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教授承浆穴的临床运用举隅

2020-02-28 19:30俊,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1期
关键词:任脉疗程针灸

邵 俊,杨 骏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杨骏教授,全国第五、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善于治疗多种常见病及疑难病,疗效显著。

杨骏教授指出,古人在取穴位名称时候都有深刻含义的,《千金方》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所以每个穴位都是经过丰富的临证经验总结出其特殊的意义和功效,给以命名。承浆穴承,承受也。浆,水与土的混和物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胃经地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以及任脉廉泉穴冷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地部经水的承托之地,故名。杨师针灸时特别强调要做到取穴精炼和重视手法,笔者通过跟诊学习和整理相关文献,探讨巧妙运用承浆穴治疗各种疾病,现报道如下。

1 脊柱病

典型病例:患者,王某某,男,45岁,主诉:颈部酸痛伴左上肢麻木1月余。现病史:患者由于低头伏案久后出现颈项部位酸痛不适,后来逐渐出现左侧上肢的麻木不仁,麻木放射至左手食指和拇指,肩背部酸痛拒按,晚夜间酸痛和麻木症状加重。步态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饮食佳,二便正常,寐欠安。查体:神清,痛苦貌,精神可,颈椎生理弧度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C4-5、C5-6棘突上棘突间压痛和左侧椎旁放射痛存在,左侧臂丛牵拉试验(+),双手握力正常,霍夫曼征(-),肱二、三头肌肌腱反射(++)。舌质暗紫,苔少,脉弦涩。中医诊断:项痹(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针灸处方:承浆、风池、C4-C5、C5-C6夹脊穴、大椎、左曲池、左手三里、左三间、右落枕;平补平泻手法,每次30分钟,隔日一次。疗效:第一周三次治疗后,颈项部酸痛症状缓解,左上肢麻木仍然存在,但是晚夜间症状明显减轻,偶尔会影响睡眠。第二周六次治疗后,颈项部酸痛症状基本消失,左上肢的麻木症状轻微存在,基本不影响睡眠,左手食指和拇指轻微麻木感存在。第三周九次治疗后症状基本全部消失。在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减少低头伏案工作,避免颈椎和上肢局部受凉。

2 妇科病

典型病例:患者,陈某,女,28岁,主诉:反复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10年余,加重半年。现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反复出现经前数日每次月经周期前数日或者经期小腹冷痛,曾自行给予给予布洛芬口服后疼痛好转.近半年因感受寒邪和情志不畅,上诉症状加重。 曾去个体门诊给以口服汤药未见好转。于2019年1月5日 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每次经前3天小腹部坠胀痛,经期第一天和第二天出现小腹痛剧痛难忍,可伴有量少,第三天以后逐渐血量增加,夹血块, 疼痛缓减,经期5~7天干净。刻下症见经期第一天疼痛剧烈难忍。查体:神清,精神欠佳,痛苦貌,轮椅推入,小腹部疼痛拒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舌淡胖,苔白,脉滑尺沉紧。中医诊断:痛经(寒凝血瘀型);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针灸处方:承浆、百会、合谷、太冲、血海、三阴交、气海、关元、足三里。气海、关元和足三里用补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法,艾盒灸小腹部30分钟/次,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疗效:一次针灸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可以自行步行,继续守方,三次治疗后小腹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治疗一个疗程。下次经期前一周继续予以针灸治疗,整个小腹痛症状明显缓解,隐痛和坠胀为主要表现,且经量较前多。三个月以后痛经症状基本消失,痊愈。

3 神志病

患儿王某某,男,8岁,主诉:伸脖、耸肩半年,加重伴眨眼、清嗓1个月。现病史:患儿半年来偶尔出现伸脖、耸肩症状,家长未在意,1个月前受家长训斥后,患儿伸脖、耸肩频发,每一小时内出现6-10次,并出现眨眼症状、咽部不适,偶有轻微异常声音发出,无头痛头昏不适。当地西医院求医问药后,症状未见任何好转。现患儿伸脖、耸肩、眨眼和叹嗓,偶有嗓子轻微异声,时有脾气急躁,纳食不佳,寐欠安,二便正常,查体:面色少华,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西医诊断: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诊断:慢惊风(脾虚肝旺证)治法:和解少阳,疏肝理脾。针灸处方:承浆、印堂、风池、鸠尾、肝俞、脾俞、太冲、内关、中脘;平补平泻手法,每次半小时,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疗效:三次治疗后,患儿伸脖耸肩症状缓解,每小时4-6次,但是眨眼和清嗓存在未见明显缓解,脾气仍急躁,饮食欠佳,睡眠欠安。第四次后加用太阳和足三里穴,一个疗程后上述不适症状均明显缓解,患儿现抽动症状消失,脾气及情绪明显转好,纳食可,寐尚安,体重有所增加,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弦。继续第二个疗程后,患儿伸脖、耸肩、眨眼和清嗓症状基本消失,饮食佳,寐安,二便正常。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未再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痊愈。杨师在治疗中同时嘱患儿调畅情致,清淡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及禽类肉食,不喝碳酸饮料,营养均衡,不玩电子产品。

4 脾胃病

典型病例:患者,张某某,女性,32 岁,主诉:阵发性胃脘部疼痛5日。现病史:患者由于5天前饮食生冷食品后出现胃脘部剧烈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时候无法自行站立,手捂腹部,得温痛减,无恶心呕吐,无腹泻,纳呆,夜寐欠安,二便正常自解,慕名前来就诊。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辅助检查:电子胃镜(2018-6-7我院)示:急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寒邪客胃型);西医诊断:急性胃炎。治法:健脾和胃、温经散寒。针灸处方:承浆、中脘、下脘、梁丘;针刺手法为泻梁丘,其余穴位平补平泻,中脘和下脘穴施灸,隔日一次,每次半小时,十次一疗程。疗效观察:一次针灸治疗后胃脘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阵发性次数明显减少,且疼痛程度减轻;守方三次治疗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饮食佳,寐安,二便正常自解;后期继前方至一个疗程结束。二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胃脘痛。杨师嘱咐患者拒绝生食、冷饮,饮食适量且有规律,胃脘局部注意保暖。

按:承浆穴系任脉、督脉、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返绕口唇;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再返绕口唇;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上行环绕口唇,四经同时交会于承浆穴。

《玉龙歌》曰:“头痛项强,……,脊反折,不能回顾:承浆(先泻后补)。”项痹病多因长期低头伏案,或感受风寒,出现颈项强直,病机则为阳气不通。督脉为阳脉之海,并脊上行至风府,承浆是任脉终穴,与督脉相会,而颈椎为督脉所过之处,针刺承浆穴是从阴引阳针法的具体应用,可疏导项部气血。

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起于胞中,……,与足三阴经交会,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滑寿曰:“任之为言,妊也。……,为妇人生养之本。”经水为阴血所化生,唯有任脉之阴血,正常滋养胞宫,才能保证月信来潮,正如《素问·上古天真》曰:“任脉通……月事以时下”。若任脉受损,宫胞失养,不荣则痛,则月经时易发生疼痛。痛经位置处于胞宫,在冲任两者出现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痛经,承浆穴为任脉止穴,可治疗经脉起始之处的病症[1],即可以调冲任、理气血,调经止痛。

神志病属于先天精髓不足和后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所致,在异常情绪及怫郁不遂时,出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万病由生[2]。任督分主一身之阴阳,取两经交会穴,可平调阴阳。“脑为元神之府”,根据古人“迫近脏腑”的选穴原则,选择头部承浆穴,可起到穴位的近治作用。同时承浆穴还是任脉与阳明经的交会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承浆,可通畅气血。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焉。心主血脉以及主神明。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表明,心属于神明出焉和脑主宰存在关系[3]。承浆穴具有通督脉调脑神,开窍醒神之效,另外它还可以调后天脾胃气血功能。

杨师对脾胃病,注重调任督。任督调畅,则全身阴阳协调,脾胃之气和,升降有力,从而起到和胃止痛之效。胃,降则顺;脾,升为健。任督经气通畅,则全身阴阳平衡,故任督相通,经气汇通,人体可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承浆穴位任、督、大肠、胃四脉相会之所,在调理任督二脉中起到关键的枢纽作用,刺激该穴,不仅可调和胃经、汇通任督,收到健脾胃、解痉挛和止呃逆的效果。

杨师指出,承浆穴唇棱下陷中,开口取之,针刺0.3寸,捻转行针酸胀为度。本穴为任、督二脉之交会,故还可治牙痛、口噤等症,又为足阳明经左右交叉通过任脉之会穴,故并治疗口喎、邪风、半身不遂等症。杨师特别强调凡交会穴,位处交通要隘,虽小穴而有大用,亦属重要穴位之列。

猜你喜欢
任脉疗程针灸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