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在梧州建立的历史条件

2020-03-12 08:08郭艳丽马常斌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梧州共青团广东

郭艳丽,马常斌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团校 广西 南宁530022;2中共南宁市委党校 广西 南宁530007)

梧州是近代广西孕育光明的摇篮,广西早期党组织和团组织皆在这里诞生。1922年3月,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梧州分团建立。1925年9月,广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共青团梧州支部建立。为何早期广西共青团组织选择在梧州建立?分析其原因,梧州作为近代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革命的中心,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在这里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一、梧州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人缘优势

1.梧州是近代广西首批开放城市

梧州是广西航运的枢纽。梧州地处西江、桂江和浔江三江交汇处,其中西江又是珠江流域水系最大、水运最为发达的重要干流,北经桂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东通粤港澳地区,西连越南等地,素有“水上丝绸之路”之称。因此,凭借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梧州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便成为岭南首府,并逐步发展为广西乃至整个西江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83年,中法战争后,中法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开放中越陆路交界贸易,降低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见此,英国为进一步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影响,1897年强迫中国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又称《西江通商条约》或《滇缅重定界约专条》),同意开放西江通商,将广西梧州、广东三水、江根圩等地开放为通商口岸,并作为领事馆驻扎所。由此,梧州成为近代广西首批开放城市。梧州被划为通商口岸标志着我国西南门户的大开,在帝国主义的强力驱使下,梧州被迫卷入资本主义旋涡,开始走入近代化进程。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式航运业、工商业在梧州快速兴起发展。据记载,梧州通商后,到梧州开商店办洋行的广东商人、外国资本家络绎不绝,1902年梧州至香港、澳门等地的轮船通航,水运交通日益发达,云贵等地商品皆经梧州出口,梧州对外贸易额占广西对外贸易总额的80%[1]。梧州开埠后,无论是城市的市政格局、生产关系,还是市民的思想心态、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西交汇、多元得融合,推动梧州养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这为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在梧州建立提供了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2.梧州与革命中心广州有着地缘亲近性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东邻广东省封开县、郁南县等地区,是广西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素有广西的“东大门”之称。历史上,广西东部和广东皆属岭南地区(岭南指五岭以南,分布于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以及湖南、江西边界处),汉朝时设立广信县(今梧州),取意为“广布恩信”,宋朝时为便于管理,以广信县为界,广信县以东为广南东路(今广东),广信县以西为广南西路(今广西)。由此可以看出,梧州是连接两地中心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缘亲近性。广西虽地处南疆,消息闭塞,但当革命的热潮席卷而来时,红色的火种也播撒到了广西,有革命就需要领导中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广西的革命活动便由中共两广区委具体领导,当时中共两广区委设在广州。1925年,广西首个团支部——梧州支部预备建立时,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州是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中共“四大”、共青团“三大”的决定,广西迫切需要建立党组织和团组织,梧州作为联系广东和广西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冲,有着距离近、交通便利等诸多区位优势,因此被指定为党组织和团组织建立的首选城市,并以梧州为突破口向广西各个地区推广建设。

3.梧州与广东有着人缘亲近性

一方面,梧州和广东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梧州是古岭南地区的首府广信县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岭南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而广东古时同属岭南地区,两地在岭南文化的影响下,其人民必然具有共同的文化底蕴,这决定着梧州人民和广东人民有着天然的精神联系。简而言之,文化和价值取向的相近,奠定了两地沟通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梧州和广东有着相同的语言环境,两地同属粤语语系。梧州和邻近的广东封开县是粤语的起源地,粤语又称广府话,从古至今,梧州地方语言和广东话始终保持着粤语(广府话)的语音体系,这使梧州人对广东人产生相连相近之感,奠定了交流的语言基础。此外,梧州与广东具有人缘亲近性的重要一点还在于梧州人与广东人血缘关系十分密切,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是从广东迁徙而来。梧州筹备建团时期,中共两广区委派来梧州建团的党员和团员多为广东人,文化背景的相同,交流语言的相通,再加上浓浓乡情的感情基础,使得工作能顺利开展。

二、马克思主义在梧州的传播为其建立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1.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在广西的广泛传播为梧州接受马克思主义做了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广西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梧州的高度接受做好了思想准备。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曾于1897年两次游学广西,期间,他向学生宣传变法,并推荐《西国近事汇编》《普法战纪》等书,书中有较多国外工人运动情况的记载和廓密尼士(共产主义的音译)的内容,间接地向学生传递了社会主义学说。马君武在广西早期社会主义的传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醉心于康有为“大同”学说,并以“马同”笔名多次发表文章,著有《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等多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文章,为广西知识界广泛传阅。孙中山在桂林北伐整军期间,也曾在广西各地发表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演讲,他提出三民主义即社会主义的观点,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在广西的传播。梧州作为广西对外开放的门户,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决定其思想接受程度高,社会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自然也深深地影响了梧州人民的思想。

2.上级团组织和学联的宣传使梧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得到助推

中共两广区委和学联在梧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起到了有力的辅助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离不开以书刊为媒介,因此赠阅革命刊物是上级和各地团组织在梧州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共广东区委在到梧州开展工作之时,便经常赠阅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的刊物,后中共广东区委又向团中央书面提出向广西赠阅《中国青年》《向导》等刊物的建议,在得到批准后,“分期将《向导》(自87期起)和《中国青年》(自51期起),寄往了包括梧州中学书报室、梧州师范学校书报室、梧州南华晨报社……广西诸多地区”[2]20。北京、上海等学联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纷纷派出代表到梧州组织发动学生运动,在他们的帮助下梧州省立学生联合会成立。在后期联系中,上海全国学联总会定期邮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各国十月革命等内容的刊物到广西学联,《新青年》《向导》是此类刊物的代表,深受广西先进青年喜爱。

3.外地广西籍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梧州接受到系统的马克思主义

广西不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线城市”,因此,广西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前沿者多为在外求学的学子(主要是在北京和广东的学子),黄日葵、谭寿林、宁培英等便是这类学生的代表。在北京求学的黄日葵是“广西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3],是广西共产党员第一人,他正在北京求学期间,与同乡谭寿林在北京大学组织广西籍学生成立“新广西期成会”[4],并创办《桂光》《桂江半月刊》等刊物,其中《桂江半月刊》便是他寄回梧州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本重要刊物,这本刊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广西时政,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拯救广西命运的“救命良药”。在广东求学的宁培英对梧州传播马克思主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培英在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受到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的影响,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后热衷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宁培英曾参与编辑《群言》,并经常将《群言》寄回梧州。《群言》中有很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梧州的传播。

4.梧州本地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以蓬勃发展

梧州本地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是内生动力。一方面,梧州先进青年和学生是梧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当时中共广东区委将革命刊物寄至梧州各学校,由此代为派送。据记载,“《新青年》第9卷第6号上‘本报代派处一栏’就有‘梧州第一师范陈佩公’”[2]20,通过这些先进青年、教师和学生积极传播,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梧州乃至广西的发展。另一方面,梧州的学生运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梧州当时作为广西早期的通商口岸,电报非常先进发达,五四运动消息经由香港、广东迅速传播至梧州,5月5日,梧州的教师、学生便有组织地走上街头罢课,并联合起工人、商人罢工罢市。5月27日,梧州成立梧州学生联合救国会,7月出版《救国晨报》,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梧州及广西各地迅速传播。当时学生办的报刊,如学生联合救国会的《救国晨报》、蒙山县高等小学的《学校周报》等,有效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此外,前来梧州建党建团的龙启炎和周济积极开办劳工夜校,建立新学生社,组织工人、学生、妇女等群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各阶层和群体的思想觉悟,为梧州建党建团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以梧州为先导的广西革命形势亟需共青团组织的建立

1.梧州学生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的直接领导

梧州学生运动始终走在广西前列,是广西学生运动的中心。梧州作为广西的对外通商口岸,工商业、航运业发达,文化教育比较先进,但同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斗争尖锐复杂。这种情况下,情绪激昂、行动迅速的学生是最早走上街头进行斗争的群体。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梧州省立一师、省立二中、苍梧女子师范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便云集而响应,成立梧州学生联合救国会,组织学生示威游行请愿,发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和收回山东等要求和号召,宣传救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并联合工人阶级发起“实行抵制日货”等行动以共同斗争,在爱国主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学生运动因进一步联合工人阶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到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梧州各学校教师、学生和各工会团体工人联合成立梧州学工联合会,举行集会,罢课罢工罢市,开展“援助沪案行动”。据记载,当时梧州“计参加者各校学生各团体工会不下二千余人,手持小旗,上书‘打倒帝国主义’、‘永远杯葛英日货物’等字样”[5],有效打击了帝国主义在梧州的势力。特别是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的发生,梧州的学生和工人运动达到了高潮,“罢市罢工罢业罢课;各机关停止办公;各游戏场所停止娱乐;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司宴会;游行示威”[5],影响了整个广西的革命形势,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发展迅速的学生运动,广西亟需在梧州建立共青团组织直接领导学生运动,推动广西革命发展。

2.广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需要共青团组织提前做好工作准备

在梧州学生运动高涨的同时,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这意味着广西共产党的建立也迫在眉睫,但当时梧州的建党情况表明,广西共产党组织建立的条件并未成熟,需要党的外围组织——广西共青团组织先行建立,做好干部、思想和组织上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广西共产党建立之前,中共两广区委曾派龙启炎、周济等多名党员团员到梧州开展建党建团工作,他们到达梧州后,积极团结当地先进青年李血泪、李天河等人,先建立共青团的外围组织——梧州新学生社,通过开展反帝反封爱国运动不断吸收优秀学生、青年,并对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做好了先期团员的培养工作。据记载,吸收了“钟山、李血泪、李省群、钟云、李素秋、陈丽馨、陈漫远、杨剑秋等先进青年入团”[6],1925年9月,广西第一个团支部——共青团梧州支部建立,这时广西建党的思想、干部、组织条件都已成熟。于是,时任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兼军事运动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秘密到梧州指导建党工作,决定立即成立中共梧州支部,龙启炎到广州办理了周济、钟山、李省群等人的由团转党手续,回到梧州后又确认李血泪为中共党员,并介绍李天河入党,梧州有了共产党员6人,1925年10月中共梧州支部正式成立。由此可见,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的建立为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做好了思想、干部、组织等各项准备工作。

3.国共合作为梧州团支部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共合作形成后,广西革命形势良好,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共青团组织的建立提供了环境基础。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同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建立起统一战线,并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国共合作形式,选派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党内职务,改组为“具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联盟”[5]。1925年7月,李宗仁、白崇禧主政广西,在国共合作的大环境下,决定纳入广州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在国共合作和广西当地革命环境的背景下,共产党、国民党、广西当地势力三方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为当时梧州建立共青团组织提供了一个相对缓和宽松的环境,直接影响梧州团支部的建立。

梧州作为广西红色革命的策源地,在变革的大潮中,对革命道路的发展展开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在梧州建立有着深厚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必然历史逻辑性。两广地区的革命运动由中共广东区委负责,梧州与广东有着天然的人缘和地缘亲近性。此外,梧州开埠较早,思想文化包容开放程度高,学生运动发展蓬勃,这些为广西早期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梧州团支部成立后,积极发挥作用,带动广西各地的建团,为党支部在广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梧州共青团广东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中共梧州城工委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