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考

2020-03-12 08:08陆春梅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一带一路大学生

陆春梅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神圣使命,然而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对多元的文化冲击,如何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唯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才能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中站稳脚跟、保持定力、找准方向,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肩负起民族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重任。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深度交流、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汇融合,多元化的文化与思想必然为我们的教育增添新的内容,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和沿线国家情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区域视野和国际视野。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社会文化当中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加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使处于思想转换期的大学生更为迷茫,甚至会出现政治立场与信仰不坚定等问题,这就给高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为激烈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观念体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信仰、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同时也支撑和维系着一个国家、一种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而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由于存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异、对立,所以斗争始终存在。连接太平洋、中亚、印度和波斯湾的通道上不只是货物在流通,还有思想。智慧和宗教的交流在这片地区一直非常活跃,如今变得更为复杂、更富竞争性[2]。“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各国打通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向资本主义国家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先进性、集体主义包容性的机会,同时也会有少数别有用心的霸权者以“友好合作”之名同我国争夺青年一代。由于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淡化自己的政治信念。因此,“一带一路”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复杂形势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如何辨清西方国家巧立名目的价值观输入花样和手段,如何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等,是在这场“无硝烟”战争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需警惕和思考的问题。

(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在融合的过程中,各国的差异会使更多的问题相互重叠。在这种文化传播的冲击下,多元文化的正能量亟待激发。当代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理论积累,他们没有能力准确地辨别其他国家的文化。此外,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自由,西方敌对势力擅用投其所好的手段迎合大学生,鼓吹他们的“普世价值”。面对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等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强烈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失去自我,他们困惑、迷茫、无所适从,在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中迷失方向。

(三)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的日益深入,各国在社会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差异也日益凸显。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将给双方交流与合作带来困扰与阻碍,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资源和关键支撑。如何培育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的新时代跨文化特色人才,进而实现多元文化互识、互利,通过人才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互信、共赢的合作机制,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高校需要打开更宽广的国际视野,练就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要。当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等,要求学校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借助课程的育人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西方各种腐朽错误的社会思潮以及社会上的消极思想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到大学生群体当中,使得部分人出现理想空乏、信念缺失、价值功利、政治迷茫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理想信教育来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

(一)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3]。“一带一路”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环境,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和诱惑,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重要的问题在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是吸取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使我们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提高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二是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直以来,高校的青年学生和教师都被西方敌对势力作为重点抢夺的对象。在争夺“制脑权”的战争中,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好主动仗、打赢这场仗,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占领网络等新兴传媒阵地,使大学生切实打牢思想政治根基,练就能够抵御各种腐朽落后和错误思想侵蚀的“金刚不坏之躯”。通过组织学习研讨、专家辅导报告、开设专题网站等方式,揭露各种错误思想的实质与危害,增强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的辨别与防御能力。

(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是汲取精华。理想信念教育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推崇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蕴含着传统中国的“天下观”“义利观”,它追求人类和平相处,倡导人类共同进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源泉。

二是尊重差异。文化的多元性不会放大文化的差异性,而是增进了人们平等交流对话的渴望和携手前进共建美好世界的愿景。文化差异性的存在是文化包容的前提,文化包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文化包容要以构筑本民族和国家的外部形象、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即目标是指向全体的人类,而不是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国家,应该是“和合”共生。

三是加强交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增进互信,推动各个领域的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培育民族意识和全球视野

一是培养民族意识,筑牢“中国情怀”。要让学生走向世界,重中之重就是要培养出学生的“中国情怀”,这就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不仅要让他们面向世界读书,更要让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二是培养全球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为世界谋大同的理想。我们要继承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提出来的,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协同效应。

(一)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表现,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是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家长要严于律己,注重言传身教,把社会道德规则、做人的道理及良好的品格和人格传输给孩子,形成良好的家风,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家长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才能教育和引导孩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

二是注重科学的育儿方法。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尊重子女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针对孩子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中欢乐的情感生活有利于他们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温暖,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在这样气氛中生活的孩子,不但可以养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而且能形成高尚的道德信念。他们会比较顺利地把家庭中养成的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的道德情感迁移到集体和社会成员的关系中去,扩展到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家乡,进一步升华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还会形成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高尚情操。

(二)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着力点,“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5]。明确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时代新人培养的首要任务。那么,“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要树立更宽阔的未来视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好课,让主力军进入主战场,引领新青年创造新未来。要立足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引导青年成为自信担当的“强国一代”。要着眼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质,要培养的“强国一代”不仅要充满中国自信、体现中国效率、擅长中国方案,还要传递中国责任、中国道德、中国价值。

二是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在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原则下,着力构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体系,要用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的广角,拓宽视野、创新思维,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循着“一带一路”铺展的民心相通之道,实施教育“走出去”战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培养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主力军,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拉紧情感纽带,点亮亿万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

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方面素养[6],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是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实践教学。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五是塑造全员育人环境,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快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通过改革创新,学校怀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开展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守好铸魂育人这一时代使命,让莘莘学子怀揣中国心走向世界,创造美好未来。

(三)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更加开放,面临信息网络、文化娱乐、物质消费等的巨大诱惑,大学生受到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正确引导多元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正试图对我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以便从思想上控制当代大学生。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须正确引导多元文化,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坚持主流文化,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发挥主流思想对社会指导作用,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不断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是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营造“红色”学习社会氛围。在社会教育环境中突出红色主旋律文化教育,通过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宣传英雄事迹,突出展现了英烈人物顾全大局、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营造“红色”学习社会氛围来激发大学生继承革命传统、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信念,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三是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就像个信息大熔炉,一方面,极大地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另一方面,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确保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一带一路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