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材料对慢性中耳炎复发率及听阈的影响

2020-03-29 03:13饶小玲熊园平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4期
关键词:乳突鼓室鼓膜

饶小玲,熊园平

(1.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西抚州3318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颈外科,江西南昌33000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疾病,患者中耳粘膜、骨膜或骨质均可出现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有乳突骨质,从而引起耳内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1-2〕。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治疗多以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和恢复听力为主,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和耳甲腔形成等步骤,可直接清除病灶组织,缩短干耳时间,帮助患者重建听力,以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3〕。但术中修复听骨链材料的选取对术后恢复具有较大影响,自体骨和钛人工听骨均为临床常用的修复材料,前者具有取材方便、组织相容性高、柔韧性好等特点,后者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耐用性好、固定牢固、重量轻等优势,这两组材料哪种对听力恢复效果更佳尚无统一定论〔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治疗CSOM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0例CSO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自体骨修复,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2.16±5.18)岁;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03±1.12)kg/m2;病程1 ~15 年,平均病程(9.46±1.14)年;病变部位:15例左耳、10例右耳;文化程度:3例大专、14例高中、8例初中或初中以下。观察组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修复,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19±5.21)岁;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06±1.14)kg/m2;病程1~15年,平均病程(9.48±1.16)年;病变部位:16例左耳、9例右耳;文化程度:4例大专、14例高中、7例初中或初中以下。与一般资料对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2004年,西安)》〔5〕中有关诊断标准;伴有反复流脓、鼓膜穿孔等典型症状;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其他引起听力下降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作耳后切口,取颞肌筋膜,平铺压薄,用75%酒精纱布包裹备用,磨除乳突骨皮质,将健康骨粉收集,乳突轮廓化,打开乳突腔、鼓窦,逐渐磨低外耳道后壁,开放上鼓室、后鼓室,清除病灶,探查听骨链和咽鼓管鼓口,取耳甲腔软骨-软骨膜,制作移植片。对照组取乳突皮质骨或无病变的砧骨塑形,戴帽于镫骨头,观察组取钛人工听骨加高镫骨。两组均于听骨旁置薄软骨片,周围用氧氟沙星明胶海绵填塞固定,用内置法或夹层法将移植片修补穿孔的鼓膜,于鼓膜残边放置颞筋膜相贴镫骨加高装置,将自体骨粉填充上鼓室、鼓窦、乳突腔,鼓膜表面用氧氟沙星明胶海绵填塞,再用红霉素眼膏纱条填塞术腔,作耳甲腔成形术,扩大外耳道口,分层缝合切口,术后加压包扎。7 d可拆线,14 d抽取耳内填塞纱条。

1.4 观察指标

(1)听阈值: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以MADSEN Conera电测听仪比较两组500、1 000、2 000和4 000 Hz纯音平均气导听阈(AC)和气骨导差平均值(ABG)。(2)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轻微耳鸣、术腔感染、鼓膜穿孔等发生情况。(3)复发率: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听阈水平

两组术前听阈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AC、ABG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听阈水平对比(±s,dB)

表1 两组听阈水平对比(±s,dB)

AC ABG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5) 46.58±5.13 28.15±3.02 28.98±2.56 14.28±2.02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 46.63±5.16 33.28±3.46 29.17±2.59 17.83±2.25 t 0.034 5.585 0.261 5.870 P 0.973 0.000 0.795 0.000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复发率

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复发率为12.00%(3/25);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4.00%(1/25)。两组复发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272,P=0.297)。

3 讨论

CSOM发病复杂,临床认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被多种致病菌感染而引起化脓性炎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是临床上治疗本病的重要术式,手术范围广,可彻底清除病灶,且耳甲腔成形能扩大外耳道口,增加术腔通气量,缩短干耳时间,提高术后干耳率,从而降低复发风险〔6-7〕。相比传统手术,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可一次性完成,无需等待干耳后再进行鼓室成形术,省去患者多次住院的繁琐,并利于减轻分次手术带来的经济负担。但该术式术后听力恢复的关键在于术中听骨链修复材料的选取,理想的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高,不被吸收且声导性能好、质量轻,才能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8-9〕。

目前,临床上的修复材料较多,如自体骨组织、异体骨组织、生物陶瓷、骨水泥等多种材料,其中异体骨组织具有感染性,生物陶瓷抗感染能力差,骨水泥若与脑脊液接触有致死并发症,使得该类材料临床应用受限〔10〕。而自体骨组织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取材,可选取残余听骨、乳突骨、耳廓软骨等,术中不会增加创伤,且自身骨组织无排斥现象,便于术后恢复。但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伴随锤骨头、砧骨病变,存在微小病灶,术中不易于发现,术后存在较高复发风险,加之自体骨若出现游离骨质还会发生局部坏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AC、ABG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表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予以钛人工听骨治疗CSOM效果更佳,可降低患者AC、ABG,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复发率低。钛人工听骨是经过国内外学者无数次失败与改进得出的人工材料,相较于其他材料,钛人工听骨更加接近自身原有的听小骨,具有质量轻、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排异性低、可塑形等优点,且钛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声导性能,将其用于听骨链修复后,利于维持鼓膜至前庭窗的声音传导,加快术后患者听力恢复。同时,钛人工听骨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即使放置于感染中耳内,也不会出现腐蚀或异物反应迹象,与骨质亲和力高,能更好地促进骨质在人工听骨上生长,加之其可塑性,加工精确度高,术中医师能根据情况塑形,形成良好倾斜角,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11-12〕。但钛人工听骨存在一定硬度,若咽鼓管功能欠佳,易穿透鼓膜脱出,所以需在术中放置一块薄片软骨垫,避免其穿透新生鼓膜。

综上所述,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人工听骨材料可增强CSOM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AC和ABG,有效地提高术后听力,且并发症风险低,不易出现复发状况。

猜你喜欢
乳突鼓室鼓膜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耳后带蒂复合组织瓣在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噪声性耳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