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2020-02-28 19: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1期
关键词:体温保温温度

林 萍

(赤峰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手术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疾病的常用方式之一,但由于手术本身具有应激因素,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受室内环境、静脉输液、皮肤暴露在外时间过长及气管插管等因素影响,易引起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1]。若手术期间一旦出现低体温,会导致患者血管收缩、心肌缺血、凝血功能异常等,且降低自身抵抗感染力,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温护理干预措施,极为重要[2]。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针对手术患者在术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术中低体温状态,并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达到患者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作用[3]。鉴于此,本研究为了了解术后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将研究成果特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5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均知情签署相关手术医护同意书,且均符合手术相关指征条件;此外,排除存在相关手术禁忌症及抗拒此次实验者。进一步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8例,年龄介于24~42岁之间,平均(32.23±2.11)岁;其中剖宫术12例,全子宫切除术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0例。观察组28例,年龄介于23~40岁之间,平均(32.10±1.95)岁;其中剖宫术13例,全子宫切除术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两组手术患者之间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价值。

1.2 方法

常规保温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术前医护人员做好相关检查,手术室内温度提前调节到位,使其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并在手术台上铺上双层棉质床单,同时配合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完成相关手术操作。此外,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术前护理人员将手术室内温度调至26℃~28℃之间,消毒室内温度控制在27℃左右,待完成消毒工作后调回室温温度,并对肢体予以覆盖保暖;术床上采用恒温毯,全程将毛毯温度控制在38℃左右,以免术床温度过低造成患者体温下降;术中所需液体应提前放入恒温箱中予以加温处理,加温至38℃左右为宜,同时对术中使用的输液管予以加温,确保输液液体温度适宜;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前提下,可于双下肢套脚套、肩部放置后肩垫、血液循环泵加压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从而达到保暖目的;术中凡与肢体产生接触的手术器械应预热处理,38℃为宜;术中所用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应用于术腔内前,需经温盐水浸泡后使用,术后切品覆盖时同样予以温盐水使用;经气管插管者可采取温热交换器于气管导管处接入;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若体温<36℃,需迅速行复温处理,以免病情恶化;术毕,提前30min通知病房护理人员,将病房内温度调至25℃左右,确保患者对室内温度耐受。此外,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个人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分析对比。此外,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分别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轻[3-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涉数据均在SPSS2.0软件中加以录入分析,手术相关指标采用计量资料(±s)表示,并发症风险采用百分百(%)表示,分别取t、x2加以验证,P<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49.33±3.41 min)、住院时间(8.5 3±1.4 2 d)均低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60.21±5.62min)和住院时间(10.22±1.69d),且满意度评分(89.52±3.41)高于对照组(68.34±3.55),相对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的t值为4.051、8.758、22.768,P值均<0.05。

2.2 并发症风险率对比

对照组出现低体温(3例)、切口感染(2例)、寒战(2例)共7例患者病例,而观察组仅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57%),明显低于对照组(24.99%),总发生率对应的x2值为5.250,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为(38.72±1.25)分、护理后为(12.88±3.16)分,护理前SDS评分为(39.61±1.30)分、护理后为(13.46±2.81)分;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为(38.74±1.21)分、护理后为(20.11±3.18)分,护理前SDS评分为(39.60±1.34)分、护理后为(21.87±2.84)分。 结合数据可知,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t=1.285、1.237,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2.384、9.182,P<0.05)。

3 讨 论

低体温在临床上是指人体体温水平低于36.5℃,手术患者机体若长时间处于低体温状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率会明显增加。当患者机体处于缺氧或者缺血状态时,体温维持较低水平可促使氧耗量减少,虽对机体重要脏器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低体温症状,则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5]。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静脉输液,患者体温呈降低态势发展,同时对子宫内膜血管的收缩会产生一定的抑制,若长时间内处于低体温状态,可引起寒战反应,造成机体耗氧量逐渐上升,继而麻药的代谢速度受阻,延长苏醒时间,致使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影响预后。

妇产科手术期间患者有三个阶段会出现体温水平明显下降,首先在实施麻醉后的1h内,由于机体内的热量开始重新进行分布,致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体温水平出现较大的波动;其次中心温度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呈下降态势显示,从而造成机体内重要的组织机制产生不利因素影响;最后中枢温度调节机制随即产生相应的触动,影响血管的正常收缩,导致体温一定程度上维持固定水平。因此,妇产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加强保温护理的干预,在手术开始前直至结束全程介入,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者术中安全,以及术后的迅速恢复,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此外,本人认为,在术中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实施期间,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有必要注重护患沟通,不但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尊重患者,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还需要加强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及支持,进而使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服务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全程实施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在术后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均短于采取常规保温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风险率仅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99%;此外,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合研究结果可知,全程实施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风险率的发生,还可巩固患者预后效果,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症状;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针对手术患者在术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干预方法,可使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并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使其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在10%以下,此次观察组的3.57%<10.00%,说明术中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6]。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手术患者采取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低体温出现,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且护理满意度受到广泛认可,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具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体温保温温度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一张票的温度
能“保温”的雪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停留在心的温度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测个温度再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