑其与病毒载量低、毒力小或病毒致病性低有关[6]。《素问·评热病论》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小儿脏腑发育尚不完全,肺卫不固,邪气从口鼻而入,正气无力祛邪外出,邪正交争达到平衡时,可不发病。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类似中医的“正气不足”,在杀灭病原体过程中不会产生剧烈炎症反应损伤机体,故临床症状轻微或无任何不适。研究表明,小儿不易发病与其肺部发育尚不完全、ACE2受体表达较低、功能较弱有关,病毒与ACE2受体结合受限可视为一种正邪共存的情况[7]。

2.3 伏邪部位 关于邪气伏于体内部位的探讨,首先在肺,次在脾胃,影响营血。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首发症状多以发热、咳嗽为主,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卫,卫气不宣,郁而发热,肺失宣肃,则出现咳嗽。无症状感染患儿多因鼻咽拭子检测阳性而被发现,部分患儿伴胸部CT异常,均与邪伏于肺相符合。有些患儿初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等消化道症状[6],有报道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患儿粪便核酸检测阳性[8]。小儿脾常不足,用之全而未壮,邪气入侵可长驱直入攻里,从而表现出以上特点。研究表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儿童存在心血管系统损伤[9],故认为本次邪气亦可影响营血。

3 中医治疗

中医论治讲求既病防变,无症状感染患儿虽未发现有任何不适,但可从疾病本身特点及患儿体质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治法方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1版)》针对无症状感染患儿的病情特点,运用玉屏风散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10],重视补益正气,同时祛除邪气,辨病给药,有利于迅速遏制病情。此外,也有医家从患儿体质出发,对食积内热质、肺脾两虚质、痰湿质、虚火上扰质、肺肾两虚质等常见体质进行药物干预,纠正患儿阴阳偏颇状态,使其阴阳、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和谐,最终达到阴平阳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体现因人制宜的特点[11]。另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患病期间应保持饮食有节有度、睡眠充足、寒温适宜,方可提升正气,防邪传变,祛邪外出,预后更佳。

猜你喜欢
伏邪邪气正气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黄帝内经》伏邪理论探析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