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状及实现路径探究

2020-03-16 15:59王林雨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王林雨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据农村农业部统计,2018年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740万,非农创业人员也有300万,其中很多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与乡村振兴成为命运共同体。然而,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大学就读专业与农村就业需求不匹配、难以融入乡村“圈子”、把握不准创业定位等。在现实就业需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向互动关照下,作为具有创新与创业双重特征的劳动力,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与“乡村振兴”高度契合。如何优化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促进更多大学生投身到返乡创业大军中,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焦点问题。

1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研究

陈洁(2016)从出台和完善国家政策、强化政策执行力度、改善和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与条件、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破解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困境[1]。金益多(2017)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改善家里经济状况、创业的各项技能、政府的优惠政策、获得创业基金、家庭的精神和物质支持、银行贷款、多种融资渠道对是否返乡创业有显著影响[2]。《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7)》指出,2017年我国创业人群中,选择乡镇农村作为理想创业地的占8%,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业者对于乡村价值的肯定与乡村发展的信心。梁书瀚(2019)认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返乡创业拥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3]。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创业思维、创业环境与实际创业需求之间不太匹配,并且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建设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培养,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虽然目前有一些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但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大学生返乡创业作为研究主体的构建还未出现系统模式,仍缺乏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关注“政府、企业、社会”形成的创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深入研究创业实现路径,积极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难题、实现青年学生人生价值的同时,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意义

2.1 促进人才回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村的发展不充分[4]。大学生接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到农村创业可以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新兴人才,为其提供智慧力量,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和新型农民的培养,从而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2.2 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岗位供给平衡

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自主创业比例为2.7%,整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创业比例较低。由于我国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因此未就业人数也非常可观,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慢就业”和“待就业”现象日益突出。大学生农村创业既可以解决个人就业难的困境,待创业成熟以后,还可为社会提供部分就业岗位,积极提高就业率,增强就业质量,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和培育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2.3 学生全面发展,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高度统一

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7%,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半年内离职率为33%,该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缺少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于想找什么样的工作类型没有明确定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成长平台,大学生农村创业符合时代要求,可以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同时创业工作对创业者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又可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从而不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追求。

3 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3.1 创业扶持力度加大,但因户籍限制,融资过程仍受较多局限

自从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农村创业以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具体措施和政策。如厦门市对在厦首次实际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且法人代表为大学生本人,经过相关推荐和审核,每经营满一年可获得10万元奖励,最长不超过3年;即使创业失败,政府还有“托底”保障,在农业领域初始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的返乡、下乡大学生,可按规定享受社会救助,且其子女可在创业地接受义务教育,依有关规定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5]。这些激励措施给予了部分大学生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支持,但是创业启动资金短缺仍然是大学生创业的重点难题所在。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但是现有贷款政策一般仍采取属地原则,且申请门槛较高、程序繁琐、额度有限,最终很多贷款优惠政策形同虚设,可操作性较低,给大学生农村创业造成了很大阻力。

3.2 创业教育相对普及,但系统性、针对性的农村创业培训较少

随着经济机构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等原因促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和高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称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6],可见创业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政府、高校均建立了相对完整、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别是高校已将创业教育系列课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但是,因我国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课程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专业师资欠缺、模拟实践薄弱等问题,加之针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专题培训少之又少、高校开设与农村创业相关的课程更是稀缺,因此,学生对农村现状不甚了解,对“三农”问题认识不深,很难激发其去农村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3.3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农村创业得不到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

大学生要想实现创业,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启动资金,还需要拥有过人的商业头脑、市场经验、实践能力,要想成功实现农村创业,更需要强大的心理和抗压能力。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选择在经济更加发达的城市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因为城市的硬件条件和福利制度都更好;如果读完大学选择到农村创业,很大程度上会被亲朋好友认为是能力不足、逼不得已的行为,反而会成为一种笑话,因此很多家庭均不支持子女到农村创业。根据调查统计,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家长相对来说比较支持子女农村创业,但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启动资金的筹措困难,仍然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农村创业意愿者的信心,最后大多数毕业生会顺大流,选择留在城市就业,面临严峻的职场竞争,长期以往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职场位置。

3.4 城乡经济落差较大,农村保障制度、创业环境的吸引力较低

城乡户籍制度是在我国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目前国家已经取消二元户籍制,这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突破,但是缩短城乡经济落差仍然是一场持久战。半个世纪的城乡户籍分割制度不只是对身份的分割,更多地体现在对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福利保障、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当代大学生是90、00后,他们出生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急速变革的时代,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源,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什么苦,因此对创业硬件条件要求更高。总体来说,农村环境有其优势之处,如空气污染较轻、人际关系简单、生活成本较低等,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交通物流不便、信息资讯落后、生活设施简陋、休闲娱乐匮乏等,这些正是现代年轻人难以接受的,加之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所拥有的土地资源较少,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市场等问题仍待解决,因此农村创业环境的吸引力目前还较低。

3.5 自身创业能力不足,创业项目缺乏科技含量,成功率较低

创业成功与否从根本来说,主要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创业素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相关调查显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创业成功的案例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比例超过半数,且近1/5学生在校期间有过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行为。但是尽管创业口号喊得响亮,真正毕业后去实际践行的人却少之又少,学生首选仍然是到国家政府单位、企事业单位就业,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还不足1%,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7]。因为缺乏专业的农业相关知识,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科技含量较低的项目,加之因为自身的创业知识储备匮乏、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开拓精神、缺乏风险投资判断力等原因,面临可能会遇到的创业困难,他们也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最终导致很多农村创业行为只是昙花一现,成功率较低。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实现路径

4.1 构建农村创业融资体系,提供更多便利快捷融资途径

我国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引导者[8],大学生农村创业活动和其他各种市场微观主体一样,直接或间接受到其调控作用的影响。在国家中央政策的调控下,各级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但是创业服务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需要加强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建立制定更加优惠、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独立零散的服务要素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政府创业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其次,需要构建专门的农村创业融资体系,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银行贷款为辅、风险投资为助的多方位融资途径,减轻大学生筹集农村创业启动资金的压力;再有,需要不断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健全大学生信用贷款制度,简化贷款审批和发放程序,制定更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实现农村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4.2 加强农村创业专题培训,搭建农村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有责任为大学生开展以创造新岗位为目的的科学的创业教育[9]。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相对来说较晚,各高校通过借鉴国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目前已建立了比较普及、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能够做到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优化专门师资队伍、不断丰富教育形式等。但是为了激发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的热情和兴趣,高校还需从以下几点加强:一是建立科学的创业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设置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契合度,创新性地增设与农村创业相关的专门课程或者模块化教学;二是与政府加强合作,面向对农村创业感兴趣的大学生组织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普及农村创业知识,提升农村创业意识;三是积极搭建农村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与政府、企业等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引导学生通过“三下乡”活动到农村进行支农、支教,近距离接触社会主义新农村。

4.3 构建宽容的社会环境,利用新媒体加大创业宣传力度

创业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业者需要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目前农村创业环境不容乐观、制度不够完善、创业者经验缺乏等原因,选择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承担着多方面压力。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农村创业的学生数量极低,能够取得较大成功的又是少数,对于有意愿或者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更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社会需要涌现更多有梦想、有勇气、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这样国家才会有长足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美好未来。鉴于此,高校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专题讲座、典型宣传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农村创业,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媒体、户外新媒体等新兴载体提高对农村创业在全社会的宣传力度,健全宣传导向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宽容、和谐的舆论支持环境,缓解农村创业学生的社会与家庭压力。

4.4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建良好的农村创业保障环境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分治结构”确实使得城乡发展存在不同步现象,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共同体的变迁并没有必然地表现为一种衰落或者瓦解的形式,而是暂时地呈现出“两地社会”的形态[10],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势在必行,将适时消除二元经济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已进入关键时期,为了给大学生农村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民与创业者之间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产业集中优化;二是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对公共交通、乡村道路、网络设施、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农村创业的环境吸引力;三是要继续完善农村保障体系,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对农村医疗、子女教育的服务与保障,减轻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后顾之忧。

4.5 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升创业认知与创业技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即将到来,不仅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更为踌躇满志、蓄势待发的有为青年提供了新的舞台。对于有意愿实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夯实基础,提升综合能力:一是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和指导培训,提高创业意识,了解创业政策,坚定创业信心;二是积极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设计大赛,深入农村调研,积累实践经验,做好数据分析,合理规划项目;三是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抗挫折能力锻炼,同时要主动及时关注国家政策动态,提高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四是努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择业观,注重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根据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尽早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做好风险评估和规划调整。

5 结语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科学统筹、合理推进。“建设新农村,根本在农业,出路靠科技,关键在人才”[11],应该充分利用和调动政府、企业、社会、高校等组织力量,引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村创业,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优化农村人才环境,从而加快“中国梦”尽早实现的步伐,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