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在产前诊断及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病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11 13:54唐干平朱素优曾育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绒毛B超成功率

唐干平,朱素优,曾育英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1)

染色体畸形病变是遗传疾病中占比较大的一种,此类情况会导致婴幼儿智力降低、生长发育速度缓慢、胎儿畸形以及器官异常等,部分胎儿还会出现流产或者不孕不育等,严重威胁着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可通过绒毛染色体分析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测和判断[1]。基于此,共计抽取1058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其中使用B超引导进行产前诊断的患者236例,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患者822例,患者均于2015年12月-2019年11月入我院进行检查治疗,探究产前诊断及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病因检测中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的应用效果,分析产前诊断及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时期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的检测结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抽取1058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于2015年12月-2019年11月入我院进行检查治疗,其中使用B超引导进行产前诊断的患者236例,孕周10-14周,平均孕周(12.1±1.2)周;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患者822例,孕周5-17周,平均孕周(9.5±1.5)周;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功能异常情况;患者均无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情况;所有研究参与人员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以及参与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测,两个患者患者绒毛标本才使用相同的方式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①培养方法: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无菌绒毛进行洗涤,通过显微镜对绒毛组织进行挑选,选出高质量的绒毛组织,通过手术刀将其切碎,接种在5 mL AmnioMax-II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该培养基需要放置在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静置6-7 d之后取出,使用显微镜对其进行详细观察,观察到梭形细胞克隆之后方可给予置换液,继续2-3 d的培养,如出现多圆形细胞即可收获。②G显带染色体的制作方式:将0.5 ng/mL的秋水仙素加入培养瓶之中,混合均匀后放在37oC的培养箱中进行孵育,连续孵育2 h之后取出,使用胰蛋白酶对标本进行消化,时间控制在2 min,离心处理后取出上层清液,按照1:1的比例加入0.075 M KC1和1%的柠檬酸钠混合液,低渗3-5 min之后加入2 mL 3:1 的甲醇和冰乙酸,固定液预固定30 min后进行离心处理,去除上层清液之后制作标本片,每管制片1-2张。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患者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的检查结果,分析产前诊断及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时期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的检测结果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使用B超引导进行产前诊断的236例患者中培养成功例数为225例,培养失败为11例,培养成功率为95.34%,11例培养失败的患者中5例是由于污染影响,另外6例为细胞不贴壁生长;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822例患者培养成功例数为738例,培养失败为84例,培养成功率为89.78%,84例培养失败的患者中30例是由于污染影响,另外54例为细胞不贴壁生长;绒毛细胞长期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绒毛培养的成功率高于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中的成功率,经计算χ2=6.930,P=0.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B超引导进行产前诊断的236例患者中绒毛染色体异常例数为24例,异常率为10.17%;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822例患者中绒毛染色体异常例数为477例,异常率为58.03%;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率与产前检查相比明显较高,经计算χ2=168.46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诊断患者的绒毛培养天数为10-13 d,平均天数(11.5±1.2)d;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培养天数为1-12 d,平均天数(11.4±1.4)d;经计算t=0.997,P=0.2319;两组患者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的培养时间分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绒毛染色体制备法首次提出于1983年,该制备方法为直接法,在实际检测中主要通过低渗透、消化以及秋水仙素干扰的方式促进细胞的分裂,该检测方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耗费时间比较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2-4]。本次研究中,绒毛细胞长期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绒毛培养的成功率高于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中的成功率,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率与产前检查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的培养时间分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绒毛细胞长期培养的应用能够为产前诊断及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病因检测提供相关参照指标,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同时能够根据检测结果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5-6]。

综上可知,绒毛细胞长期培养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作为产前诊断以及流产诊断的标志,临床诊断中需要确保检验标本的新鲜度以及无菌性,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绒毛细胞培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绒毛B超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87例早孕期绒毛膜隆起的超声特征和妊娠结局分析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吹绒毛
写字的尴尬
夏日毛绒精灵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