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影响及合适的输血方案

2020-04-11 13:54颜利江黄美容陈月宽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存活红细胞计数

颜利江,黄美容,陈月宽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 遵义 563003)

大量输血是临床抢救医学中常用的维护血压、维持机体平衡的代偿性和支持性疗法,必要时可帮助患者维系生命,尤其适用于临床上大型手术、创伤等常伴大量失血的患者。大量输血是指一次性输血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1-1.5倍或者输血速度大于1.5 mL/(kg·min)[1-2],主要针对低血容量休克,但由于引起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造成器官、代谢、血液生化及凝血功能等发生改变,破坏了患者体内稳定内环境,因此患者死亡率升高。本文旨在讨论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从而总结合适的输血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统计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100例,其中死亡组20例,存活组80例。80例患者红细胞用量(21.30±6.54)U,血浆用量(2530.04±992.37)mL。死亡组患者年龄18-79岁,其中男女比例为13:7,平均年龄为(46.72±3.51)岁;存活组患者年龄19-80岁,其中男女比例为55:25,平均年龄为(46.48±3.62)岁。其中外科创伤出血34例,心脏等大型手术出血40例,消化道出血15例,其他原因导致出血11例。排除标准:(1)血液性或出血性疾病者;(2)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对比(Mean±SD)

1.2 方法 查阅我院研究患者的电子病历,从血库管理系统中了解患者输血情况。两组患者在大量输血前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2 mL静脉血后,利用西施美康5100测FIB、PT、APTT指标;利用全自动红细胞计数仪检测PLT、Hb,测试所需试剂均为原装试剂。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3]测定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水平(Hb)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由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本次研究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对比:输血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水平(Hb)均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输血后的PLT、Hb、FIB、PT、APTT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外科创伤、大型手术和产后出血等是大量输血患者的常见类型,用于及时纠正患者贫血状态,改善组织氧供,补充体内缺乏的各种凝血因子,挽救患者垂危的生命。但由于大量输血多为库存血,在快速补血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迅速,使得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因此造成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红细胞功能受限、释氧能力下降、循环超负荷、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导致缺氧后果,另外,多次少量取血,尤其针对手术大出血患者,会大大耽误抢救的及时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能够改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补充所需的血液成分,尤其是PLT成分,直接关系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评价指标,是大量出血患者治疗的关键[4]。若患者心肺功能良好,可选红细胞4U+血浆400-800 mL输血方案,维持Hb在80-100 g/L,本次存活组患者输血后24 h平均HB水平为(81.27±21.43)g/L,在合理范围内,但死亡组患者输血后平均HB为(70.91±20.6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库存血引起的患者不良后果可通过早期给予患者新鲜血液制品等方法改善。

综上所述,红细胞4U+血浆400-800 mL发血方案,对大出血病患Hb的维持及恢复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存活红细胞计数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