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美术与生态环境*

2020-02-27 08:11
新美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原生态美术艺术

原生态美术强调的是非人为因素干扰下在特定人文生存空间中能维持自给自足发展状态且具有可持续未来的美术现象。“艺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是艺术的“生态环境”,研究艺术生态的正面和反面的环境影响要素、艺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价值以及探索艺术与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关系。原生态美术的概念虽然在理论界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但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形成的学术空间已经扩大,具有非人工因素干扰、具有特定文化空间、维持自我发展状态、可持续的认同感、世代相传等特点,根据上述特点,我国传统的民族服饰艺术、民间彩塑、苏州民间刺绣、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原生态美术品种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原生态美术的造型、色彩、图案等都传递出所蕴涵的传统思想信息,其中比较典型的如汉服,从帝王冕服到百姓常服,盛行宽衣大袖,意蕴将宇宙与自然融入服饰之中,对我国服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生态美术的色彩受到西周时期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五色”,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并已被融入到原生态美术色彩造型之中,无论是陕北的剪纸、关中的泥塑,还是杨柳青的版画、广西的壮锦等原生态美术在色彩造型上都体现了对“五行、五色” 色彩理念的崇尚。

原生态美术多以装饰为特色,许多装饰图案纹样造型源于民族的图腾与信仰宗教的符号,或来源于农耕或牧猎文明所外化的动植物纹样与几何图案,它利用简单的物质条件,而形成一种独立的创作状态,在艺术造型上形成各种具象、抽象、写实、夸张等精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体现了人们对祖先、图腾和自然的信仰和崇拜,这些装饰图案纹样与各种材料广泛结合形成服饰、织绣、绘画、陶瓷、泥塑、木雕、金银玉器等原生态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从图案色彩造型、材质和装饰工艺都各具姿彩、奇葩竞放,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和生活实用品,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恢弘的美学观念。

每一种原生态美术的形式,都离不开生长的人文地理环境,环境的差异性不仅会孕育不同的原生态美术的形式,同时也将对艺术风格、表现手段、传播形式、发展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北国的雪原、黄河长江流域的平原沃野、南方的秀美山川、西部的雪域大漠、东海之滨的海岛风情,都蕴藏着丰富的原生态美术宝藏,而且不同的地域文化演绎出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原生态美术作品,东北的旗袍、天津的泥人张、杨柳青的年画、陕西的皮影、四川的竹编、苏州的刺绣、西藏的唐卡等,每一种原生态美术的艺术形式都呈现出浓郁的区域性文化特色,正是这种区域性环境的差异,才使我国原生态美术产生色彩缤纷、奇异瑰丽的各种艺术形态。

原生态美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方面是在特定的历史及人文地理环境下世代相传过程中的积累,产生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多样化的原生态美术样式,另一方面是无数民间艺人、能工巧匠依据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来丰富的原生态美术样式,使各种原生态美术样式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竞相怒放。

从传承的渊源来看,原生态美术传承有以下几种方式:家族传承是原生态美术传承的一种重要传承方式,一种原生态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家族式传承往往是最重要的活动,家族的渊源是原生态美术世代相传繁荣昌盛的保证。这里家族传承具有比较广义的内涵,因为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往往是一种亲近关系的传授,可以是家族内部父子、夫妻、兄弟等有血缘关系的家传结构模式,或者形成了专业作坊内家庭成员密切合作、口授面传、手摹心应的传授技艺和绝技,家族的传承使技术不断提高,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完善自己家族的艺术理想。这种家族情感因素的投入和工艺的传承,由弱势微观的原生态美术,经过世代传承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的生命力。

原生态美术另外一种重要传承方式是师承,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种师承的传承模式自古至今在原生态美术领域普遍存在,俗话讲“名师出高徒”,一个高明的师傅常常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和独到的技能,在传授的过程中凝聚了师徒关系的感情色彩,往往对所传承的技艺产生持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世代传承下去。

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绝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银饰制作长期以来基本是以小作坊方式、以师带徒或家庭父子传承方式加工生产,制作工艺中,比较难把握的焊接和錾刻等工艺的掌握全凭手感,师承成为银饰制作的主要传承手段。

原生态美术人文生态环境的概念源于“艺术生态学”,是利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把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环境的各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物圈生态平衡启迪应用到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原生态美术的生态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原生态美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协调、相互发展,以及由此构成的生态平衡生态圈。

从文化学角度来看,原生态美术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美术的生态环境是原生态美术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价值观念等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系统中每一种变量的作用都将对原生态美术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原生态美术伴随着我国悠久的历史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朝代更替和生存环境变迁带来的各种文化洗礼,这种变迁加大了对传统文化遭受到的冲击的程度以及加快消失的速度。原生态美术从产生、传承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从“圣人立象以尽意”为发源,演化出“含道应物” 以及“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的多元复杂的艺术形态,同自然生态平衡的理念一样,原生态美术的生态平衡的“天人合一”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代代相传的主流,也渗透到中华原生态美术的各个方面。在历史进程中,这种价值观的变迁对原生态美术的人文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自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唐时期,原生态美术得到极大的发展,无论是绘画、雕刻、丝绸、服饰等都成为中国生态美术发展的标志和重要见证。宋、明、前清时期,虽然统治者穷兵黩武,但仍没阻隔原生态美术的发展,宋代的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广西壮锦及南方民族区域的土家锦等工艺卓越、图案丰富流传至今,此外,在绘画、陶瓷等原生态美术领域均有非凡的建树,明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生态美术得到迅速发展,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发扬和倡导,也使原生态美术得到发扬光大。

在原生态美术生态环境中,对原生态美术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构成了原生态美术的生态圈,其内部影响因素包括认下几个方面:1.区域性文化环境建设;2.传承人,包括:传承人认定、传承范围、原生态美术的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传承人培育及艺术和技术创新等;3.支持系统;4.媒体宣传等。以上这些影响原生态美术生存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共同构成了原生态美术的生态环境系统。在原生态美术生态环境系统中,“区域性文化环境建设”和“传承人”是影响原生态美术生存环境的基础,而“支持系统”和“媒体宣传”等则是原生态美术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的条件,是原生态美术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保障。

原生态美术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精神所在,在一定意义也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对原生态美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传承及创新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我们在准确了解其文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整合保护与传承资源,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才能有效地实现对原生态美术的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原生态美术艺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原生态静宁苹果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爆笑街头艺术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